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江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51-56,62,57,110
简单加总的货币指标早已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而主流国家的各种改革方案均没有取得成功.其原因是西方学者偏重货币的资产功能,忽视到货币的交易功能,对货币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货币的本性是运动.物理学的动量定理与经济学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进行类比.笔者尝试建立了动量货币的指标,初步的经验分析结果富有启发意义.货币的重要性依赖于它的数量和速度.西方学者排斥货币的真实速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2.
货币符号涵义系统的经济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对于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是一个既属于经济学也属于人类学的基本课题。经济学局限于对货币经济功能的简单分析状况及其货币的形式规定的存在,不仅妨碍了人们对货币本质的认识,而且把货币理论的视域限制在一个极其狭窄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既看不到货币是一种经济制度,也无法把对货币涵义的分析作为比较分析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关货币的定义或货币的地位、作用的全面性分析,就由此进入了经济人类学的视野。本文对货币所具有的文化和制度性涵意,提出了富于讨论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刘勤  钱淑萍 《当代财经》1991,(7):20-21,62
电子货币和纸币一样是一种货币符号,是一种以电信号形式出现的银行货款。它伴随着银行电子化而产生,是货币银行学与计算机科学高度结合的产物。电子货币自诞生日起就以结算简便、调拨迅速、节约纸张、方便用户、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的显著优点而受到国际金融界的瞩目。自六十年代以来,美、日等国的金融机构纷纷为其银行电子化的目标投入巨款并已取得卓越的成效,其中货币材料电子化就是其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目前,用电子取代金属、纸张做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材料不仅已部分地成为现实,而且已代表了未来货币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梁松  刁莉 《当代财经》2012,(1):105-112
当合约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分析国际贸易问题时,较多的是关注合约行为宏观层面的影响。合约行为对国际贸易微观层面影响的研究则具有一定新意。当国际贸易发生在共同货币区内的进出口双方之间时,因使用单一货币且运杂费较低,合约行为和国内交易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如果考虑运杂费和其他汇率因素后,会因为向第三方分配剩余以及汇率波动引起出口方对进口方类型评价的变化导致合约的最优质量水平产生变化。运杂费恶化了合约条款而汇率波动的影响则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货币功能外化中的金融过程与金融媒介演化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货币形态的演化和货币功能外化为金融过程进行历史描述的基础上,试图对货币功能演化的路径从理论上进行解析。作者认为:货币形式的对称性破缺所隐含的内在矛盾运动是金融媒介演化的根本力量,风险,不确定性与交易费用是金融媒介演进的客观要求,制度和技术是金融媒介演化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货币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二是作为分配权力的货币.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由于受到交换物资种类的限制,他们开始寻找一种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主要是以一些必需品和稀有品为代表.随着交换的深化和交换媒介的竞争,金属以其材质的优越性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币材.之后,随着大额交易的发展和流通中的磨损,金属货币也开始显示出其使用上的不便和贬值等问题,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一纸币开始出现了.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对货币演变过程的主流解释,都集中于货币的生产力属性——即作为交换的媒介,通过不断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了社会分工与交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刘建丰 《经济学》2010,9(2):985-1006
本文首次提出,以不同的竞争性的各国主权货币体系中的各国主权货币及其利率与浮动汇率工具来应对其各自的个性化的国内市场,以新型的国际公共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公共货币及其利率与固定汇率工具来应对该区域内统一的共性化的国际市场这一"双重货币区域理论",彻底解决"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无法处理而一直悬而未决的这个国际经济难题,从而最终为"亚元"、"超区域元"或"世界元"等区域性、超区域性或世界性国际公共货币的建立开辟一条可行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海 《经济师》2004,(4):228-229
货币市场是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基础 ,但我国货币市场还很不完善 ,存在着诸如交易工具有限、交易不活跃、组织机构不完备等问题 ,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仍存在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会引起储蓄分流效应的产生。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提出,以不同的竞争性的各国主权货币体系中的各国主权货币及其利率与浮动汇率工具来应对其各自的个性化的国内市场,以新型的国际公共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公共货币及其利率与固定汇率工具来应对该区域内统一的共性化的国际市场这一"双重货币区域理论",彻底解决"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无法处理而一直悬而未决的这个国际经济难题,从而最终为"亚元"、"超区域元"或"世界元"等区域性、超区域性或世界性国际公共货币的建立开辟一条可行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 ,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 ,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成员不断扩大。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 ,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 ,交易规模偏低。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 ,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本文将描述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基本框架和发展状况 ,并侧重从中央银行货币管理的角度对货币市场中各子市场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清楚地认识到,以美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它带来的国际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危机频频爆发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世界需要超主权货币,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织的特别提款权是当前主要的超主权货币形式,但二者均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而比特币作为超主权货币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去中心化、超主权等的特点,具备作为一种假定的世界货币基本特征。文章在分析其现状与利弊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趋势,并为超主权货币取向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交易过程中自然演化出交易媒介,货币就是一种社会隐性契约。信贷是一种显性契约。文章提出跨期融资功能区分了货币契约与信贷契约。货币契约是中性的,信贷契约是非中性的。货币契约稳定是信贷契约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在于: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数量说;货币供给并不是中央银行已经发行出来的货币,而应该是真正进入流通、充当购买手段的货币构成;货币的需求不是把货币保留在手头上的一种心理倾向,而是由卖者提供到市场上的要换成货币的全部货物和劳务构成的;不是银行货币供给决定现实交易,而是后者决定前者。这就把被西方经济学弄颠倒的理论,科学地纠正过来了。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都证明了马克思的创新理论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应当成为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何平 《金融评论》2021,13(1):41-53
本文渐次考察了中国主要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制度特征及其规律,发现货币形态演进中消解掉的价值要素、职能偏重和担保品的外在化,必须由相应的社会制度来维系.单纯货币形态在技术上的改进,不可能改变其作为货币商品代表的性质.铜钱、纸币和白银主导货币地位的更替演进,在于弥补先行货币形态在特定货币职能上的缺陷,它们之间相互补充.货币形态演进的中国经验表明,数字货币的登场,重在特定场景下扩展支付手段、完善货币生态,而非完全替代传统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15.
彭涛 《经济学动态》2015,(3):115-124
以搜寻为基础的货币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该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基本职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重要经济问题。以Kiyotaki&Wright(1989,1993)为代表的第一代货币搜寻理论研究货币存在的必要性;以Trejos&Wright(1995)和Shi(1995)为代表的第二代货币搜寻理论研究价格的决定;以Lagos&Wright(2005)为代表的第三代货币搜寻理论将有微观基础的货币搜寻理论纳入宏观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将其用于货币政策分析。目前,Lagos&Wright(2005)模型已被扩展用于分析银行信贷、资产定价等更为广泛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第一、二代货币搜寻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第三代货币搜寻理论的代表模型,即Lagos&Wright(2005)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两个扩展模型:Berentsen,Camera&Waller(2007)模型和Li,Rocheteau&Weil(2012)模型。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货币打交道。但是,到底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把货币当作一般商品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马汀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它背后的由信用账目和清算体系所构成的机制。笔者认为把货币的本质看成是一种可转让的债或可转让的信用,这是对货币本身最深层的理解。从支撑经济交易的可转让信用和债务来认识货币,也并非否定货币是人类社会市场交易的一种媒介,而只是让人们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尤其是认清国家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才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应当认真思考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种货币形态能够在流通中占据主要地位,一种货币制度能够得以推行,都缘于它与其他竞争形式相比具有相对低的交易费用。网币的出现适合了网上小额交易对交易费用的要求,然而随着虚拟世界交易规模的扩大,其内生交易费用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种变化,一种可能最优的选择是再次进行制度变革以期可以同时降低内生与外生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8.
货币职能分离理论是新货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货币职能特别是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两种职能可以由不同的资产或商品分别承担,其向传统货币理论之货币职能集于一种资产或商品观点提出了挑战。现实经济中,智利经验给新货币经济学思想提供了成功案例,也给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导致的资本外逃、恐怖融资等行为,会增加非法交易者对具备交易匿名和便捷属性的数字货币需求,使其成为放大金融犯罪的新型工具.本文通过采用ARDL和NARDL模型,实证分析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对5种数字货币收益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对数字货币收益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升高时数字货币收益率会随匿名性的提升而增大;短期内,地缘政治风险对数字货币产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进一步指出,只有严控数字货币与法币的跨国兑换渠道,加大数字货币跨境交易打击力度,才能有效防范数字货币金融犯罪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国刚 《金融评论》2011,3(2):1-21,123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货币、金融和资金的关系是最为常见也最为扑朔迷离的现象之一。本文认为,货币是一种经济机能,它以信用关系为基础以有效反映各种交易物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为机制以媒介、实现和推进交易为基本功能,因此,不是某种物品或资产。金融是在资产权益基础上以获得这些权力的未来收益为标的而进行的交易过程和这些交易关系的总和,不能简单以资金融通来定义。资金是指具有货币机能的资产,它具有资产权力、金融资产和货币机能等特征,是连接货币和金融的基本机制。在货币理论史上,诸多经济学家将财富、资产、所有权、债务、利息、收益和盈亏等与货币相连接,实际上将货币与资金混淆了。货币政策应以全社会的资金总量为调控对象,金融监管应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为重心,防范资金流断裂现象的"片状"发生,由此,既应实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分离,又应实现二者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