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服务业发展与国际化城市空间极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全球信息化促进全球经济服务化。服务业的物质化、自动化、标准化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成为国际化城市支柱产业,生产者服务业成为国际化城市主导产业。人力资本成为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国际化城市劳动供给特点使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状况使高收入群体、生产者服务业及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排挤低附加值产业与低收入群体,占据中心城区空间位置。国际化城市空间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化城市这种空间极化是对过去纯粹人口在中心城区集中的扬弃,也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空间聚集。它体现了国际化城市试图融入世界城市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冯雨峰 《宁波经济》2001,(12):38-40
城市经营,一般是指城市资源经营。城市资源既包括城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基础设施,也包括城市的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科技教育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还包括城市的形象、品牌、发展思路和目标等等。提高城市经营效率,关键是要提高城市资源的经营效率。提高城市资源经营效率的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科技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理念与体制的创新、资源组合空间的调整与重构等多个方面。就城市规划而言,是要通过对城市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布局,改善城市资源的组合方式,降低城市资源经营的成本,从而达到提高城市资源经营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城市“新区” 无论政府、市民、企业都将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向城市新区。虽然我国各城市新区所形成的优势产业不尽相同,却又都是城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那么,若从城市产业的空间分布看,我们又当如何理解城市新区这个概念?实际上,城市新区的兴起所造成的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形态,都是以产业结构的空间调整为特征的,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作为城市展示个性的符号,彰显审美文化内蕴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安曲江新区为城市审美文化符号空间的代表,展示其空间性特征与时间性特征,凸显其作为符号形象空间之美与抽象空间之美、记忆之美与未来之美的结合,并为城市审美空间的开拓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作为城市展示个性的符号,彰显审美文化内蕴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安曲江新区为城市审美文化符号空间的代表,展示其空间性特征与时间性特征,凸显其作为符号形象空间之美与抽象空间之美、记忆之美与未来之美的结合,并为城市审美空间的开拓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飞 《发展》2006,(10):135-136
城市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的热点,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城市政府关注它,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城市旅游资源和区位特征,结合南昌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发展南昌城市旅游的意义、南昌城市旅游的动力机制、南昌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等,着重阐述了当前南昌城市旅游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彭劲松 《重庆经济》2005,(2):23-25,29
城市空间是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背景下的产物。广义上讲,城市空间包括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两部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城市地表空间与城市功能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布局混乱、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丰富我们的生活又提供了新的场所。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了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这种公共艺术形态,是城市构成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9.
李宇婷 《魅力中国》2010,(35):291-291
城市公共音乐空间是城市快速发展状况下,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依托形成的人类城市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就城市公共空间的缘起;大众对音乐的精神渴求;城市公共音乐空间的现实状况和不足进行思考.阐述城市公共音乐空间对唤起人们音乐怀想、提升音乐价值观和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满足感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社会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对进一步增强宁波中心城市的集聚、融合与辐射能力,提高城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拓展、整合中心城市北部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形成南北城市副中心,以迎合长三角区域城市互动需要和在区域城市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有利于处理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正在走向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不忘初心、"赶考"自信、继续前进,面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未来,面向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化发展新时期,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在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砥柱"性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力的"火车头"作用。如何创造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的统筹运行生态,成为新常态化新时期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的统筹运行生态"的概念实质是,城市发展空间在一定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环境下,处于统筹运行可塑性的状态,状态越好,其生态值越高;状态的最大化,就是可塑性的理想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文化的重要。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在21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GDP增长方面的竞争,更是城市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一、影视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塑造传播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的到来,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深化,城市品牌与形象的角逐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起来.城市形象可以理解为社会公众、市民和游客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城市的独特标识之一,还是人们消费城市的重要商品之一,对创造城市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贡献不言而喻.在信息时代,城市不仅需要有故事,还要学会讲故事.学会如何塑造精彩的城市形象是当下的城市经营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城市规模结构"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概念成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亦是现代城市学和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城市规模结构"理论概念的内涵是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经济圈群概念范畴内的区域生产力空间配置,客观的决定了城市生产力布局演化的高级形态表现为"理想城市规模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大战略实施已经取得的巨大实践成果,证明了我国城市在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砥柱"性作用,以多极多圈多带多区为主导空间的"新格局",在"十三五"规划期更加需要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以合理科学的城市规模结构,实现城市推动造极、建圈、联带、组区的巨大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综合体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产物,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同时城市综合体内餐饮集聚现象也成为餐饮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文章基于城市综合体研究现状,以成都太古里为例,归纳其餐饮集聚的特点,并从地理位置、新零售空间的利用、文脉主义思想、文化包装等角度分析其成功因素,为未来城市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提出展望与措施型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和作用的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经营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城市竞争力与城市资源经营相互关系的研究还很少见到,下面试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桂玲 《发展》2006,(8):122-12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拓展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发展建设所需资金越来越巨大,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显然独木难支,如何通过经营城市,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变政府包建为全民共建,实现城市建设投融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同时,由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跟上城市化增长的步伐。加上缺乏科学、合理和前瞻性的人口及产业的空间活动的规划及政策引导,中国城市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一些城市已经患上比较严重的“城市病”。“城市病”是指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中国所表现出的特征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困失业、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城市灾害、安全弱化等。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这些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参数和半参数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空间依赖性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以及城市经济增长行为的非线性.研究发现,空间依赖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城市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初始收入水平和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城市的初始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非线性特征随周边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变化而变化,揭示出城市密集区具有投资效率高、人口吸纳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在这三种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育塑造特殊的地理空间并牵引地理空间拓展: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居住空间并加剧空间分异:教育生产了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从教育的视野解读城市空间的变迁是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