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利好”和“利空”信息对股票市场具有不平衡性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头寸确定都有重要作用。而新信息的出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应该区分股市所处的位置 ,这一点正是已有的波动性研究所忽视的。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不平衡性信息表现与国外不同 ,本文将股票市场波动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 ,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阶段对“利好”与“利空”的不平衡性反应特征。然后从投资者预期、结构、心理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产生“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的原因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期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策略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鸿鸣  薄岩 《发展研究》2016,(12):35-38
目前,存在着不利于积极稳妥“去杠杆”的五大认识误区.误区一是“去杠杆”需要偏紧甚至紧缩性货币政策,其风险是给货币政策施加过多的负担并导致反效果.误区二是“去杠杆”应主要依靠股票市场,这会导致股票市场被赋予其难以承担的任务,存在人为推动“国家牛市”,诱发股市泡沫的风险.误区三是将居民部门作为杠杆转换的主攻方向,这会带来大规模资产泡沫的风险.误区四是将“去杠杆”仅理解为总量意义上的去杠杆,这会导致对流动性风险和内嵌杠杆的忽略.五是将“去杠杆”理解为短期内的“降杠杆”,这会导致冒进地“去杠杆”,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周期的划分与实证分析:1991-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武  徐伟  王静 《当代财经》2006,(10):47-52
基于BB“转折点确认程序”分析方法,我国股票市场的牛市和熊市周期为两个界线分明以及有持续性的阶段,这有助于提高对稳定的股票市场周期的理解及今后的研究。而由BB方法检测出的牛市和熊市转折点的应用,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强外生性股票市场政府与交易主体行为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然而,由于政府的强外生性偏好,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失灵,价格不但偏离宏观经济走势,偏离价格,而且与政府政策强相关。政府低迷时托市,高涨时打压,人为制造牛市以实现其为国有企业筹资的行为偏好,我国股票市场陷入“发行受阻-干预-发行”的怪圈,形成政策型预期市场。  相似文献   

5.
用一般性的或传统的理论与模型来分析当前中国A股"牛市"结束了,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个人观点。这种观点既解释不了当前中国A股之实际,也左右不了股市之预期。A股"牛市"真的结束了吗?最近,瑞银首席策略师陈李在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陈李的报告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上,以流动性推动的牛市暂时告一段落,之前低估的A股大型股已经达到"合理水平",未来期待盈利改善推动中国股市上涨、他认为,过去两个月推动资金入市的一些重要动力,包括散户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6年12月26日—2010年11月12日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收益率和交易量为研究对象,从非预期交易量变化角度对牛市行情中所呈现的正向非对称进行解释。研究显示,由于牛市行情中单位正向信息冲击相比熊市行情中单位负向信息冲击对非预期交易量影响更大;当在波动方程中加入非预期交易量后,牛市行情中的正向非对称性得以消失,并表现出和熊市行情相一致的负向非对称性。这表明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交易行为特别是非预期交易量变化,是造成中国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本文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周内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作者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星期一效应”。但是 ,用于度量股票收益率波动性的标准差却在星期一最大。较强的证据显示上海股票市场存在着日平均收益率显著为负的“星期二效应”和显著为正的“星期五效应”。较弱的证据显示深圳股票市场存在着日平均收益率显著为负的“星期二效应”和显著为正的“星期五效应”。本研究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效率 ,且上海股市比深圳股市更加没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夏溪 《当代经济》2018,(9):10-11
“震荡市”在股票市场中非常常见,而我国股票市场中的“震荡市”却更加频繁剧烈,受到非理性行为的影响更大.政策制度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的主要原因.波动剧烈的股票市场导致市场效率低,系统风险的发生率加大,阻碍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政府管理、制定适合政策制度、提升投资者投资意识都会减少股市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9.
关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经济管理》2001,(7):61-63
一、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是指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上市公司将退出市场交易:第一,当上市公司因经营状况恶化而没有了投资价值,不符合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时,交易所可以宣布该公司退市(也称“下市”或“摘牌”);第二,原来在多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经有关证券交易所同意,可以主动提出从其中的某个交易所,可以主动提出从其中的某个交易所退市;第三,上市公司因股票或资产被非上市公司或其他投资者收购而退市。本文所研究的“退出机制”主要是指第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宏观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宏观政策效应的理论描述 所谓股票市场宏观政策效应,是指在国家实施的针对或涉及股票市场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其他调节杠杆作用下,股票市场所产生的“反应”,反应程度及其反应效果。在宏观政策作用下,股票市场的“政策效应”往往会表现出多种复杂的情形,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四种基本情形: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货币与资金“体外循环”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体外循环”这一概念是指这样两类现象:一是指人们的交易结算不经过银行转帐,而是用现金直接进行;二是指社会闲散资金的筹集与分配不经过银行存款和贷款,而是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前者是货币流通方式的变化,本文将它称为货币的“体外循环”;后者是信贷资金融通与分配方式的变化,本文将它称为资金的“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一把手”是俗称,指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霸手”是由“一把手”谐音而来,指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独断专行、作风霸道。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制度缺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三重制度缺陷”,即结构性缺陷、体制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结构性缺陷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非均衡;股票市场内部缺乏有效统一的市场体系等。体制性缺陷是指证券市场呈现管制性低水平均衡下的金融资源逆配置;国有企业“父爱主义”向上市公司的移植;以及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对市场运行的扭曲。制度性缺陷是指证券市场基本功能的缺失,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改进无法得到有效实现;上市公司仅仅形成了公司制的“外壳”,而没有形成公司制的实质和内涵。解决“三重制度缺陷”的出路在于按照市场性、效率性和竞争性的原则进行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资本市场》2007,(5):14-14
<正>牛市情绪下的熊市心态梁栋(北京)“2·27”之后的大盘.一路攀升.扶摇直上.沪指直上3600点。但是.如此熊市之下.股民心态却俨然没有这样的闲逸。恐慌.不安、质疑的情绪与账户的全面飘红交织在一起.进退维谷。终于“4·19”如约而至.仿佛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然消失了。这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我想应该可以描述为牛市情绪下的熊市心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底气不足的牛市?正向的改革和发展.逆向的市场趋向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来,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严重问题。本来理论上是“上市融资”,但在中国股市早己演变为”股权分裂”下的”上市圈钱”,而错误的“国有股减持”,“全流通方案”迟迟无定论,“高市盈率论”、“MBO”、”ODH、OFH”,独立董事的尴尬,战略投资者的变味,“增发”演变为肆无忌惮的明抢豪夺……  相似文献   

17.
郝瑞军 《时代经贸》2007,(3Z):113-113,115
资金流动性过剩可催生一个大牛市,也可把中国股市推向困境,一旦资金迅速流出,A股的剧烈波动将不可避免,普通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本文研究资金流动性过剩与保持股票市场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最大制度缺陷是没有实现股票的全流通。但本文作者却认为上述观点看上去有道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企业通过“全流通”来解决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的改革思路,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在目前的法治环境下,股票市场不能搞全流通,否则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收费(本文指国办大学)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议论较多的主要话题之一 ,甚至颇有微词。市场经济讲有偿服务 ,想再免费上大学 ,显然是不符合国情的。毫无疑问 ,高等教育该收费。问题的核心是高校收费 ,该收多少?该怎样定?1教育属“公益事业” ,高等教育不能讲“产业化”“公益事业”与“产业(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公益事业”是指与公众利益、国家利益有直接或者间接利害关系的行业部门 ,其资财活动和收益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为了慈善、学术、教育、福利等事业 ;教育早已被分类为国民经济服务行业中的一个产业 ,再提或者强调…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票市场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的变化。参数是非稳定的。要实现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基本面、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关联,真正实现股票市场“晴雨表”的功能,积极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须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