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中小板上市公司不断壮大,一些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的措施。文中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年度、实施进度、股权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数占总股数的比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8~2008年间在中国A股主板市场IPO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IPO股权融资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变更IPO募集资金投向呈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资金闲置比率、上市时机资与变更IPO募集资金投向呈正相关。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完善各类市场机制、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内部管理以及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赟 《新财经》2011,(12):47
业绩是IPO审核中的重要项目,部分公司上市前,经过中介机构精心打扮,外表十分亮丽。IPO后,其渲染的高成长、高科技成分却无影无踪。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沪深两市共有97家2011年上市的公司公布业绩预告:67家预增,22家预平,8家预降,华锐风电、方正证券、比亚迪预计下滑幅度更是超过50%。事实上,次新股业绩变脸早在2011年中报及三季报中显现。再往前溯,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2011年8月19日,共有654只新股通过IPO成为A股市场中的成员,其中,有127家公司在上市当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IPO之后财务业绩变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斌 《改革》2005,(5):104-108
从股权融资规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 IPO 之后的财务业绩变脸现象进行研究,由于中国股市的外部股权融资行为往往 NPV 大于0,即融资价格高于投资价值,许多劣质企业有强烈的融资和上市的动机。据此提出假说,并用 1992~2000年上市的 A 股公司数据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融资规模越大的企业,在 IPO 当年变脸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变脸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孙泉 《产权导刊》2014,(8):57-59
正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徽商银行上市亦是如此。从江淮大地到南海之滨,徽商银行取道香港成功进行IPO,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徽商银行是由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人数众多,股权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极多,给上市带来了重重障碍。在徽商银行上市过程中,安徽省股权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原合肥市股权托管交易所,以下简称"安登公司")为其提供了最基础的股权登记托管服务,发行上  相似文献   

6.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长期困扰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难题.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为解决股权激励问题提供了恰当时机.文章在阐述全流通时代国有控股上市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障碍,提出应从规范股票市场运作、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加快建立竞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保障股权激励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2007年,赛迪顾问对国内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调研中.有52%左右的被调查企业表达了有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引进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但从国内上市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还为数不多,新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相对更高。限制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雷洁 《湖北经济管理》2008,(17):160-161
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的重要手段.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预期会体现在IPO定价过程中。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有助于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降低发行过程中的IPO抑价,减少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取得成功的股权激励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上市公司试行,势头良好,但自2007年以来出现了逆转.文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对2008年12月31目前在我国境内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且施行股权激励的29个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得出金融危机环境下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1993年引入了股权激励机制,但较规范的发展开始于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上市公司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并据以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激励对象、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建勋 《上海国资》2003,(10):32-34
截止2001年底,我国共有86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方式来对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进行激励,占沪深股市全部上市公司的7.57%。这些公司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激励目标的不同,并结合政策、法规,分别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以及激励对象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斌 《新财经》2009,(7):54-56
IPO暂停了九个月,排队上市的公司心急如焚。如今,IPO超预期提前重启,让等待上市的公司欣喜若狂。然而,IPO重启是否会拖累市场,又成为投资者所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股权激励从1999年开始被引入中国证券市场,尽管也有尝试者,但一直大面积未付诸实施。但在眼下的股改大潮中,为了提高公司股改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将股改与股权激励结合起来,鼓励公司在股改同时,完成管理层股权激励。于是,股权激励方案成了股改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关注。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是新兴事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己成为引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和被投资企业都有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其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发展,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采用IPO(首次公开上市)方式退出时,面临着相当严苛的法律法规制约。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整个运作流程中,资本的退出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本论文以私募股权基金的IPO退出方式的法律研究为主要内容,从私募股权基金及其退出机制的概念和IPO退出方式等相关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在对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情,提出完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IPO退出机制的思路。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涵与特征;第二章论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定义、实质与重要性,进而具体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主要退出方式,即首次公开上市。本章为后文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法律制度的研究构建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现状及法律障碍,分别指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成熟;现行法律对IPO退出机制仍存在诸多过于严苛的限制。第四章介绍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的法律制度。作为现代私募股权投资的发源地和私募股权投资活动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拥有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运行体系。其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第五章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秦小丽  朱洁 《中国经贸》2010,(22):95-96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很多公司倾向于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提升自身知名度等。本文在剖析IPO上市利弊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洋河股份如何成功实现IPO上市。最后,本文结合洋河股份IPO上市案例结论,对其它拟采取IPO模式上市的股份公司从善于抓住环境机遇、重视市场客户需求、恰当处理政企关系、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角度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有了政策支持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股权激励方式是股权激励契约的关键问题。文章首先对股权激励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体的统计分析,进而从行业和实际控制人角度对其实施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有一个演化,发生时间是2012—2013年间;另外,就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言,并未发现这两个行业对哪一种股权激励方式有特别的偏好;最后,国有上市公司对股票期权的应用相较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和总体略有偏好。  相似文献   

17.
郭平田 《发展》2010,(3):83-84
股权激励是经过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薪酬计划中增加股权激励安排。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11个行业共计123家企业进行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在有高成长性机会、低资产负债率以及低股权集中度的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与国有控股类型的上市企业相比,在其他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股权激励是经营者通过获得公司股权,使其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共享,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的一项相对长期的核心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股票市场表现,近年来股权激励制度在上市公司推广迅速,但繁荣表象之下暗潮涌动,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已成为公司管理层谋取暴利的工具。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详细分析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因股权分置改革而暂停了一年多的IPO宣告重新启动。IPO第一单花落中工国际,这标志着中国股市新老划断“三步走”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而5月17日出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为全流通条件下的IPO提供了新的制度环境——上市“圈钱”已不再有制度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