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梦秋  刘多敏 《山西农经》2022,(13):172-174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新形势下,国有林场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为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树木园为例,分析了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研究了树木园发展现状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木园应当积极发挥国有林场的自身优势、搭建良好的平台等一系列招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景观资产等级评价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要进行资产化管理,森林的林木、林地、生态环境资源、景观资源被看作一种资产。构成景观资源的森林经常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特殊的景观和娱乐设施共同构成森林景观区。由于森林景观的存在使公园和游览区得到了美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森林自然美的追求愈来愈迫切。因此,在风景区、名胜古迹区、城郊及交通较方便的山区建造森林景观,积极开发建设森林景观区,发展森林景观已成为近代社…  相似文献   

3.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效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针对森林景观具有部分公共商品的特性 ,将TCM法 (即旅行费用法 )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引入到森林景观游憩效益的评价中来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的游憩效益进行评价 ,得到其景观游憩效益为 3 .92 0 6 1 4亿元。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主体;调查、分析了蒙山国家公园的植物区系、类型、演替和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的构成,对公园的森林植物景观资源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植物景观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正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森林,森林旅游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专家的定义中,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的统称。森林旅游的主要载体,则主要依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一大批树木园、野生动物园、林业观光园等也被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森林碳生产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主要构成要素,从森林碳生产函数出发,从要素价格、要素之间的替代性、要素环境等3个方面研究了森林碳生产的要素流动机理,提出通过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碳生产认知、完善森林碳生产土地要素管理、保障森林碳生产资金投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5个方面来保障要素合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7.
<正>林下经济,是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种养、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工程等为内容的林下利用生产经营模式;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农、林、牧、副协调发展的复合型林业生产新模式;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传统林业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举措。古田县作为闽东北内陆山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林地诸多、土壤肥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林景观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森林资源的利用模式由以木材为主导的利用模式转变为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多功能利用模式,而后者实施要以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依托。因此,森林景观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衡量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尺度。运用DEA方法对黑龙江省森林景观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比较得出其在全国31个地区中的排名,以期为评价黑龙江省森林景观资源的利用水平及制定相关的开发利用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是长三角地区唯一多山、多林的省份。作为适合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地区,浙江的森林旅游业依托浙江独特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森林产品优势及交通、区位优势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旅游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等特点,多年来,浙江极为重视对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合理、有计划地开发永嘉县优越的森林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永嘉县率先投入20多万元开展了县级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永嘉县致力于发展五个类型的特色森林旅游:生物多样类、山水观光类、宗教文化类、休闲养生类、健身体验类。为此,永嘉县还将逐步健全九大体系,分别是:森林旅游组织管理体系、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协调体系、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多元化投资体系、森林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森林旅游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创建于1959年的福州树木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她位于福州北郊,总面积4.2万公顷,属南亚热带北缘低山丘陵地貌,公园三面环山,南临八一水库,距市中心7公里。1988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福州森林公园”。1993年又批准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已故的原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2.
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森林养生旅游发展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诱导森林养生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宏观动力包括国家出台有关森林旅游的政策和福建省相关政策;中观动力包括"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旅游全域化的必然要求、旅游供给侧改革大背景;微观动力包括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养生旅游保健的功能构成吸引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地理区位条件优越,通过发展动力机制的探讨,以求实现森林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听涛 《浙江林业》2012,(4):26-26
浙江森林面积601.36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91%,森林覆盖率高达60.58%。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也十分独特。浙江的森林旅游资源,以山见长,以水取胜,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和丰富的林特产品为映衬.  相似文献   

14.
森林康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康复性景观理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象征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构建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剖析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研究发现:(1)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分析指标体系中心度和原因度。其中,中心度较高的指标有地热温泉资源(8.64)和健康养生价值(10.00),表明其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较强;原因度较高的指标有适游期(0.83)和特殊符号(1.30),表明这些因素在指标体系中显著影响其他因素。(2)指标体系层级结构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为5阶3级递阶结构,包括根本层、中间层和表象层,层级越高对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影响越大。(3)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将其划分为自治、依赖、关联和独立要素。文章基于康复性景观理论,首次从需求角度揭示森林康养评价因素和层级结构,协调不同森林康养群体需求,为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服务价值提升提供决策参考,并从全国和省域层面提出政策启示:(1)全国层面上,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共享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陆顺祥 《浙江林业》2012,(10):16-17
"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浙江省,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森林景观资源丰富,人文荟萃,地形地貌独特,是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唯一多山、多林的省份,森林覆盖率达60.5%,发展森林旅游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把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省仅森林公园累计投资就超过了150亿元,这使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业》2010,(8):2-2
新昌的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其面积,数量,类型,景观品位和开发价值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发展森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是实施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林木资产是森林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资产包括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林中动植物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从实物形态看:林地是林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林木生长越好,林分结构越复杂,林中动植物资源就越丰富;正是林地、林木及林中动植物资源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促进形成了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和森林景观。因此,林木资产是森林资源资产中一项重要的物质内容。而且,建国几十年来经过林业工作者的努力,无论对林木的技术管理还是实物量管理,都已建立起…  相似文献   

18.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与对比,从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方法、森林旅游资源经济评价以及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出各种方法的利弊与适用范围,为以后的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森林是可再生的资源。按其自然属性可以世代绵延,永不枯竭,这使森林可以成为整个生态系统中永恒的调节器,森林的这种属性,同时也是林业作为原料生产部门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使林业扩大再生产具备了客观条件。在人类发展的前期乃至近代森林自生、自长、自灭,循环不息,形成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森林为人类造就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自  相似文献   

20.
李研 《林业经济问题》2020,40(2):181-188
森林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引发了森林生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正、负外部性,进而导致森林生态供需失衡。通过构建产权交易机制可以消除由于外部性而引发的森林生态资源供需失衡问题。森林生态资源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森林经营者、厂商和居民,将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赋予居民,由企业承担环境治理费用,将森林生态资源的收益权赋予森林经营者,采用污染者付费模式,借助产品市场所构建的森林生态资源交易模型,能够在交易成本最低的前提下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供需均衡。森林生态产权交易成本包括创建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分,当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交易的运行成本小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时,产权交易市场才被认为是有效的。对于任何一项森林生态资源来讲,在稀缺性、竞争性和排他性3种经济属性上表现出相应的适应性,是建立该项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前提。现阶段只有森林景观和碳汇两类森林生态资源的经济属性符合私有化产权交易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