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参与宏观调控的理念,运用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来缓解市场失灵并取得成效,在经济欠发达和市场体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也一度采取了相应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而土地政策作为一定经济发展时期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的手段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以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合理可行性以及方法方式,提出如何提高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效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地供应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政策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土地供应政策引起中央重视的原因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且存在问题严重 我国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2%,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远超出韩国和泰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程度。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调查,2003年,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0%以上,带动建设用地比上年增加了49万亩,增幅达17%。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主要存在3大问题:一是增长方式仍然沿续了过去粗放的、外延扩大的投资增长模式。二是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调整和优化。2004年一季度制造 相似文献
3.
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强的现实条件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挑战,势必要求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加以调整,而政府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则是保证政策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如果政府存在社会管理目标不明确、对象不配合、能力欠缺和环境不适应等问题,那么这也将会成为制约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于这些因素的理论研究,创新政府的政策选择工具,为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实现政府社会管理的人性化、多元化、民营化和现代化,也就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举措,表明了中央政府清理整顿违规使用土地、遏制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探索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长效机制”的决心。但是上收地方政府土地审批权限,把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同样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是否能有效遏制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盲目冲动,仍有待实践检验;如何通过政策规范来引导土地市场实现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研究。为此,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183;深圳)最近在京举办了“土地市场治理与宏观调控”研讨会,本文是对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所进行的整理和综合。本刊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特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政策是政府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了权威、信息、财政与组织资源.但大学生创业政策仍然面临着权威工具落实不到位、信息工具力度缺乏、财政工具体系不健全、组织工具范围受限等困境.加强与重视大学生创业政策、完善大学生政策工具特别是财政工具体系是解决大学生政府工具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冷热变化之快,让经济学家看不懂。去年以来,中央政府为防止经济的局部过热,采取了财政与货币双紧缩政策。但紧缩政策这根大棒还没有完全打下来,中国经济似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子。首当其冲的是投资领域。尽管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仍保持在20%以上,但这是从去年第一季度增长近50%的基础上回落下来的,回落之快使人有“硬着陆”之感。紧跟着的就是CPI出人意料地急剧下降,今年1-5月CPI同比上涨率仅为2.4%,低于去年同期的3.3%,更大大低于去年全年的3.9%。尤其让人担心的是,从去年三季度CPI达到峰值后,至今一直呈下降趋势,今年3月以来更已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这让人不禁想起我国从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大多数经济学家担心的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2006年至今,我国政府针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覆盖面广的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的市场降温。中央政府通过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与规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对于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的城市,宏观调控已经慢慢地显现出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8.
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滥用耕地,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作为国家最重要、可调控的资源--土地,在调节国民经济增长的总量、速度、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曾强调说: "要把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促进经济增长恢复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个别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不显著的问题。实践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充分发挥政策效力的关键,因时制宜地选择政策调控目标是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效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经济规制工具由时行业进行间接干预的经济规制政策和对行业进行直接干预的经济规制工具构成.应用经济规制工具的理论阐释主要是由福利经济学和分配正义理论及政治的与官僚行为的理论组成.我国应用政府经济规制工具的思考及导向:要克服传统经济规制工具弊端,应用激励性规制工具;预防反竞争的行为;完善经济规制工具的信息管理;应用有效竞争理论下的经济规制工具来减少经济规制成本;应用亲竞争规制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两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并尝试了许多针对性的改革.文章从阐述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政策与房地产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政策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没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从而导致了不良的市场绩效。因此,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取消土地出让双轨制,正确界定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地方政府拥有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绝对配置权力,在洞悉了土地资源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地方政府通过对城市土地价格的控制,通过各种经济行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出让中地方政府种种经济行为加剧了投资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固定资产过度投资,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和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4.
15.
新常态下保证宏观杠杆稳步下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包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杠杆在内的门限结构向量自回归(T-SVAR)模型,研究高低两种政策不确定性区制下我国需求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供给端金融改革政策对宏观杠杆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三种政策均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且在中长期内均出现逆转,区别在于,虽然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的短期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但当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快速攀升时,其调控效果会略微降低,而此时财政政策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有效平抑过高的杠杆率增速,且在长期依旧保持一定的调控效果。因此,央行在对宏观杠杆进行调控时应依据各政策调控效应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搭配使用,同时通过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优化融资结构,为实现宏观政策调控效果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土地市场的二元结构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找国土地市场存在二元结构,土地市场比较混乱,影响了市场配置土地要素功能的发挥 要坚持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透明、公开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政府行为及政策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开放式创新的文献大多属于微观层面的研究,而对宏观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关注不够。文章立足于已有文献和国内相关省市的数据,分析了可能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政府行为和环境。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引进和技术市场交易活动,从而促进开放式创新,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但是其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另外,经济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也对开放式创新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援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以隐蔽的形态存在,是国家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之间非正式契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农村集体是产权主体,国家是产权代理主体。这种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权力意志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渗入,产权代理制形成机理在于产权形式的特殊和产权主体的弱势。由于产生环境和演进路径的特殊性,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有着区别于规范代理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Shiyong Zhao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09,17(4):36-5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a long- standing topic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policy debate. The government of a transi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very rapidly, in particular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still affect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examine the changes in large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during 2003-2006 and test the determinants of such changes. We conclud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discriminating policies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cause of the private sector's downtur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