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苏喜  张倩 《商业时代》2007,1(2):6-7,59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我国提出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切合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发掘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进入新世纪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发展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中蕴舍着经济伦理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要求中蕴含着经济伦理思想,"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中蕴舍着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以往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经济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困惑。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本文从经济伦理的层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提出以人为本并不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提出以人为本并不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张立民 《商场现代化》2007,(24):396-397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方式转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人才培养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它既确立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重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既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功利标准,又强调道义追求,把功利尺度和道义尺度统一起来;既强调经济发展的效率原则,又肯定社会公正的意义,有利于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既明确自然价值要符合人类价值要求,又强调人应该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它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它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标准和问责。  相似文献   

11.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就是坚持“以人为誊”。法学领域对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多集中于法哲学范畴,部门法的相关研究显得有些脱节。本文从法学领域“以人为本”思想关注的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这一研究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经济法主体研究对于“人”的认识.进而对经济法主体研究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赵保安 《中国市场》2009,(15):80-82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深刻领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与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一书蕴含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但在运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前,必须对老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重新解释。本文采取批判性的诠释方式,将老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概括为天道原则、不争的分配伦理、诚信的交换伦理、节制的消费伦理和适度的发展伦理。  相似文献   

16.
于海量 《商业研究》2007,(2):99-102
节约是人类传统的伦理品质,在人口激增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宏扬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伦理与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伦理导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建立现代经济伦理观,实现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是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现状的客观需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生存智慧在当代的表现。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确立合理的伦理规范、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基于经济伦理的视角,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危害体现在以下方面:控股股东在义利观方面的倒置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上市公司义利关系的扭曲恶化了公司治理机制;义利观模糊状态下政府监管不到位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过度融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健全的股权结构安排,上市公司伦理责任的缺失和政府经济伦理意识的不健全分别是其产生的内外原因。只有有效增强公司股东和政府部门经济伦理意识,并不断健全以职业经理人市场及相应监管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安排,才能克服企业过度融资现象,实现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价值论关怀,其实质是环境利益和生态责任的公平分配与合理分担。有鉴于工业文明以来经济过程的反生态性、反人道性和不可持续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都必须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传统伦理学拓展研究视域,坚持"三维伦理"(利己、利他、利环境)规范,切实矫正环境正义缺失,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针对我国的现状,我国应在环境伦理意识培养、市场主体建设、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建立科学的生产方式、破除社会陋习、树立正确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观念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大卫·李嘉图开启了近现代自由贸易的全新时代,但对于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却鲜有梳理或是有所误读。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是功利主义的,其比较优势理论最为集中地体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直到今天仍对诸多领域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持审慎甚至批评的态度,并以“比较优势陷阱”误读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这种误读从表层来说是使比较优势学说遭到了错误的质疑,从更深层来说则很有可能使得功利主义受到的诘难超越了其应该遭遇的尺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指导下,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制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因素,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政策措施;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特点,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又着眼于为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特别是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并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预期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