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于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原则,用实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的颁布,揭开了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大幕。而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无疑是新方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韩健 《财会月刊》2007,(8):28-28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所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存在以下三点不足并需改进: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其核算程序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二者的差额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于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原则,用实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也就是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7.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的理论基础及其重难点,指出了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所得税核算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旨在深入推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完善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成为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该准则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迟丽华 《会计之友》2007,(2X):77-78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在会计实务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对原来的所得税核算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原理着手,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涉及的相关概念及核算程序进行了介绍,并以举例的形式解析了列表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李朝霞 《企业导报》2013,(9):125-125
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步骤和会计处理方法,表明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区分为三种情况:一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  相似文献   

13.
汪红旭 《会计之友》2007,(9Z):75-76
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的差异做了说明,同时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进行分析,并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说明.以对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解和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损益表债务法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所得税率更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法是指按预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率计算其纳税影响数,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方法,损益表债务法将时间性差额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额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针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加入WTO步伐的临近,要求会计改革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就我国目前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损益表债务法与国际上采用的资产负债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起一点参考作有,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张晶  高冬秀 《会计之友》2007,(11S):36-37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实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概念。弄清暂时性差异是正确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的关键。本文解析了暂时性差异的涵义,探讨了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的关系,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引入暂时性差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存在的种种弊端,并得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利润表债务法在运用上更复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吕博 《四川会计》2000,(9):25-26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产生的会计背景   所得税会计在会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美国于本世纪 40年代发布的第 23号会计公告,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所得税会计的权威性公告,该公告对实际发生的应付所得税进行期内和跨期摊配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1954年开始,有关所得税分配的争论正式拉开了序幕,从而产生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于折旧间差异的处理 (即出于会计的目的计算的折旧用直线法,出于税法的目的采用加速折旧法下产生的差异 )。 1967年,会计原则委员会 (APB)发布的第 11号意见书,取消了当期计列法 (“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