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在崛起 无论在遥远的大漠还是繁华的都市,无论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还是非洲大陆,源源不断的中国产品在印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后,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无论是高官政要还是平民百姓,都在深刻感受"Made in china".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异军突起,对自身乃至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中国研究乃至东亚研究领域日渐兴盛,关于中国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对中国模式之争辩亦经久不衰.国内外学者对于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各持己见.但他们也许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讨论乃至激烈争辩的这一切,正是因为中国目前走的道路,是前所未见的.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这样一种姿态影响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伊始,全球又爆发了以"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为中心的"物联网"革命,这一重大战役的核心技术是称之为RFID的电子标签(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给每一个产品一个身份证,因此被称之为全球工业与民用的"黑色鸦片".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制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识别通信市场,中国无疑是全球角逐这"黑色鸦片"标准的最关键市场,谁将控制中国市场的标准,谁将影响全球经济的DNA.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不俗,"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亮点,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制造"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做了较深入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清涟 《新经济》2007,(8):36-36
"中国制造"目前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构成基本上以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大都是美国的日用消费品,引发这次信誉危机的主要是食品与食品原料。而由美国开始的这一轮中国产品信誉危机又进一步在全球不断扩散,各国都相继曝光中国产品的品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制造"的知识产权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在创造外贸奇迹的同时也暴露出“三无”(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无自主品牌、无全球营销网络)的软肋。“中国制造”知识产权软肋带来利润之痛、反倾销之痛、环保之痛。“止痛”的良药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中国创新”,变“三无”为“三有”。  相似文献   

8.
王清 《生产力研究》2011,(6):129-130
文章从"中国制造"的现状研究入手,探讨了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应该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制造",转变过去传统的观念,逐渐淡化"中国制造"的概念,强调"全球制造"。一方面要强调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怎样稳步迅速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如何通过实体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使得原本拥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中国企业在生产成本的过快增长下如何向产业链的上游走,即获取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这些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8月18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冲电气(OKI)公司在京宣布"扎根中国"的战略.OKI旗下的冲信息株式会社社长前野干彦亲自来京向中国市场推出全系列票据打印机和高速数码彩色打印机,并强调今后将把中国市场作为OKI的全球"重点市场".  相似文献   

10.
继2002、2003年之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再度推出"全球创业观察(GEM)2005中国报告".与前两次报告相比,本次发布的相关数据及研究成果更加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1.
励荣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166-166,194
"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让中国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中国并未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利益.介绍了"中国制造"泛滥背后的原因、保护"中国制造"的政策背景,并对利用原产地规则保护"中国制造"的对策提出了建议,从而达到规避国际贸易中的摩擦,防止本国的原产地知识产权的流失,并充分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危机下中国制造的危机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制造"是人们对在世界各地销售的中国生产的产品的一个统称。其实质是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以低价作为竞争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过去的20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推进,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在过去的十多年内渗透到世界各地,质优价廉"中国制造",对降低全球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很多国家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最近五六年,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其龙头老大的地位已经无可置疑。然盛极必衰,从2007年开始,价格这个战无不胜的中国利刃开始变钝,伴随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变贵、原材料涨价、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多项因素的叠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面临痛苦的涅之路。  相似文献   

13.
9月23日,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供应商AMD公司(纳斯达克:AMD)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海克特·鲁尔兹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正式对外宣布在京成立AMD公司大中华区总部,并向此前担任AMD(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的郭可尊亲授AMD大中华区"帅印",任命其为AMD"大中华区总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但是,中国的跨国公司制造出的、能够让全球消费者为之疯狂的品牌,却一个也没有。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想,不是否定中国制造业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认真对待在"新常态"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的基础作用前提下,认真思考新的发展路径,认真谋划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向一个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追求重商主义"谬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统计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可证明中国的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增加和外汇储备扩张都不能说明中国在"追求重商主义".实质上,以消除贸易逆差为目标,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才是真正的"新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16.
崔海潮 《经济导刊》2007,(11):87-88
"中国制造"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确实,似乎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渗透了"中国制造",LG、GE、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戴尔、IBM……,"中国制造"已在集装箱、家电、电子玩具等领域的上百个产品市场以第一的份额傲视全球.(见图1)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的本土服装行业面临巨大危机,惊现悬崖效应.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工厂","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各个领域.201 2年上半年,国内42家上市服装公司总库存达到438亿元,累积存货可卖3年.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巅峰时期后,如今中国服装产业风光不再.全球消费疲软,出口受阻;中国本土市场,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导力量,本土品牌吸引力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一种产业现象. 通过对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全面盘点,以及对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产品的市场分析,探寻"中国制造"崛起的核心企业势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迈向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已经起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改善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为此,本文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193-194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制造的声音在全球愈来愈响,与此同时,也遭受了贸易攻击,如何看待中国制造,就成为当下人们议论的话题。在认为未来强势美元地位不可撼动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困难重重,并列举了部分国内外专家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