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我看〈善恶论〉》存疑──请教陈影观先生黄江平拜读了1995年第11期《经济师》所刊登的陈影观先生撰写的《我看〈善恶论〉》,在此之前,笔者尚未看过王珏先生的《善恶论》及刘冬先生的《善恶论读后感》。这里不是对人性论发表见解,而只就陈影观先生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2.
应当崇尚什么样的学术争鸣风气──就《我看<我看善恶论>》答王珏先生陈影观王珏先生大作:《我看<我看善恶论>》,笔者是5月20日才间到的,只见满纸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本想一笑置之,不屑回应,但又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因而勉草此文,予以回敬。《史记》在《...  相似文献   

3.
对王珏、陈影观学术观点争论的点滴看法●佚名自《经济师》1995年第4期发表了王珏先生《善恶论》一文后,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著名文学理论学家刘冬先生写了读后感,高度评价了王文,并提出几点质疑,提出了王文不足之处,刘冬先生的评价可说是王珏先生《善恶...  相似文献   

4.
我看《善恶论》──与王珏先生商榷陈影观拜读了1995年第四期《经济师》争鸣栏所刊登的王珏先生撰写的《善恶论》,笔者也正如《经济师》同年第7期争鸣栏所刊登刘冬先生撰写的《善恶论读后感》一文中所写的:“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笔者实在赞赏王珏先生对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我看《我看〈善恶论〉》──答除影观先生王珏看到陈影观先生的《我看〈善恶论〉》(见本刊1995年第11期),非常高兴。一篇文章发表后,有人看,并且"引起了极大兴趣",此高兴一也;通过商榷,进一步阐明和深化自己的观点,使真理愈辩愈明,此高兴二也。陈先生看...  相似文献   

6.
我的回答——与王珏诸位先生商榷●陈影观拙作《应当崇尚什么样的学术争鸣风气》(此题目是编者为笔者改的)在1996年第8期《经济师》杂志发表后,曾受到好几篇文章的批评,同时,笔者对《我看〈我看善恶论〉》一文的意见,也还有言犹未尽之处,因乃下决心再草此文。...  相似文献   

7.
也谈应当崇尚什么样的学术争鸣风气——评陈影观和王珏的分歧●黄霜玉李万文《经济师》杂志1996年第8期发表了陈影观先生的《应当崇尚什么样的学术争鸣风气》一文。这是一个极好的命题,陈先生不只应当从理论上作出有高度思想水平的阐述,更应当以自己的学术实践作出...  相似文献   

8.
善恶论     
关于人性的问题,曾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禁区”。其实,先辈哲人早有论述。孔子有“性善论”;苟子有“性恶论”。然其时距今已两千数百余年矣。王珏先生的近作《善恶论》不拘怩于先辈哲人的论迷,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多方面广开思路,力求推陈出新,其中良莠,请读者辨折。望有争鸣之作以续之。  相似文献   

9.
从《善恶论》所提出的问题说起●肖飞银王珏先生的《善恶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虽是一家之言,但对于认识社会的病源病因是有益的探索。关于社会的病源病因,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物,从物质方面去找原因;一种是从人,从精神和分配方面去找原因。这后一种...  相似文献   

10.
彭大方  王珏 《经济师》1996,(8):19-19
关于劳动的转化与价值增殖问题彭大方,王珏编者按:王珏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补遗》一文于本刊1995年第3期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书刊文摘导报》于4月28日(第558期)摘要报导了王珏先生的新说,并加了编者按,倡导读者来信参与争...  相似文献   

11.
大胆的表扬小心的批评──读《应当崇尚什么样的学术争鸣风气》与陈影观先生商榷张鹏大胆的表扬,小心的批评,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的工作原则,尤其在对待学术劳动及其成果的评价问题上,更应该坚持这个原则。也许有人说,不是提倡大胆批评吗?答:该大胆还是该小心是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分配再论     
华定谟 《经济师》1993,(10):21-23
对于一个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新颖独到的观点已是不易; 而在写法上能另辟蹊径则又多一层不 易。是故,王珏先生的《分配论》发表后 曾受到不少读者的注意。而此篇华定谟 先生的《分配再论》如何呢?编者期待着 对这一研究领域(包括对该文散文式的 写法)感兴趣的读者品评。  相似文献   

13.
“反作用”论可以“质疑”吴国柱《经济师》今年第8期“来稿摘编”专栏刊出了方正先生对王珏《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的批驳意见。他说《质疑》“妙论横生,美不胜收”,当然是“独创”;这倒说的不错。只不过他说的是反话,我们却当正话听,就象刘冬先生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理论发展和理论为现实服务的几个问题─—与王珏先生商榷关柏春王珏先生在《经济师》1995年第3期上撰文,密切结合现实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新颖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都是很有意义的。同时,笔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的质疑──与王珏先生商榷朱沁夫王珏先生在《经济师》杂志1994军弟12期上发表“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几点质疑”一文,笔者拜读之后,很为王先生的理论勇气所折服,但对他的观点和论证却不能同意。王先生文章的观点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经济师》1995,(10):10-14
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哲学问题──答朱沁夫先生王珏读了《经济师》杂志(1995年第8期)朱沁夫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质疑”的质疑》一文,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感谢。这不是说反话,是真心话。朱文除了末尾有几句“蔷薇枝”以外,通篇和风细雨。这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编     
《经济师》1995,(6)
<正> 云南吴国柱来稿,指出王珏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补遗》(见《经济师》1995年第3期),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性问题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对传统的观点作了深层次的发掘,同时也作了全面深刻的反思。王珏先生的分析真正是深入到了问题的本质,高扬了人的主体性精神,使人们清晰地看到“资本”,“劳动”、“生产”这些概念和过程本身,都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单纯是“物质运动”过程,从而使人们从过程中看到了人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关系。王珏先生早在《质疑》中就曾说过:“存在分为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与“客观存在”相对应的“主现存在”这样一个新的命题,对“存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而非片面性的描述。在《补遗》中则进一步依据其新见,论证了“资本的本质是劳动”,是“劳动的转化和积累”;而“劳动”,自然应该包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方面,并且还提出了体力劳动也会“转化为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8.
<正> 读了《经济师》杂志1994年第12期王珏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一文后,令我大开眼界,深获教益。 一、王珏先生的文章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对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新的探索和阐释,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据的。文章从头至尾闪耀着辩证系统思维的光辉,而无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色彩。例如文中认为,任何事物的建构都是球型的;任何事物的运动形式和过程都是圆型循环的;任何事物的结构与运动之间的关系都是统一的;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与经  相似文献   

19.
农村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为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十年前,著名经济学家冯子标先生以一名经济学者的理论勇气在《光明日报》(1978年9月16日第四版)发表了题为《违反经济规律、造成严重后果——关于山西运城、临汾地区关闭集市贸易以后的一些情况》的文章之后,引起巨大的反响。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作者本人和该文责任编辑老报人方恭温先生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三十年来,冯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文章,今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他于5月又撰著了《农村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为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并惠赐本刊。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本刊请作者修改,作者坚持原貌,称文责自负,以便引起争鸣和深入的研究。我们尊重作者文责自负的精神,编发此文。  相似文献   

20.
偶然购得许思国先生的遗著《中西文化回眸》,一读再读,不愿释卷,勾来圈点不计其数。内心的感悟渐渐渗入书本,竟有了几分与先生沟通的喜悦和振奋,还有了几分恨不能起先生于地下,无缘一受先生指教的伤疼。 《中西文化回眸》是先生仙逝20多年后,由其亲属挚友整理出版的文集。全书由五个部分构成,第四、五部分为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专论,见刊于建国前。其余三部分“中国哲学论”、“中国文化论”、“中国诗论”(简称三论),皆著述于1956年至1957年。因1957年先生罹“右派”之祸,一直未获发表。“三论”10多万字,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