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社会     
《中国报道》2010,(8):76-76
国有银行改革难,一朝上市把钱赚?7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成功登陆A股市场。农行的上市可以说是今年资本市场的焦点,也是政府高层在金融领域的头等大事。农行曾被认为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如今它的上市已不再是传说,可上市并不代表农行已挣脱了前行之路上的羁绊。既要扮演三农服务者,又要当好投资回报人,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5,(46):18-19
内地大型企业上市活动一浪接一浪,令人目不暇给。无独有偶,近年筹划上市的内地金融企业,绝大部分在上市前均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做策略投资者。这种现象引起部分内地市场人士关注,认为是贱卖中国银行业资产,向外资让渡国家利益等等。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改革金融业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婕 《新疆财经》2003,(4):36-38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正在积极酝酿中,但国有银行内部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制约国有银行上市的根本问题作了阐述,认为国有资本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竞争性金融领域退出,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4.
刘亮 《环球财经》2008,(5):60-62
中国股市第二次推倒还能否重来?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否永远只是美好的愿景?相当于中国一年财政收入的市值损失是否真的变成外资的“政策红利”?中国支柱产业的控制权是否会因此丧失?金融主权是否会易手他人?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上演比“失去的10年”更为严重的惨剧?  相似文献   

5.
超产权论在传统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国有银行遵循"先竞争后产权"的改革逻辑,这是对超产权论的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进入产权改革阶段,国有银行上市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应该将重点放在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培育真正的金融企业家等方面,同时继续增强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放宽对民营银行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A股41家上市银行2011—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STATA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银行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对绩效也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是,数字普惠金融助推银行创新能力的发展,且银行创新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银行创新能力起到的中介效应作用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更多地参与到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与支持下,我国几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纷纷将境外大型金融机构引入作为战略投资者。如工商银行引入高盛,建设银行引入美国银行。  相似文献   

8.
于永臻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46-148
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要警惕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强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由"内部人控制"演变成"外部人控制",损害国家金融安全.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9.
丁勇 《浙江经济》2006,(3):32-33
随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继续进行,目前浙江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企业资金偏紧、经济效益滑坡等问题。而在金融领域,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调整正在深入进行。对浙江金融来说,各大国有银行正在积极改制,货款风险管理力度已加大;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企业的证券市场融资渠道被暂缓。此外,2006年既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各项规划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新的资金需求将被释放出来,同时又是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金融行业将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外资金融机构将全面进入国内市场,金融服务竞争将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06,(3):16-21
从2006年底起,中国银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对外国银行的进入,国内很多人士发出引“狼”入室的惊呼:应不应该让外资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中国的银行有没有贱卖资产?外资注入是否威胁中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4,(9):38-38
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曹凤岐在以《国有独资银行体制改革》为题的金融街论坛上疾呼:国有银行改革目标绝非上市,如果把商业银行改革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此“是非常危险的”。曹凤岐用三句话来形容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垄断金融、计划金融、行政金融。  相似文献   

12.
杨青丽 《西部论丛》2002,(10):51-51
近期,外资入股我国金融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外资并购上市银行的消息也纷纷扬扬,外资参股或并购成为金融上市公司股价飞涨的重大因素,那么,外资入股我国金融企业的背景是什么?外资何以对我国的金融业如此感兴趣?外资入股对我国金融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有分析师认为,国有银行的股份现在还不是由市场定价,这些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所花代价太大,所付价格远超过现有持股的价值。诚若如此,那么外资入股图的又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外资入股背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加入WTO后,众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国家逐步放开了对外资银行在客户、业务范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将于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国有银行面临着震撼性的冲击和压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金融功能不断完善与强化,原有的金融市场占有格局将重新分配,这就客观上要求国有银行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与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5,(42):34-34
华马威最近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未来一年金融业将是中国并购市场的热点与重点,今年下半年是金融业并购活跃期,并于2007年出现高潮,而外资金融机构正是并购主角。目前大陆四大国有银行仅农行未获外资机构注资,其他洽谈中的入资案还有十多起。参股中国商业银行仅是外资金融集团的一步棋,随着外资在保险、基金等金融领域相继布局,集团优势将逐一展现。  相似文献   

16.
李焱 《首都经济》2009,(3):69-72
北京金融街被称为中国金融业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金融海啸吹来的时候,这一平方公里的金融焦点该如何作为?聚集了1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与金融街并称为“北京金融双子星”的CBD,是否同样经历了危机的震荡与洗礼?而刚刚迈入起步建设阶段的新型金融园区,又将怎样保持僖康怏谏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6,(44):15-16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ICBC)规模高达191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证据,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看法已发生转变,这是过去数年中国政府努力的结果。然而,工行以及近来其它大型国有银行的成功上市,是否可以视为一个衡量标准,说明中国银行业的状况是否真有改善,或只是说明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热情很高?这一点不那么明确。  相似文献   

18.
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是我国推进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首先,要通过注资等手段来降低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公司法》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金要求。其次,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来完善四大银行的治理结构,并引进真正关心银行风险的战略投资者。在上市之后,政府应选择合适时机,通过减持股份逐步退出,最终实现有效的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加强金融教学卢亚男一、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教学的不适应199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空前繁荣的一年。截止到1996年底,沪、深两家交易所共有530家公司(A股)上市,筹集资本金850亿元;发行B股企业86家,筹集外资30亿美元;境外上市企业...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就是通过对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它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组织体系创新、市场结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监管创新、技术创新和队伍创新等内容。应当说,金融创新是国有银行竞争力的源泉。在国有银行经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