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本文从研究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出发,通过回归和关联分析阐述金融信贷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探析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渠道,进而提出完善建议,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海 《广东经济》2000,(4):24-26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基本情况1、生产性房地产金融超速增长。从1984年人民银行对城乡居民和少数企业首先试办购建房储蓄业务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日趋活跃,各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至1988年底,全国金融金融机构向房地产业提供的贷款达211.75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8.6亿元。1988年下半年的治理整顿使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趋势得到了控制,房地产业虽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没有停下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与房地产金融及相关政策变动密不可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房地产金融的问题和房地产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融资渠道不合理、房地产金融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缓慢。所以,我们应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培育和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建立个人及企业信用制度,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平 《经济师》2009,(3):262-262
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因素。文章主要分析了房地产金融业现存的两类主要风险,并提出了风险的规避策略,为房地产的合理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顾强  宋辛  李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107-108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两大支柱产业,同时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又有着息息相关、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阐释房地产和房地产信贷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了房地产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展示了我国目前房地产信贷的现状,并提出了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是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整个完整的再生产过程,也是系统的价值运动过程,因此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资金运动,房地产业必须得到金融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在研究房地产经济时,必须研究金融与房地产发展的关系。 一、房地产业与金融的关系。 房地产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与金融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现代化商品经济条件下,可以说,没有房地产金融也就没有房地产业。按照现代产业划分,金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城市住宅制度与土地制度的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总的看来,我国的房产金融发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发展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旧的房地产金融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房地产金融发展的需要,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加快房地产金融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表现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是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接着描述了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表现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是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接着描述了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目前全国3万多家房地产企业,其融资渠道79%是银行信贷,而在国外,房地产企业融资通过银行债权融资方式只有10%~15%,绝大部分是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房地产过度依赖于银行,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存在风险和央行下发121号文件、今年中央又采取紧缩银根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的“背景”。金融是房地产业的血液,房地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和创新则是眼下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房地产信托对房地产金融的意义和相关业务作一初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谢思华 《财富时代》2002,(11):30-33
房地产投资基金既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融资模式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投资手段。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推出,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将是一场融资变革、对于我国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支持过度与我国房地产泡沫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芳芳  解艳 《经济视角》2010,(1):68-69,75
房地产业具有“第二金融”的美称,其开发和购买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金融机构,在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房地产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由于房地产是一种投资品,在利率较低和金融约束放松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会增加人们投资于房地产的热情,甚至形成群体投机行为和房地产泡沫。本文以金融支持过度为视角,探讨金融支持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支持过度导致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机理,对泡沫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采用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发展,但总体看房地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衍生品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的作用,将其应用于房地产领域,可设计出房地产价格指数金融衍生品。推出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将有利于调控房地产市场,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采用Fabozzi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框架,对中房指数衍生品进行定价研究,并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房指数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的期货、期权定价进行实证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媛  龚君良 《时代经贸》2007,5(12Z):24-25
随着中国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房地产金融在金融业比重中将进一步提升,尤其以房地产新增贷款在我国银行新增贷款规模比重的快速提升,将对银行产生相当大的压力。积极探索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于有效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季辉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44+248
房地产业与金融行业的关系密切,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房地产金融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房地产金融市场化正是立足金融视角重新分割重组房地产资产风险。本文在阐述我国房地产金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房地产金融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基于经济理论和市场实际操作提出化解风险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为房地产金融发展提供指导,为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以及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慎 《经济导刊》2004,(5):14-15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产业,有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制约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瓶颈是资金,如果不能解决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问题,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险是指一定量的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房地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房地产金融在支撑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担了房地产业的高风险。而当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提供的大力支持无疑使房地产业对商业银行带来了潜在的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房地产业已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了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房地产金融成为推动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探析国内房地产金融风险原因及种类,进而构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为推动国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金融资金的过度支持使房地产业产生了一定的泡沫。针对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实证和有关指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我国防范房地产泡沫引致的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房地产金融就是发生在房地产领域中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即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手段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房地产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城市住宅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以及伴随房地产的复苏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已初步成长起来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总的看来,发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不仅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不仅使房地产业的货币化停顿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金融深化程度低,而且极大地阻碍了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旧的房地产金融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房地产金融发展的需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房地产金融的模式,房地产金融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出路就是要加快房地产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