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企业控股权不等于掌握控制权,股权控制只是获得企业控制权的一条途径,非股权控制如技术控制、品牌控制也可以获得企业控制权,简单规定一个股权控制比例不等于就能够决定企业控制权。失去企业控制权,也不等于失去产业主导权,或威胁产业安全,只有核心企业控制权缺失才会导致产业安全隐患;失去企业控制权,也不等于形成外资垄断市场,这要看其对市场结构变化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在《公司法》中是两个并列概念,分别指出对公司的直接股权控制和间接非股权控制。但是,立法的这种概念供给是不能满足"活法"的实践需要,因为在直接控制权和间接控制权以外,还缺失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最终控制人",这就导致在使用中,出现概念的混乱使用。证监会对这种混乱使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了在一系列文件中,以上三个概念交叉使用,这对建立我国的控制人理论和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文章指出了上述混乱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并从委托代理、利益攫取两方面评述控制权与私有收益的关系,对大宗股权交易溢价法、大小宗股权交易差异法等测量方法进行分析,以找出适用我国股份企业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测量方法,为探讨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理论现状和测量方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邓蕊  管彦芳 《特区经济》2011,(2):145-146
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着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这不仅违反股权平等原则,而且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的正常秩序。为了矫正控制权滥用而导致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失衡,应当要求控股股东行使控制权时承担诚信义务,并通过具体制度架构确保其诚信义务的履行。  相似文献   

5.
中外合资企业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并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分取利益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核心是一个“资”字,双方投资额的大小,不仅决定其股权的大小,对该企业控制权力的大小,同时也直接影响企业利益(利润)在合资各方的分配。在我国中外合资企业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既有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又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份,从  相似文献   

6.
陈文婷  王涛 《南方经济》2016,35(9):77-90
家族企业的两类代理问题是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色之一。文章以深市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在家族成员之间的配置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家族对企业控制权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代理效率。内部股权集中度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家族控制权在内部权力分配集中的阶段对代理效率的贡献更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家族内部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性并不一定会损害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对于家族控制权更高的企业,适度的权力集中分配会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控制权是家族公司的两大要件(控制权与家族关系)之一。与非家族公司一样,家族公司控制权的直接的或表象的基础是公司股权。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在从创立之日到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一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家族对其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史。 一、家族控制权的意义 控制权对于家族公司的重要性,也许用王安公司一次筹资决策的事例可以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兼评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江绥  袁宁 《特区经济》2006,(1):99-101
本文首先论述了股权分置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制度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谈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个伪命题。其次,通过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由于控制权的分裂,使得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看待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涛 《特区经济》2009,242(3):145-147
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民营企业融资设计的不确定性的存在极大地威胁着企业签约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本研究通过探讨民营科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融资结构安排以及最优控制权安排,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合理化债权和股权融资结构,优化企业融资安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控制权是家族公司的两大要件(控制权与家族关系)之一。与非家族公司一样,家族公司控制权的直接的或表象的基础是公司股权。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在从创立之日到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一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家族对其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1.
胡坚 《发展》2010,(8):92-93
本文论述了股权分置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由于控制权的分裂,使得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阐述了如何看待股权分置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可能利用股份回购所传递的积极信号提振股价,以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运用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间的关系,并运用2015年的万科股权争夺事件和2018年《公司法》股份回购条款的修订这两个外生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进一步识别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作为市值管理、控制权保护的策略性手段。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份回购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并且质押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越具市值管理的特征。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由于动机变异,股份回购之后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表现和股票市场表现不会明显好转,并且股权质押下的股份回购公告的正面市场反应更弱。  相似文献   

13.
创业企业控制权初始配置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创业企业而言,"成长与控制"往往是两难问题。引入外部资金导致的快速成长与保留控制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虽然控制权对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的意义并不相同,但双方出于自身利益的优化,都会积极争取更多的控制权。控制权配置不仅对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的个人收益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价值。文章在对控制权的内涵、创业企业控制权的来源、作用及其配置和转移进行了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企业控制权初始配置对企业成长影响机理的研究框架。研究认为创业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创业投资者的监督约束行为和创业企业家的努力程度等中介变量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股权融资法律服务过程中,股权融资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股份稀释可能失去的控制权和一部分收益权,在公司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上,原股东与新股东由于利益和理念的不同将产生重大分歧,导致公司经营困难,以至于分裂,甚而分道扬镳。如何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设计一种融资方  相似文献   

15.
企业间的投资合作、资本运作伴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正风起云涌,各投资主体为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相互博弈,也推动了技术、管理及经济的发展,而公司对被投资主体的控制力是投资主体获利的重要保障。下面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就投资中如何利用股权和人力资本提高控制力进行分析,希望对投资决策者有所稗益。1.股权:以量争权通过股权数量实现在被投资公司的股权比例,继而实现对该公司的控制权,是最便利、最直接的方式。《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出席股东大会———股份有———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公司股权分散化程度的不断加强,管理层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也随之上升,更出现了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等新问题,同时,协调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乃至政府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和冲突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公司治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区》2011,(12):6-6
近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从股权投资企业设立与资本募集及投资领域、风险控制、管理机构、信息披露、备案管理和行业自律五个方面对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提出规范要求。这是我国首个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心理所有权理论,提出了股权激励影响员工心理行为反应过程的理论模型,并以武汉地区实行了股权激励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资产权、控制权、心理所有权与股权激励行为等相关变量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资产权和控制权与激励行为显著正相关,它们以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管理者收购、企业家职能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者收购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代理人问题",企业藉此能够建立一种努力与收益相对称的、以股权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文章首先分析了MBO与企业家职能的关系,认为MBO是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回归;其次对MBO与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MBO是求解所有权与经营权以及约束与激励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其结果是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利益分配的改变,而MBO与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文章透析了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的MBO,指出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MBO的意义在于通过经营者持股解决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二次创业问题;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目前应充分关注具有控制权的管理者以较低价格收购公司股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20.
股权质押是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融资的重要途径,但频繁的股权质押却会造成实际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实际控制人希望通过对公司现有股权的再设计,使其控制权远大于现金流权,达到利益侵占和资金攫取的目的。而实际控制人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垄断,为实际控制人提供了方便的逐利途径,让利益的侵占无人监督。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避免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与董事会代表比例差距过大,适当培养其他股东对实际控制人的制衡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实际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注意民营上市公司监督权与经营权的高度重合,切实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对于频繁的股权质押行为,一方面应加强债权银行的治理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对公司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