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税收入是地方财政的支柱,是地方宏观调控、发展地方经济、承担公共设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但由于改革时间不长,国家各地方的地域性差异、经济差异以及意识上的差异仍然存在,我国的地方税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税收的公平效率,规模适度的原则,提出完善现行地方税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方税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地方税制的建设、地方税权的确定和地方税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完善等基本问题.明确构建规范化地方税体系的前提,进一步深化相关税种的改革是构建地方税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税种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与共享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地方税体系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革.笔者认为,构建完善稳定的地方税体系应该:1.构建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2.构建地方所得税体系;3.打破增值税固定分成比例模式;4.下放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给地方;5.开征环境税,改革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由此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完善稳定的地方税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4.
"营改增"之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关键是地方税体系建设,改革后的资源税,虽具备了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自然禀赋和潜力,但因其体量小,不能适应地方主体税种对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一致性要求,决定了资源税必须和财产税等共同承担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功能.踏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节拍,根据宏观经济的改善程度,渐进有序地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逐步提高资源税的税负,是基于中国地方税体系建设的资源税改革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和地方税体系是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日本在其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和地方税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较系统地梳理了日本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财政收支结构与地方税体系,日本经验对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启示在于:以法律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收支比例和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构建以税收收入为主、转移支付与地方债为辅的地方政府收入结构,税收立法权相对集中,按税种特点合理设置地方税.  相似文献   

6.
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涉及地方税制的建设、地方税权的确定和地方税规模的合理确定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制约着地方税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在地方公共财政分配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县级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直接落实者,必须在转移性收入与地方财税收入方面进行合理匹配。基于河北省直管县的实证研究,县级财力主要依赖地方税和上级转移性收入,地方税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总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非税收入占比等间接影响地方税体系的构建。据此,构建地方税体系,既要在顶层设计中考虑上级转移性收入因素,又要稳步加快地方税体系构建进程,还需动态确定地方税收同转移性收入规模比例。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在着管理权限过分集中于中央;税种设置不科学,缺乏主体税种,地方税收入规模偏小;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地方税制改革应加快制订《税收基本法》和《地方税法通则》,合理 发地方税管理权限;在规范地方政府或部门收费行为的基础上实行费改税;重新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9.
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需要重新认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央地财政关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内容.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还有不少认识上分歧,导致改革具体思路、具体内容、具体改革方案的选择存在分歧.本文分析其中最为关键的央地财政关系的稳定性问题、政府职能动态变化对央地财政关系的影响、地方税的界定和地方债管理问题.央地财政关系需要稳定性,以发挥激励作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要求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这会影响央地财政关系,要求财政制度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有一定的弹性.只要是地方能支配的税收收入都是地方税;共享收入属于地方部分同样是地方税,共享税问题的关键是共享比例事先确定且保持相对稳定.此外,地方债管理制度改革应以各级政府均有发债权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税收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因此,研究税收尤其是地方税的问题尤显重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税体系是区域经济的地方自治、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税收竞争的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实际,笔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税体系基本框架,为我国地方税的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地方税体系由此产生。但是地方税体系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以美国、法国、日本三个国家为例,从地方税管理体制、地方税税制结构、地方税征管体系、地方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总结他们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建议,具体包括:在宪法或法律中界定地方税税权、逐步确定地方税体系的主体税种、构建高效的地方税征管平台、健全地方税收司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税制初建和简化、改革开放之后恢复复合税制、分税制至今不断完善的三大阶段,地方税体系也伴随着分税制改革的完成而建立。但在后续的调整过程中,分税制下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营改增带来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地方收支压力加大导致非税收入膨胀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此,对比借鉴西方国家的地方税体系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需要解决好主体税种、合理划分央地财政事权、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合适的地方税体系,以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是我国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地方税体系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我国地方税的现状是,因为中央集中了立法权和主要税种的收入,地方税收入分散、波动性大、结构不合理。未来的改革应该站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权、分责、分财的基础上,完善以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主的共享税,结合物业税改革,简化土地房产交易税类,适当增加在销售环节征收的特别消费税,控制征管成本等。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地方税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税体系作为公共财政体制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完善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和导向。虽然转移支付制度是均衡地方财力的有效手段,但完善的地方税体系才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基础。我国现行的“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地方税体系和地方政府缺乏税收立法权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应通过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主体税种的选择,完善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高度关联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尤其是2000年我国"十五"规划首次提出"完善地方税税制"以来,10余年过去了,中国的地方税体系仍远未成型。当前,中国增值税扩围、房产税试点和资源税调整等地方税改革已经启动,但进展步伐较慢、效果尚不显著,且未涉及赋税权、设税种、提比重、改机构等地方税体系的核心内容。构建地方税体系,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政府内财政管理,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税权相对独立、税种相对完整、收入相对稳定、征管相对协调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短期看,营业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退出,势必会造成地方税收入现有格局的改变。随营业税退出而减少的附征税费,以及营业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退出而形成的空缺,都会对地方财力的稳定带来波动。但从长期看,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是积极的。以营改增为契机,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积极效果,改革陈旧税制,合理设置税种,提高税收税源管控水平,将会更好地完善营改增后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方税:国际经验、中国现状和改革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是我国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地方税体系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中央集中了立法权和主要税种的收入,导致地方税收入分散、波动性大、结构不合理。未来的改革应该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权、分责、分财的基础上,完善以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主的共享税,结合物业税改革,简化土地房产交易税类,适当增加在销售环节征收的特别消费税,控制征管成本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虽然明确提出过要建立完善的地方税体系,但事实上,我国地方税的改革在这十几年里一直停滞不前.当前,我国地方财政困难日益严重,而地方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地方税体系发展的滞后.找出我国地方税体系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对完善我国分税制、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规范税费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分税制下的地方税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研究和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构建独立、规范、健全的地方税体系,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完善地方税体系是当前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地方税体系进行了剖析,在分析其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认为其存在税权高度集中、主体税种缺乏及征管部门征管权限交叉等问题。通过对国外地方税体系的比较和经验借鉴,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议: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合理确定地方税主体税种,保障地方税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等税种,并清费立税;规范地方税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