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船市近年来日渐兴旺,船厂交船脱期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2007年全球造船市场交船脱期率达11%。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有近百万吨的船舶脱期。专家指出,随着2009年(预计1.47亿载重吨)和2010年(预计1.6亿载重吨)交船高峰期的临近,交船脱期问题将日趋凸显,并已成为船市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中小船企呈现潜在脱期现象 韩国虽然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生产设施设备和造船生产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位。其造船企业同样出现脱期现象。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韩国造船企业因多种原因而造成的脱期船舶为30多艘,主要是中小型干散货船,以小型散货船为主。据分析,韩国中小造船企业今后的潜在脱期现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世界船舶市场依然延续2006年的兴旺态势,无论是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船价都一再突破历史记录。我国作为世界造船大国,在2007年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项指标持续攀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船舶出口金额更是首次突破百亿美元,月均出口金额突破10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船舶共计出口155.6万艘,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随着航运市场的兴旺,2007年我国船舶进口金额也有较大增长,进口船舶7960艘,金额9.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船舶配套产品进口25.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27%。  相似文献   

4.
韩国造船工业规模庞大,2002年造船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之后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现有主要造船和船舶配套设备生产企业230余家,2006年主要造船企业造船部门职工总人数达到93385人.其中科技人员9759人。约占造船职工总数的10%。从产出规模看,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1110万修正总吨(CGT),比上年增长8.6%,占世界完工总量的34.9%: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给造船和航运造成极大冲击.船舶融资也被视为高风险。造船界在实践中已经采取了风险防范措施,但对于船舶融资中的诸多惯例和创新.缺乏系统而深人的理论分析。因此。多数人对船舶融资的相关措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国是造船和航运大国,船舶融资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中国要借鉴国际经验拓展船舶融资业务.也必须切合本国实际,因此,认知船舶融资相关举措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发展并创新自己的船舶融资产品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汪琳 《市场周刊》2008,(1):34-35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出台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从船舶行业公认的“三大指标”看:造船完工量超过12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新承接船舶订单近65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手持船舶订单近130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国正在上演一场如火如荼的“造船热”。  相似文献   

7.
综合新闻     
《船舶经济贸易》2008,(2):10-11
2007年全球造船四强座次排定;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发布;造船业锁定今年发展目标;2007年我国船舶出口122亿美元;2007年船配产品进口增长74.27%;船界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成立;非法入驻华机构不得在境内验船;大连船舶重工两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相似文献   

8.
150多年来,国际造船市场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全球造船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亚洲,欧洲主宰了百年的世界造船市场,在上世纪50年代由日本登台唱主角,日本造船第一大国的地位自1956年至2003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世界造船业的风起云涌.航运市场的暴涨暴跌、差强人意的新船成交量、中国与巴西铁矿石价格胶着的谈判过程、奥运会对全球航运乃至造船业的影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不断刺激各方亦真亦假的撤单传闻、船舶脱期的恐慌、航运公司破产的结局、无货可运的船舶或闲置或封存或拆解,船东的不安情绪漫布整个造船市场…在这所有的表象之后,实质是供求关系已经失衡的船舶市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加速调整。  相似文献   

10.
全球最大的船舶咨询公司克拉克松航运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7月,世界船舶企业新接订单1.288亿载重吨,而中国船舶企业承接新船订单573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接订单份额近一半.历史上首次超过韩国和日本,成为国际船市的最大赢家,世界航运、造船界纷纷为之震惊,惊呼“中国造船时代来临”。  相似文献   

11.
何勇 《市场周刊》2006,(12):37-37
据有关专家分析:在全球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预计2007、2008年世界集装箱海运的需求增幅,将保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作为全球水运大国的中国,预计2007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增长17%,总量超过1亿箱;2008年将增长15%,达到1.15亿箱。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现代化步伐的推进,中国逐步跻身全球造船大国行列。在船舶建设中,很多新技术、新工艺获得了广泛的运用。造船现代化程度在获得了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对船舶建设的总体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舶的船体构造存在着一定的特点,在热传导流程中其构件内部会形成不平衡的温度分布,从而造成船舶构件在焊接流程中遇到形变现象,如果技术人员不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就会出现尺寸误差、结构稳定性不佳和整体刚度下降等结果,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后续焊接加工和安装工作的速度,同时也会影响到造船的总体质量安全,还有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所以,船舶施工技术人员应当注意船舶结构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现象,以最大限度保证其焊接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2009,(9):66-67
《中国对外贸易》:前些年的造船热吸引各路资本蜂拥而入造船行业。仅从2007年至2008年,我国造船总量便增长了52.2%,达2881万载重吨。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下滑,航运费率巨幅下挫,全球船舶融资愈发困难,一些航运公司对市场前景逐渐失去了信心,不惜支付数百万美元的违约金甚至放弃10%~20%的预付款而撤销部分船舶订单。一些新兴中小船企由于未能获得银行(团)预付款保函而不得不舍弃高价船舶订单,还有一些船企由于成本控制不力、脱期严重而被船东撕毁合同。  相似文献   

15.
日本、韩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业都是伴随着本国造船业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以前,日本柴油机生产规模很小,生产的产品只适用于内河船舶及国内少数远洋船舶。1956年,日本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其柴油机制造业飞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0年代后期国产主机自给率达到100%并开始整机出口,成为世界第一造机大国。  相似文献   

16.
一、船舶行业“十一五”期问引进先进技术、进口重要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情况“十一五”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10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大幅度超过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由于船舶是典型的国际化产品,我国造船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船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韩国造船界可谓掀起了一股接单“旋风”.在LNG船、海洋工程船舶及装备、大型乃至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频频出手.不断获得高额订单。据韩国韩联社报道.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企业的接单情况仅次于市场景气度大好的2007年.接单总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达53-2%。与此同时.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1~6月.我国造船企业承接的新船订单同比下降了9.2%.  相似文献   

18.
船用钢板价格与手持订单量同船价指数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间,我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4%,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预计今年我国造船产量将首次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船舶工业已成为中国机电行业中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2004年出口船舶达到560万载重吨,出口金额达到31.6亿美元。造船行业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扩大进出口贸易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统计,2008年新造船市场新船成交量达8600万载重吨,虽然未达到2007年的成交水平,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新造船市场依旧保持活跃态势,上半年新船成交量可能达到1亿载重吨,特别是考虑到日本船舶行业数据的漏报,这进一步加强了对今年新造船市场活跃态势的判断,更加强了对2008年新造船市场还将保持高位运行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工业创新之路及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最大的船舶咨询公司克拉克松航运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世界船舶企业新接订单3920万载重吨,而中国船舶企业新接订单201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接订单份额一半以上,历史上首次超过韩国和日本,成为国际船市的最大赢家,世界航运、造船界纷纷为之震惊,惊呼"中国造船时代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