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事审判中法官的内心裁量应遵循商事特有的思维方式,即利益性的思维方式。法官要平衡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将各种利益维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以内。本文拟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商事法官的利益衡量、商事法官对证据的自由裁量三个方面探讨商事法官在案件的审理中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
弗兰克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以抨击法律形式主义传统、破除法律确定性神话而著称,而他所强调的法律不确定性的起点就是法律事实的不确定性,即“事实怀疑论”。正是因为法律事实具有不确定性,以此为基础法官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和法院的判决就自然具有不确定性。本文试从弗兰克“事实怀疑论”的内容入手,阐释其“法律事实是法官认定的主观事实”这一理论的合理性,探讨“事实怀疑论”在事实对规则适用的作用方面起到了怎样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方法是法官能动司法的媒介,反映了立法本位向司法本位的转型。它包括法律思维方式、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推理等内容。法律方法的媒介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为法官能动司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永华 《中国招标》2009,(29):17-20
什么是自由裁量权?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为“在特定情况下依照职权以适当和公正的方式做出行为的权力。”可以认为,自由裁量权就是指法律规定一定的原则和幅度,行为主体在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灵活处理的权限。一般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主体多指法官和行政执法权力的行政人员。评标委员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处于“法官”、“裁判”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游劝荣 《开放潮》2004,(10):24-26
有先哲说过,法律是无声的法官,法官是有声的法律。说的是法官应当成为法律忠实的化身。法官如此,政法队伍中其他部分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1我国既有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 法律欲实现其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通过司法方能实现。法官又是“法律经由精神王国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法官而降临尘世。”1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欲切实发挥法律调整社会的功能,必须拥有一定的职权才能实现。但是法官所具有的职权系由国家所授予并代表国家而行使,为了保障法官所享有的职权的行使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官如果对制定法目的或各种实体价值采取任意的态度,无限制地依靠司法直觉和司法能动主义,就会在法律解释适用中陷入对目的评价解释论的误用,这也必然严重破坏法治。因此,确立正确的法律目的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实施法律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罗建升 《魅力中国》2010,(19):196-197
什么是法官的品格,法官的品格是什么?法官的品格就是法官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体特征,它是一种非权利性的力量。它最基本要求就是:忠于宪法、法律,不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郭威 《理论观察》2007,(3):97-98
由于成文法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为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律解释权作为司法权的一部分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纽带,而法律解释的过程同时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过程。通过建立判例制度统一法律解释、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任意行使,可以对成文法起到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卿 《西部大开发》2011,(2):181-182
近几年,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卡犯罪事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本文试通过分析银行卡犯罪案件中储户的民事救济方式和法官对于此类储蓄合同案件的办案思路,以期对储户维权和法院处理此类民事案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交通立法实施效果后评估,是指在交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实施一段时间后,用多种方式、从多重角度,重新审视特定立法项目所确定的有关法律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运用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特定立法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其是否解决了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能不能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12.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邬凡敏  冯一文 《宁波经济》2005,(11):32-34,47
以现代司法理念所要求的法官职业化思维为对照,我国当前法官思维方式从静态角度看是行政思维大行其道、政治思维根深蒂固、道德思维习以为常、职业思维日益成长;从动态角度看,正在逐步从传统型的“实质主义思维”向现代型的“形式主义思维”转化。我国法官职业化思维的养成必须与时代步伐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刘阳 《西部大开发》2010,(1):73-73,107
司法能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加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司法能力的必经之途,因为法官直接承担着实现法治国家的使命。本文试对提高司法能力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法官造法     
在成文法的国度,法官的工作就是按图索骥,依照既定法律、法规断案,但由于立法的滞后,现实中一定的事件不一定有对应的法律规定,法官此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因此,能否赋予法官根据法律精神解释法律、创设可适用的规则据实断案的权力,即法官能否在一定条件下造法并予以适用,一直是实务界及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必要性及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法官造法问题进行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生活中当面对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被分离时,具有能动性的法官应如何选择和面对是摆在每个法官面前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法律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的分析解释了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为何应具有适度的中庸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8.
7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八届法官与学者对话: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论坛”在深圳市龙岗区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及广东、北京、福建等十多个省市各级法院的法官,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稳定性是体现其权威性的重要表征,一个案件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结果的两个甚至多个判决书,会让老百姓对法律、对法官产生直接的怀疑和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极其可怕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及局限 法律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而这对矛盾在国际私法中又演变成法律规定性与自由裁量权的对立统一.上世纪随着实用主义哲学的兴起,司法个人化要求已经出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得到重视.而最密切联系原则赋予了法官以自由裁量权.美国著名法学家、社会学派代表人物罗斯科·宠德曾提出:"一个法律制度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成功地达到并且维持了极端在意的权力与极端受限制的权力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不可能永恒地保持.文明的进步社会不断使法律制度丧失平衡.通过把理性适用于经验之上,然后又恢复这种平衡,而且也只有凭靠这些方式,政治组织社会才能使自己以永久地存在下去."①庞德还提出了"无法司法"概念,即根据某个人的意志和直觉进行的一般的规则约束.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