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普仁 《江南论坛》2004,(10):51-53
无锡的考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起步,从1953年无锡发现仙蠡墩遗址和宜兴周氏家族墓地发掘至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五十年来,在省、市文物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无锡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了众多的古文化遗址的墓葬,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对无锡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丁康权 《江南论坛》2011,(12):19-21
2005年,无锡已经跻身于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等会议相继召开后,无锡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中所呈现}f{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其中,作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诸多民间文化企业正在自发地融入无锡文化事业发展的汹涌大潮,在探索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行程中,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在文化品牌的创立中感受着光荣,在文化品牌的拓展中成就着梦想。  相似文献   

3.
吴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无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合力推动下,吴文化的研究广泛推进,吴文化的历史资源得到深入发掘,吴文化的精神不断得到彰显和弘扬,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吴地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无锡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深化对吴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吴文化,对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吴文化在吴地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发展吴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吴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近年来,围绕提升城市软实力,无锡聚焦城市形象营销、推动人才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供给文化产品等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致力打磨出一个软实力厚重的"精彩城市".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在文化软实力上取得突破"的工作目标,需要无锡对标先进、学习榜样,秉持市民文明...  相似文献   

5.
沈高洁 《江南论坛》2023,(12):43-47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无锡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江南名城,其水文化构建必然成为大运河无锡段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篇章。虽然无锡水文化构建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必须加快无锡水文化构建,为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无锡智慧。  相似文献   

6.
邓琦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14-215
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推进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新亮点。江苏省无锡市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法治深层次的内在建设,为民主文明、和谐无锡的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公民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根本所在。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南依太湖,北临长江,古运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一块养育诸多历史名人的文明宝地,是一方孕育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之地。先人筚路蓝缕的开拓,后继心智勤勉的创造,使无锡从吴文化的摇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列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凸显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的坚强决心,也为无锡利用运河资源,推进生态无锡城市建设, 凸显运河在生态无锡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周解清、王立人为主编的《无锡文化丛书》第一辑共四册,《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明景》、《宜兴陶艺》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丛书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无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无锡、认识无锡、研究无锡,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提高无锡知名度,促进文化大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锡地区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诸如以无锡泥人为代表的民间文学艺术,以无锡排骨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它们不仅极大丰富了无锡的文化发展史,也成为无锡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招牌”。目前,这些传统文化大多已产业化,而在产业化过程中,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知识产权的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以来,无锡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化投入增加,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日趋繁荣,为新世纪初的无锡文化名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无锡的文化发展还不能完成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加的需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的任务十分艰巨。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地域文化竞争力不够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孙剑斌 《江南论坛》2013,(10):56-57
无锡北塘区环卫处结合环卫工作的实际.着力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坚持“围绕提素抓宣传.抓好宣传促文明”.进一步凝心聚力、建强队伍、以人为本、立足岗位、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创先争优,用党性铸造班子.努力开拓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燕 《江南论坛》2009,(5):58-60
4月9日至11日,2009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吴文化主要发祥地无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吴文化与创新文化”为主题,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无锡文化丛书》推出精心编著的第一辑四本新书——《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名景》、《宜兴陶艺》,以浓墨重彩谱写了无锡文化建设史上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无锡地方文化标识的确立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地方性文化的解码需要从大的时空尺度探寻其内在的推动力.解码无锡地方性文化的特质,应探寻在其文化基因中具有共同特征的属性,无锡的文化基因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受到水的润泽,而在水乡泽国起重要的沟通作用的是运河,正是运河的存在,无锡得以兴起并走向发达兴旺.因而,在无锡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至德名邦"是对江南人文始祖泰伯高尚品格与开拓功业的最高历史评价,是和谐文化品牌建设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无锡文化品牌群建设的主题词、聚焦点与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从历史看,唯无锡享有这一文化品牌殊荣;从现实看,无锡具有将这一文化品牌发扬光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优势条件。打响"至德名邦"和谐文化品牌,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既承载着历代先贤的厚望,也反映了广大市民的心声。我们应该也必须以悠远的历史感、强烈的使命感,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无锡文化品牌建设中这个极为重要的大课题、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刘斌 《江南论坛》2011,(1):40-41
企业文化是"软实力"。中国银行无锡分行在2010年把"树文化"列为年度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提升文化"软实力,践行"发展硬道理",让总行"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无锡分行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水美无锡     
《江南论坛》2014,(9):I0001-I0001
正无锡是全国首批水利现代化示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当前,全市正按照《无锡水利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实施河湖并治,幵展城乡联动,全面推进以民生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文化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举办世博会,得到了无锡的全方位支持。根据无锡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工作方案,无锡将申办“新能源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城市与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等主题论坛,举办以“世博在上海、休闲在无锡”为主题的“体验无锡”城市和谐休闲之旅等系列活动,还将积极参与“江苏周”无锡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无锡的崛起堪称奇迹,其近代以来的经济成就和卓越贡献令人瞩目.但无锡文化的成就、历史地位、价值和影响却疏有关注和论述.事实上,无锡虽然两千余年居于县治,地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人文荟萃,文化贡献却不容小觑.本文站在时代高度,回眸历史,从不同向度对无锡的文化成就、历史地位、价值和影响做了全面观照、梳理、归纳和价值确认,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