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债权人,国企改革遗留问题,上市公司与退市制度等方面,郑百文事件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启示:(1)从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看,按照企业效益从低到高的变化,企业的控制权应当依次掌握在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手中;(2)完善公司治理和建立“退市”机制是国企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在新环境下的体现。国企产权改革不完善,不彻底在国企被改造成现代企业之后便演变出了现在要解决的公司治理问题,虽然国企产权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解决公司治理问题,还得从国企的产权改革入手,将国企的产权改革推向完善;(3)我国证券市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的建设,对类似郑百文的行为和理念应高度重视,依照客观标准严格发行审核,上市规则应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严格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要求,规范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的避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上市公司一般都有一控股母公司,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关联交易现象普遍存在。如果追溯到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国大多数公司的上市都是选择了“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为母公司”的模式。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由原有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企业独家发起,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并实现上市,发起的国有企业被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集团公司”。这就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一家独大”,也就是说这个发起的企业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相对于其它股东来说占有绝对控股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本身具有商品属性,是商品就应该流通。通过国有产权的顺畅流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在更大范围整合优化国有资源。以资产重组为重点,整合国企资源,打好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攻坚战,是中国近年来国企改制的一个新特点。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优化国企产权结构,通过企业改制进一步激发国企活力,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又一特点。中国将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采取整体改制、切块改制、股权出让、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和职工个人资本,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优化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促进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4.
唐飞燕 《时代经贸》2007,5(5X):149-150
股权分置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会使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而股东会从各方面改善公司的治理以提高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对我国国企改制可以得到如下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经济国家的模式,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秦常娥 《时代经贸》2007,5(12X):94-96
本文运用终极产权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以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家作为终极股东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显著低于非国家作为终极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但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却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蔡玉龙 《生产力研究》2011,(12):266-267,280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蝉脱壳"局部性产权改革的特点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法规的不健全,股权分置改革后形成的新的股本结构使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现金流量权出现下降,将出现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剥夺更加严重的公司治理新问题。因此,只有制定相应措施,以更加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股改为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提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要求;197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建议所有上市公司成立由5名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以加强上市公司管理。目前,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但亟待完善。尤其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中的优势群体———上市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已迫在眉睫。一、我国上市公司迫切需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1.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通过国企改制实现上市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突出,监事会缺位或软弱,作用没有得到充…  相似文献   

9.
董家友 《经济师》2009,(8):79-79,81
股东会召集程序乃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前提保障,文章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我国股东会的召集程序:一是完善股东会召集程序的立法;二是完善股东会召集程序的构成要件;三是明确股东会召集程序瑕疵的救济途径;四是构建股东会召集程序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是造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分置普遍存在国有股股东产权虚设,流通股股东“股小言微”的问题,市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上市公司的所有决策实际上主要围绕控股股东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展开?资产置换型的并购重组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是以股权分裂和非流通股的非市场化交易即场外协议转让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深层次症结在于“股东至上”逻辑下国企单边治理结构模式存在着内生缺陷。因此,克服缺陷、矫正失衡的思路设计必须是:引入共同治理机制,以替代单边治理模式,变“股东至上”逻辑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使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形成多元产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会使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而股东会从各方面改善公司的治理以提高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媒体有关产权多元化是“改革关键”、“改革核心、“根本出路”、“无法回避”等讨论多不胜数。产权多元化作为国企改制的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但过分夸大其作用,回避和歪曲产权多元化的本质目的并不可取,国企一经产权多元化改制是否真的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因此,从现实进行考察国企改制的产权问题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张红武 《时代经贸》2007,5(9Z):95-97
施工单位由国有企业改制成完全民营企业后,面临着市场机制的竞争压力.未来几年公司将谋求更大发展,将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股东结构从全体职工队伍持股变为社会公众持股,关系社会公众利益,企业经营目标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如何使社会公众利益不受损失,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市场经济监管法律赋予社会公众股东监管权力,一般应设独立董事或监事,对公司业务代行社会公众股东监管责任,是适应市场竞争和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为社会公众股东创造财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上市公司担保贷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霖养 《技术经济》2003,22(9):9-11
一、上市公司担保贷款的特点上市公司担保的特点是 2 0 0 0年 7月《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以前 ,上市公司的担保主要是为大股东及关联企业提供担保。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通过股份制改制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 ,与控股股东之间有着天然的“母子”关系 ,为解决母公司、股东或其控股子公司及附属企业的债务融资问题 ,以上市公司的名义为其贷款提供担保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同时由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制度缺陷 ,不少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担保贷款作二次“圈钱” ,有的上市公司长期为其控股股东提…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满  周淑珍  刘盼军 《经济论坛》2004,(16):108-108
一、大力促进上市公司的产权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1.加快推进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当前必须建立健全股东或所有者的产权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大力强化公司管理当局对全体股东、董事会所应承担的受托责任。  相似文献   

17.
股份公司控制股东由于直接或者间接地对股份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或者经理层的人员有影响和调遣的作用,在公司的决策和经营活动中往往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对控制股东权利进行适当的限制以防止其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一直是有关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几种行为倾向及其制度根源的分析,就对股份公司控制股东的权利制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常娥 《时代经贸》2007,5(12):94-96
本文运用终极产权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以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家作为终极股东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显著低于非国家作为终极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但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却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闫保强 《技术经济》2004,23(8):58-59
<正> 公司治理是在投资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保护所有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既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来降低经营权的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我国的股份公司大多由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现象严重,控股股东借助其特殊地位,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越权行事,以达到侵占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的目的。中小股东成为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东中的弱势群体,改变中小股东的弱势地位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制度安排,区别对待股东,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行使,应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在现代管理公司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层次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公司并形成法人财产后,委托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管法人财产的运营。董事会聘任并委托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