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2015,(28)
CFO作为公司的重要管理层,对于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参与到公司的重要决策中。基于现代公司两权分离制度,本文研究CFO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CFO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此外,通过对比CFO股权激励与CEO股权激励的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CFO比CEO盈余管理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杨慧辉 《商》2011,(4):78-80
从理论上探讨股权激励下经理人机会主义的动机与实现途径。在薪酬委员会不独立时,具有信息优势地位的经理人可以通过在实施激励前尽可能地将股权激励授予时的获取成本压低以及实施激励后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将公司的股价抬高等机会主义行为实现其股权基础薪酬最大化。为了保证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应从委员构成以及议事程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企业管理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中促进企业进行适当盈余管理、提升会计盈余管理信息的相关性是其正面影响;而负面影响在于可能会诱发盈余管理的不完备性契约、激发管理层进行过度盈余管理、预留股份比例与经理人盈余管理正相关等。上市公司应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标准,并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以规范公司盈余管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2014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和实施后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于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一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且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同向变化,股权激励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商》2016,(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由其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股权激励计划、规避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来,股权分置和股权激励改革,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盈余管理角度来研究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可避免内生性的干扰,令检验结果更加可靠。本文对2002至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187-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CEO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地低于CEO不持股公司,CEO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CEO持股能有效降低盈余管理,存在正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盈余管理是公司股权激励管理效果的反映,本文简单概述了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中应用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公司,而股权激励制度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采用的一种实现盈余的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几点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正式实施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股权激励程度的增加会诱使经理人增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但随着经理人激励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高管团队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探究股权激励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与正向盈余管理负相关;平均受教育水平与正向盈余管理负相关;平均任期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在高管团队特征(平均年龄、平均任期)与盈余管理之间起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特征,指出如何正面发挥高管的股权激励,减少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框架,以期为这一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鸣 《现代商业》2014,(17):258-259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首先尝试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授予公司股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股权激励政策也随之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公司股权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日益复杂化,各国大公司为吸引留住人才,纷纷推出股权激励政策。而我国越来越多公司也开始实施管理层施股权激励,那么面对股权激励的巨大诱惑,管理层是否为能顺利获得股权而对基准年度或决定能否行权的年度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得个人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高天华 《商》2013,(15):24-24
本文以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显著,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影响盈余管理,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股权激励的相关机制,将这些研究划分至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沿着利益趋同假说和壕沟效应假说两条主线,讨论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其次,就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择时效应和投融资这3个热点视角,论述了股权激励对高层管理者行为决策的影响;最后,从大股东控制权和国有非国有控股等方面分析了股权激励中股东对管理者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利益矛盾,将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同时,股权激励也可能导致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通过盈余管理、股利政策、投融资决策等影响业绩和股价,使之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强化内外监督和约束、防范股权激励的负面影响,是推进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一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二是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三是培育经理人市场。股权激励这种上市公司内部的制度安排需要外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来配套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外部配套的制度安排会通过影响管理层的预期来影响管理层的行为选择,从而较好地降低和防止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文章选取了2002-2006年度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指出我国的股权制衡和董事会独立性现状,并对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股权制衡可以抑制经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董事会独立性不能约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郭启 《现代商业》2012,(10):197-198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现代公司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介绍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出发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跟踪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业绩和股价的变化,提出股权激励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