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入手,通过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描述及面临困境的分析,提出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资本农业。  相似文献   

3.
唐旭  杨维东 《改革》2023,(8):101-110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农业科技和装备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匹配、农业产业体系不适应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支撑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短板突出等困境。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质效: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韧性,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健全协调的产业体系,确保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平稳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制度支持体系,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农业对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指出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生态型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为此,就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力度,加快城镇化步伐,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参与职业农民培训 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农业人才总量的不足,是导致创新成果供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受阻的主要原因。而农民合作社组织程度低,管理效率低,更是与农民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理解、发展战略、路径选择三方面考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农业现代化观点,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世纪我国农业的首要目标。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独特性非同一般,而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困难也前所未有,拓展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内外环境因素分析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建设的成效,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实质匕是以农民生活富裕。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为根本目标。以建设现代农地基础产‘业为基本方向,通过生产手段、生产条件。开营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现代化,把传统)‘“。上转(L,’;,科学化\工业比、集约化、市场化、社上比的现出农业的全过程。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科技处于基础和关键的地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当今时代,以科技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一、农业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农业科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第一生产力。农…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经济和科教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发展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矛盾在中国都有所体现,在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各种矛盾显得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启示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勋华  杨永明  舒泽桃 《乡镇经济》2008,24(11):117-121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要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农情”、“域情”的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对日本农业发展道路研究,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要本着低成本需要和高就业自愿的两个原则,从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即精细密集农业型+生物技术型阶段和资金密集型+生物技术型阶段。  相似文献   

12.
王君超 《开放潮》2002,(4):27-28
中国至今大多数人口仍然是农民,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已讲到,“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可以说,在中国百余年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中,三农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要害问题。建国前,围绕农村土地问题的无法调和之矛盾成为中国革命之源;建国后前三十年,第一次工业化也是因为三农问题而走不动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这次现代化进程从农村的成功改革开始,今日突出问题又出现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中。这决非偶然和巧合。它表明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家内部最剧烈的冲突和矛盾来自于千年历史积淀的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3.
“江高模式”引领中国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绕不开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外优质农副产品的冲击,我国农副产品将怎样应对?  相似文献   

14.
小农经济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但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考察了中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并对其历史作用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当前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改造中国传统小农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开发研究》1986,(5):59-59
《农业现代化研究》为面向全国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办,在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编辑出版,其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战略、方针、道路;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关科学技术、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我国农业中的新形势,新思想、新情况、新问题,报道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产业部门,实验基地有关的研究实验情况,成果和典型模式,介绍国内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新趋势,新技术、新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如何科学地认识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为什么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精神与如何科学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农业现代化的未来选择。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国国情,把理论的一般性和我国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借鉴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讨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2023,(7):105-1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其他“三化”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惟独农业现代化是最难“化”的一化,成为我国实现四化的一个“瓶颈”,一个影响全局的要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农业迅速地步入直通现代化的快车道笔者认为关键是依托农业产业化,用产业化这把“多能的钥匙”去化解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诸多因素。舍此,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不会成功。现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行市场经济,而农业产业化正是将千家万户的农民带入市场经济的桥梁和必不可少的“传送带”,从而为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传统农业在现代化面前的制度选择,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四次大变革。这四次变革虽然目的都是促进农业发展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改革动力、目标的差异以及环境的不同。这些变革说明有利于家庭经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体制,才能适应中国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