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会需要是否参与商品的价值决定 ,在学术界时有争论。文章认为 ,社会需要参与了商品价值决定 ,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需要参与商品的价值决定是由商品的性质决定的 ;二是社会需要参与商品的价值决定是由劳动的相关内在矛盾决定的 ;三是商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需要 ,只有借助于社会需要才能实现。由于社会需要参与了商品的价值决定 ,所以 ,其对于我们认识现实的商品生产、指导现实的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商品的价格,同資本主义社会一样,基本上决定于各該商品的价值;人們在为各种商品規定价格的时候,不能不考虑价值和价值規律。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毕竟不同于資本主义社会,因此各种商品的价格,必然会有它們自己的特点。怎样正确运用价值規律,并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来具体規定各种产品的价格,还有許多  相似文献   

3.
<正> 生产价格是社会劳动的发展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的‘价值’只是以历史上发展的形式表现出那种在其他一切历史社会形式内也存在的、虽然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作为社会劳动力的消耗而存在的劳动的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就是商品价值的规定性。商品价值的质规定着商品价值的量。生产价格正是从商品价值质与量的规定性上反映了它是社会劳动的发展形态,因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中的社会必要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反映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生命力,一切对象的价值等于其产生的对特定主体的生命力的增量.生命力是特定主体在其生命存续期内的人的价值的积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权利.商品的价值有三种时态:交换前价值、交换时价值、交换后价值.商品的价值包括三种形态:人力资本的价值、非人力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的价值.生产力就是生命力的投入与回报之比,就是生命力的使用效率.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本.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社会,商品的价值隐含了社会资源的价值或自然资源的价值,亦或两者的价值兼而有之。社会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隐含在商品中的劳动力价值的明显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自然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商品外在的使用价值的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这就是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的实质。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既是市场经济社会构成的原始法则,同时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最基本的理尊依据。  相似文献   

6.
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劳动的必要性,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前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劳动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市场范围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范围。商品价值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通过市场而满足他人需要的程度。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和市场共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社会,商品的价值隐含了社会资源的价值或自然资源的价值,亦或两者的价值兼而有之.社会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隐含在商品中的劳动力价值的明显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自然资源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商品外在的使用价值的差异及其不可比性,这就是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的实质.商品非等价交换原理,既是市场经济社会构成的原始法则,同时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商品价值的决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评价的过程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商品经济是人类处在还不能由一个统一的社会中心完全根据计划对社会生产直接进行安排这一历史阶段的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只有经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才能形成价值。这说明在商品经济中作为交换基础的价值,不可能是一个纯粹计算的结果。因为如果社会能够对价值进行计算就意味着社会已经有条件直接根据社会需要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进行安排,那么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而价值规律的思想渗透于整个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程,并逋过会计尽可能地反映其要求和作用。一、价值规律的作用首先表现为节约劳动时间。它是通过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运动实现的。而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会计恰恰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高级的科学范畴都是辩证统一的范畴,马克思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这样的高级科学范畴,是辨证统一的经济范畴;证明了社会总价值量与总使用价值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的统一;证明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由一个拉格朗日系数"社会价值—使用价值系数"联结和统一。价值与使用价值量统一性的证明,推进了马克思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理论的发展,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财富生产中的人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即劳动的社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正> 双重价格是计划价格体制下以自由价格作为补充时的特有现象价格运动的规律性会使得同一市场中同一种商品以同一价格出售,这叫做价格的同一性。在同一市场上出售的同一种商品的价值反映着同一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因而价格将是同一的;在商品自由交换条件下,能够用低价购入的人绝不会用高价购入,能够用高价售出的人也绝不会按低价把自己的商品出售,这样进行选择和竞争的结果也必然使同一种商品价格趋  相似文献   

12.
戴天宇  吴栋 《生产力研究》2006,23(1):18-21,27
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其经济学说,而劳动价值论又是所谓的“众矢之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务之急不是对劳动价值论质疑、非难,或曲解,而是对劳动价值论囿于历史条件尚未完全展开的部分进行再推导和新拓展。价值必然是商品中同质的、可测度的和社会所共同认可的东西。物质产品价值和精神文化产品价值是内涵和外延截然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混同。物质产品价值是对商品从其原始材料形态脱离自然界开始,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形成和存续期间的全部物质运动和变化过程的动态考察,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有效经济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精神文化产品价值是一种拟价值,只能通过其外在表现即人们对该产品的边际引致需要与边际供给间的比例关系来测度。现代商品社会,多数商品兼具物质产品性和精神文化性双重因素,因而其价格变化基础是包含价值和拟价值在内的社会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水平的存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的。在这一前提下,一个商品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这一商品所消耗的个体劳动所凝聚的劳动价值,从而导出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科学结论,并由此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将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水平的存在作为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我们认为,那是他巳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商品的真正的在社会上的价值与该商品所耗费的个体劳动所结成的劳动价值,是有区别的,不是同一的东西。前者属于市场的范畴,受市场供求关系、个人偏好及社会时尚的影响,是一个变数;后者是属于私人劳动的范畴,是一个体劳动在该商品上的实实在在的劳动消耗,是不变的定数。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最明白,他要论及的、也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价值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此,他要得出是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一结论,就必须使前者与后者保持质和量的一致,即使前者有变化也不能让人认为是市场因素引致的。由于市场与价值的关系确很密切,客观存在,那么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只有要么不顾现实硬性抽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随着人的需求从实物逐步过渡到其背后的意义,传统的生产社会也将被消费社会所替代,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便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从人的需要、消费社会、商品和服务文化的角度分析认识现状,以求为增强当前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按照“有效产品”的概念组织生产、支持生产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生产的商品仍然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商品的价值量仍然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自然亦仍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商品生产正常运行的实现条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价值实现和使用价值实现的统一中,引出“有效产品”的概念。“有效产品”的内涵是:第一,质量合格,具有使用价值。这是从物的自然属性来讲商品的有用性。第二,品种、规格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商品的有用性。第三,成本、价格合理,具有竞争能力。这是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讲商品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机器设备是劳动者肢体和大脑的延伸、模拟、外化或独立 ,不仅传动劳动 ,更重要的是替代劳动。但人们没有注意到这种替代的革命性意义。劳动力创造价值、机器只转移价值以及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都只是一种人为界定。土地自然力和劳动自然力一样 ,其耗费的凝结同样有理由构成价值的源泉 ,包括劳动自然力在内的各种形态的自然力耗费的凝结构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自然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决定价值量的大小 ;机器的活动是一种拟劳动 ,拟劳动和人的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在未来生产中 ,直接劳动的作用下降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必然导致价值源泉的转移或多元化 ;泛价值论认为各种要素所包含的自然力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生产各环节共同形成的社会必要标准决定价值实体按多大的比例转化为社会价值 ,它是以往各种价值论的有机整合。价值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什么劳动,只要是生产商品,都形成价值,没有贵贱之分,商品与货币是天生的平等派,最适合于商品生产制度的上层建筑是民主共和制;供过于求,商品价值就低于价格,反之,也就相反;生产同样商品,有的发财,有的破产,问题似乎不在商品,而在社会和自然之外,有决定其命运的某物,就对其崇拜,这就产生商品拜物教;纯粹流通费用,主要是广告费,它们要由剩余价值来补偿;落后国家盲目追随发达国家,大量增加纯粹流通费用,将导致大量社会财富被浪费掉。  相似文献   

18.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单个资本循环角度说明商品储备的必要性,指出商品储备费用的非生产性质,并以是否为社会生产必需为界,将商品储备划分为自愿的商品储备和非自愿的商品储备。前者的费用可以通过社会产品的扣除得到补偿和增殖,而后者的费用不能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构成商品出售者的个人损失。牛变秀、王峰明认为"作为有待出售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是一种商业劳动,不会把价值和剩余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而作为有待购买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则是一种产业劳动,要追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种认识有悖于马克思的原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所分析的商品价值只包括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撇开了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 一、体力原子与智力原子 价值规律表明,人类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撇开转移的旧价值,价值产品完全由耗费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就是说,形成价值产品的人类劳动,包含着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不同质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