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中一种重要的资金力量。但是,2011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和温州"跑路事件"引发人们对民间借贷危机的担忧。民间借贷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同时,因缺乏有效的监管而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我国在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应该建立"双向多头"式的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机构等,严格从民间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两个环节把关,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促进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肖杰 《河北金融》2012,(3):27-29
"民间借贷"无疑成为2011年热点话题之一。从年初银行信贷紧缩开始,民间借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其波及范围从传统民间金融较为活跃的浙江沿海地区,到迅速崛起的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这股庞大的民间资本力量掀起了全民借贷的旋风,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出全国蔓延的趋势。民间借贷"火爆"局面的背后折射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民间借贷行业体制的缺陷。鉴于此,以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为契机,重新审视并探究民间借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折射出我国金融体制方面的制度性问题。金融压抑是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原因,银行大企业集团等参与民间放贷对危机发生推波助澜,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金融深化是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途径。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也倒逼金融体制要加快改革步伐,现在到了该放开金融领域进入和利率管制,打破现有银行垄断体制,建立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危机普遍是发生在我国民间资本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从我国的整体范围来看,尚未发生大批量因为民间借贷而导致的企业倒闭等现象,但是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高关联性问题.对此,本文详细分析民间借贷危机视角下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5.
选择温州试点金融综合改革,其原因在于温州具备综合金融改革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风暴眼"和"重灾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投资回报"两极分化"、资金"脱实向虚"、民间借贷市场  相似文献   

6.
基层之声     
孙瑞灼:民间借贷乱象呼唤立法监管福建省总工会孙瑞灼2011年11月9日来稿指出,近期温州中小企业主因民间借贷"跑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随着多米诺骨牌的依次倒下,这场借贷危机已不限于浙江,还波及了江苏、福建、河南、内蒙古等省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民间借贷可谓"堵不如疏"。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应尽早加强相关立法和治理,改变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缺位现状。国家应通过立法从制度、法律层面系统规范和引导我国古已有之的民间借贷,尽快将存在已久的民间金融纳入正常监管与保护,将  相似文献   

7.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这也刺激了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民间资本借贷在温州大量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2011年4月以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相继倒闭,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民间借贷危机。本文通过对温州民间借贷的危机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温州民间借贷产生的原因及,进而提出温州外贸企业应对民间借贷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风险的发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加以有效引导与规范.本文从利率双轨制的视角分析了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的分布及存在逻辑,揭示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治理路径.本文认为,利率双轨制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形成的制度性动因,而信贷配给引发最优贷款利率的存在,使得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失衡,在利率双轨制引发的赚钱效应驱动下,加大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形成的风险集聚效应.本文建议,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寻求解决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江暮红 《时代金融》2012,(32):64-65
"民间借贷"成为今年最热的关键词,从年初银行信贷收缩开始,民间信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而民间借贷同样发达的广东,更要注意前车之鉴,预防跑路潮风险出现。本文分析了广东民间借贷现状,提出跑路潮风险有可能出现的原因,并针对现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广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由来已久,民间资本已成为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但近年来有关民间借贷的案件越来越多如吴英案,本文分析了民间借贷的概念、民间借贷危机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肖杰 《海南金融》2012,(2):84-86
民间借贷是2011年的热点话题之一.从年初银行信贷紧缩开始,民间借贷从传统民间金融较为活跃的浙江沿海地区,发展到迅速崛起的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出全国蔓延的趋势.民间借贷火爆局面的背后折射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也说明民间借贷行业体制的缺陷.鉴于此,本文以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为契机,重新审视并探究民间借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是农村金融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引导?为此,我们对钟祥县民间借贷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的动因钟祥县农村民间借贷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到1986年底,全县民间借贷组织已发展到128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12,(6):19
2011年年末,《国际融资》焦点话题栏目以"民间借贷的危急时分"为题,刊登了一组文章,从多种角度谈论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的形成原因,也对金融改革有一种期待。  相似文献   

14.
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民间借贷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无监管的环境中,温州民间借贷极易发生信用崩溃、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等问题。近两年在温州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跑路"事件。这些事件表面上反映出的是民间借贷危机,实质上体现的是目前国家金融管制与金融市场间因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导致的政府政策失灵。针对这一看法,本文试图通过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提出解决困境的制度安排以及针对非理性民间借贷的治理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与之相伴随的是民间融资日渐活跃。这一方面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民间借贷纠纷和借款人失踪等案件屡有发生。例如浙江温州因民间借贷危机频频出现企业倒闭潮和老板"跑路"事件,部分甚至波及到商业银行部分借款人  相似文献   

16.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而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连锁反应,导致我国民间借贷也是危机频现。本文以非正规金融活动的民间借贷作为研究对象,从民间借贷的非正规金融活动中分析所形成的原因、现状以及特点等方面,找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非正规民间借贷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并针对民间借贷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使民间借贷良性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小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民间借贷渐渐盛行。民间借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正规金融体系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危机。本文主要从民间借贷的成因、风险分析和防范风险的建议三个方面对民间借贷进行分析,并提出民间借贷应与正规金融逐步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许前川 《西南金融》2012,(11):21-23
目前,民间借贷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投资方式之一,而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区“跑路潮”揭示的民间借贷危机令世人震惊.民间借贷具有自身独特的法律特征,既不同于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贷款人的借贷,也不同于高利贷.国家干预民间借贷是民间借贷调节机制二元化、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发达、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确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国家应对民间借贷进行调节,但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在承认民间借贷正当权利的基础上,应当坚持社会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公平的原则,采取疏导而非打压的政策,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使其合法化、阳光化.  相似文献   

19.
郑荷芬 《浙江金融》2012,(5):30-33,70
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正规金融不能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急需新的融资渠道。在适宜的环境下,这就催生了非正规金融的民间借贷,并使其如火如荼的发展。而民间借贷如缺少有效的监管就会导致可能的危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文章分析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形成机理,探讨了其造成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地方金融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延安民间借贷行为更加活跃,呈现出"利率提高、规模扩大、用途多元"的特点。供求双方资金紧张是民间借贷活跃的主要原因,基准利率上调为民间借贷利率的提高提供了参照,高收益率是民间借贷活跃的内在动力。值得关注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行为对金融机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了信贷调控的难度,影响区域社会稳定。建议通过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组建区域性的小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等,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