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正>股权激励,是一种职业经理人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经理人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管理层收购等。  相似文献   

2.
即将出台的国资委规范中小型国有企 业产权改革的文件中,将回避敏感 的MBO、管理层收购等字眼,而代之以 "股权转让"。 但不管叫什么名称,为了解决国有 企业产业问题而进行的股权转移,将很 难绕开MBO的话题。 如果没有产权改革,MBO就不会在 中国成为如此热门的词汇。在我国,产权 是一个"你听也听不明白,我说也说不明 白"的谜题。1998年四通集团的产权改 革,使MBO成为一个企业家的梦想和追 求,成为界定产权的有力武器和一个合 法合理的外衣。  相似文献   

3.
经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它产权交易手段收购本公司,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目前,MBO已成为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MBO的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大集团分离出来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运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司管理层人员筹措收购资金并设计以股权为基础的激励方案。第二阶段,实施收购计划。第三阶段,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财务风险。第四阶段,使之成为公众公司。在MBO后,管理层人员会持有很大比例的公司…  相似文献   

4.
《化工管理》2006,(1):74-74,78
前两年,在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中,一些经理人利用“管理层收购”(MBO),在“国退民进”中大肆攫取国有资产,有学者把这称之为“盛宴的狂欢”,这固然令“愤青”们愤然;但是,一些经理人在“规范”的力度加大之后,对产权改革消积应对,放慢节奏,使国有企业怠速、带病运转,由此造成的国有资产有形或无形的损耗,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红利上缴为背景,研究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问题。将红利上缴后留存的利润视为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一种激励,通过构建只具有生产任务和同时具有生产、在职消费双重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红利上缴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之间的权衡。模型研究表明,激励强度与能力系数正相关,与风险规避程度、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成本系数负相关,在职消费与生产性努力此消彼长,这为红利上缴政策设计提供了依据。基于上市公司的计量分析发现:提高分红比例确实会损害企业经营绩效,因此在提高红利上缴比例时,应加快完善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制度,加强对在职消费等不良行为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深化企业改革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破企业产权制度障碍 ,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经营与管理基础 ,促进现代企业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包涵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治理结构两大方面 ,其核心都与企业产权密切联系 ,产权治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主线与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 ,“产权是市场竞争的权利机制”。西方经济学家科斯、菲吕博腾、鲁宾逊、阿尔钦等人提出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产权制度理论 ,认为产权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证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 ,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是…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是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 本文以2011~2017 年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产权性质差异下内外部治理因素对管理层能力与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层能力与创新投入负相关, 在国有企业这种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市场竞争可以有效缓解民营企业高能力管理者的风险规避行为, 在国有企业影响则恰恰相反; 薪酬激励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股权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根据以上结论, 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昕  祖峰 《河北工业科技》2018,35(6):383-391
为了有效解决由于对消费者的争夺从而引发的渠道之间关于定价、服务水平、利润等方面的冲突,基于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构建了网络直销市场与传统零售市场需求模型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模型,运用Stackelberg模型,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实施分决策时,通过制造商对零售商实施补偿激励前后的对比,分析了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对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定价、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以及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并求得最优定价及制造商的最优补偿额度和零售商的最优销售努力水平,进行了不同情况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制造商是否实施补偿激励,都应随着网络消费者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网络直销价格;零售商的零售渠道价格应根据网络消费者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再提升。当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直销渠道时,制造商的补偿激励水平和零售商的销售努力程度均会下降。制造商应提高其补偿水平,进而激发零售商提高销售的努力水平,并使双方利润及供应链总利润最大化。研究结果为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供应链补偿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对双渠道的供应链补偿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9—2002年间实施了MBO(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对这些公司的业务、财务、股本、管理、行为等特征以及收购定价、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检验。通过研究,我们认为,MBO并不是“国退民进”的重要途径,成功实施MBO的企业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实质上是公众和政府对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问题的理解与管理层对该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EMBO(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可以作为从企业层面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公正性和合法性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1.
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进式改革的道路,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和成功的。国有企业已基本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可经说是行百里,半九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收缩国有经济战线,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减持,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正确和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为了准确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充分协调国家所有者与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利益,笔者在阐述了EVA业绩评价指标的明显优点—考虑了所有的资本成本和指出我国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显著缺陷—所有指标均未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建议将EVA引入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了将EVA引入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当“经理革命”的内涵已超出了两权分离的范畴之后,现代公司在两权关系上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禁忌,超越现有各种应对“经理革命”模式的局限性,通过使经理有序地获得公司最大甚至是控股股权份额的途径,实现所有权和控制权在构造企业家成长和有序更替机制基础上的重新结合。只有这样,被两权分离所颠覆的公司成功逻辑才能够被重新树立,公司的发展及股东的长远利益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在国有煤炭企业中引入民营投资、外商投资,形成煤炭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煤炭企业按《公司法》要求改制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构建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代表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煤炭企业融资渠道,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可优化煤炭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总之,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煤炭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部分企业所推行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股权化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实施的方法存在问题第一,缺乏剩余控制权改革配套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单行改革,导致对经营者行为的严重失控;第二,很多企业的科技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贡献水平不高,暂时不适合进行人力资本股权化改革。本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虚拟股份和风险股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分配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机构改革对公司剩余控制权分配体系进行了配套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深入调研总结10年改制经验与教训,有力印证了混合所有制是一项明晰产权、规范治理、激励约束和竞合发展的好制度,为实施国企改革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共建和谐提供了样本力量和信心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5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这些企业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少企业效率低下,我国钢铁工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相对缺乏;大型和特大型钢铁企业相对中小型钢铁企业而言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多数大型和特大型钢铁企业效率并不高;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是规模有效或者接近于规模有效的,规模效率并不是影响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钢铁联合企业的规模对效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并不存在显著规模经济特征。相关部门应该将政策重点从扩大企业规模转移到建立并维护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上来。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和产权界定的过程,目前规范这一过程的规则是政府规则和市场规则。这两种规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政府规则的随意性带来了严重的腐败和政府行为的不可预见;市场规则则使得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触,而且追求帕累托效率的市场规则忽视了公平,交易费用的概念也不适用于分析基础性的制度变迁。我们认为,应该用宪政规则来规范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它兼顾了公平并且内在的具有解决利益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几家债转股企业的案例,分析了债转股对我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债转股对于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产权多元化,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及偏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试图突破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产权制度模型,推导出了企业产权制度的侵权性质,并以此为逻辑框架,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上的两个代表性的“节点”,即“放权让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相对满足了企业私人产权的要求,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了职工私人产权。如果职工私人产权不能随企业私人产权的扩大而扩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