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方煤矿坑木消耗高的原因分析去年,地方国营非统配煤矿的木材平均消耗为128.7m~3/万吨煤,比统配矿(75m~3/万吨煤)高71%。坑木消耗在150m~3/万吨煤以上的,全国有12个省区,最高是吉林省,高达265.9m~3/万吨煤。乡镇煤矿的坑木消耗更高。其主要原因是:1.“出煤炭,木材换”的传统观念和作法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地方煤矿对坑木节约代用不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本次调查的“七五”281个不达产地方煤炭项目中,国营煤矿78个,乡镇煤矿189个,洗煤厂3个,焦化厂11个。这些项目设计原煤生产能力由594万吨/年增加到2057万吨/年;年产冶金焦91万吨;年入洗原煤180万吨。从1989年的实际生产情况看,年产原煤879.97万吨,新增能力285.97万吨,仅为原设计的19.5%;年产冶金焦13.52万吨,是设计能力的14.86%;年入洗原煤66.75万吨,占设计能力的37%。其中,投产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6个(国营煤矿33个,乡镇煤、矿63个),简易投产的103个  相似文献   

3.
地处华东腹地的淮北煤田,资源丰富,有濉肖、临涣、宿县及涡阳四个矿区。除涡阳旷区外,其余皆开始全面开发。到本世纪末,煤炭总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国营统配煤矿约占2/3,地方国营煤矿和集体小煤矿约占1/3。国营统配煤矿是解决能源短缺的关键,而地方国营煤矿及集体小煤矿的迅速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工农业生产。淮北市有着建  相似文献   

4.
去年上半年,雁北地区地方国营煤矿出现了生产、效益下降的局面,列入全区财政预算的21个地方国营煤矿,完成商品煤276万吨,实现利税1775.6万元,分别比前年同期下降3.87%和9.61%。如果剔除不可比因素,实现利税实际下降22.96%。21个煤矿中,利税减少的18个,与前年同期相比,减少幅度最大的为92.68%,最低的为5.31%。下面我们试从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加以分析。一、客观经济环境影响,政策性支出因素增加,是造成煤矿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地方煤矿发展很快,1990年实际煤炭产量达5.8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4%。对缓解我国用煤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地方煤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煤炭产品质量差。这不仅影响了地方煤矿煤炭产品信誉,影响了地方煤矿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且也造成很大浪费。据调查,截止1989年,地方煤矿有选煤厂145处,设计能力2546万吨/年;有筛选车间147处,设计能力3897万吨/年。共加工原(毛)煤3161万吨,占当年地方煤矿产量的5.49%和地方国营煤矿当年产量的15.38%。由此可知,地方煤矿煤炭产品90%以上是毛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地方国营煤矿原煤生产从四月份起稳步上升,特别是五、六两月又创新水平,各矿提前半个月完成了上半年的原煤生产计划,维护了安定团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年四月份以来,该市地方国营煤矿的广大职工,识大体、顾大局,发扬主人翁精神,不信邪、不信谣,自觉排除干扰,坚守岗位,维护生产秩序,在产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显著的成绩.截止6月15日,国营煤矿累计生产原煤42,6万吨,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杨圪塄煤矿为2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71·85%,提前70天实现了“过半”;1  相似文献   

7.
地方煤矿维简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标准偏低,用途增加。按国务院1981年要求,地方国营煤矿维简费标准为吨煤4元,计入原煤成本,占当年原煤成本22元/吨的18.18%;1990年地方国营煤矿维简费已达8.36元/吨,但仅占当年原煤成本48.07元/吨的17.39%。在1990年8月全国煤炭调价前,据对27个省(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现有地方煤矿161个,其中地方国营煤矿13个(包括缓建的榆树林煤矿),乡镇煤矿148个(不包括统配矿办的集体矿).1990年原煤产量为349.19万吨,比1985年产量增长150多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2,2%.地方煤矿大部分分布在赤峰市的南部,平庄矿务局和四龙矿区的周围,约占煤炭地质储量1.5亿吨左右,90%以上都是褐煤.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后备地质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开采深度不断扩大,开发建设我市地方煤矿,出现投资大、工期长、煤质差、效率低的情况,严重的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八五”计划新建地方国营矿4处,改扩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和各地相继采取了一些扶持地方煤矿的政策措施,地方国营煤矿,特别是社队集体小煤矿和群众办矿,正在蓬勃发展。地方国营煤矿,1982年比1981年增产1036万吨,1983年又比1982年增产1100万吨,垒部产量达到1.8亿吨,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社队集体和群众办矿进展步子更大,1982年比1981年增产1947万吨,1983年又比1982年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山西省火车调运煤炭10420.98万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71.64%,其中国家统配矿调运6903.42万吨,占生产量的95.31%;地方国营煤矿1909.46万吨,占生产量的67.07%;社队矿1607.9万吨,占生产量的36.08%。据1982年底不完全统计,全省社队煤矿的存煤高达1500万吨以上。所以,社队  相似文献   

11.
一、“六五”期间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我省有13个地市、38个县区有地方煤矿。年产30万吨以上的县区有20个,主要集中在洛阳、新乡、许昌三个地区和郑州、安阳、焦作、鹤壁、平顶山等城市。上述地市共有地方国营煤矿81对,年生产能力为1535万吨,占全省地方国营煤矿总生产能力的96%。另外,有90%以上的乡镇煤矿也集中在这些地区。“六五”期间地方煤矿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1)原煤产量增加。“六五”期间全省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全国煤矿沿着开创煤炭工业新局面的新路子全面起步,原煤生产继续稳步上升。全国原煤产最70,033万吨,完成计划的104.53%,超产3,033万吨,比上年增长5.1%,增产3,401万吨;提前两年达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统配原煤产最36,312万吨,完成学核计划102%,超产712万吨;完成分配计划100.3%,超产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8%,增产1,322万吨。地方原煤产量33,721万吨,完成计划的109.5%,超产2,921万吨,其中:社队煤矿超产1,852.08万吨,占64.3%;地方国营煤矿超产1,068.55万吨,占36.6%。地方原煤产量比上年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棋盘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内蒙古鄂托克旗棋盘井煤矿,始建于1968年,原属地方国营煤矿,是鄂托克旗第一家煤炭企业,在当地煤炭行业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地方煤矿的标兵单位。为鄂托克旗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及煤炭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公司现有资产2.1亿元,员工634人,井田面积6.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255万吨。可采储量5300万吨,主要煤种是三分之一焦煤,属优质炼焦用煤。公司拥有年产30万吨矿井两座;有在建年产120万吨的大型机械化矿井一座:有90万吨/年重介现代化选煤厂一座:25万吨/年99-Ⅲ捣固式机焦炉一座,形成了集采煤、洗选、焦化于一体的综合型煤炭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煤炭供应紧缺,煤价上浮,有利于煤矿增产增收,但要防止短期行为,采取有效办法,保证正规生产当前煤炭供应紧张、煤价上浮。据对河南、河北、黑龙江、甘肃、福建、江苏等10省60个矿的抽样调查;坑口煤价:有煤地区国营矿计划外上浮10~20元/吨,乡镇矿提高10~25元/吨;缺煤地区地方国营矿计划外上浮15~25元/吨,乡镇矿提高20~30元/吨,吨煤可盈利5~15元。煤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煤矿多产多销,但也可能刺激一些地方乱采滥挖,导致采掘严重失调,浪费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5.
宁城县四龙煤矿(原名四龙头沟煤矿)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现有职工3088人.固定资产1360万元,生产设计能力30万吨,产品品种为长焰煤.四龙煤矿始建于1912年,由资本家开采.1952年,四龙煤矿正式归公,生产资料划为全民所有制.由热河省工业厅接管,为省属地方国营煤矿.  相似文献   

16.
(一) 江苏省所属10个市管理的地方国营煤矿现有53对矿井,分布在苏北铜山县和苏南的镇江、常州、无锡市。1984年产煤412万吨,约占全省原煤产量的1/4,据现有地质资料,在上述地区,尚有探明的煤炭储量2.7亿吨。这对于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而能源又紧缺的  相似文献   

17.
邯郸矿务局从1978年开始支护改革,实行了以考核实物量指标为主的奖励办法。实施后,1979年坑木万吨耗和摩擦支柱、铰接顶梁丢失率,分别由上年的157.53m~3/万吨、9.02‰、23.17‰下降到99.79m~3/万吨、4‰、8.5‰,节约总价值高达265.17万元(按当时价  相似文献   

18.
一“六五”期间,全国地方国营煤矿在矿井严重失调、投资一度中断的情况下,由于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靠政策扶持,靠技术进步,靠企业改革,才稳住了阵地,并使生产和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是原煤产量稳步增长。由于国家和各省(市、区)采取扶持政策,积极调整生产,扭转了1979年到1981年连续三年产量下降的局面,从1982年开始,稳住了阵地,产量逐步回升。1985年产煤18278万吨,比1980年净增3562万吨,平均每年净增712万吨。  相似文献   

19.
一、煤炭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赣南有地方国营煤矿15个,总生产能力61.8万吨,年产原煤38万吨,职工总数为5589人。其中骨干矿2个,年产原煤16万吨。多年来,赣南煤炭企业为缓和全区能源紧张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几年经济效益变差。据1986年统计,15个煤矿中有10个亏损,亏损总额达140万元。1987年11月底以前,亏损额已超过百万元,成为全区第二大亏损行业。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原煤产量已由1949年的3243万吨上升到1986年的8.94亿吨。从1953年计算,年平均增长率为8%。随着原煤产量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钢材的消费量也在大幅度增长。1953年煤炭工业仅消费钢材5.697万吨,1986年上升到214.348万吨(不包括地方国营和乡镇个体煤矿消费量,下同),净增209万吨,年均增长率11.6%,高于煤产量的增长速度,也分别高于同期全国钢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10.6%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