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金融研究》第8期刊登了林志远同志《再论货币乘数》(以下简称《乘数》)一文,颇有见地,然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一、基础货币的界定基础货币是货币乘数理论的基础,其范畴的确定是基础货币问题争议的焦点。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一种高能货币,它经过银行体系(指不包括人民银行的所有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或紧缩能产生或减少几倍于基础货币的信用。  相似文献   

2.
一、基础货币的质和量搞清基础货币的质和量,是研究基础货币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基础货币的质,西方经济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认为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基础,其可以通过现代银行机制创造出数倍于自身量的货币。我国现行金融体制并非典型的二级银行制度,因为除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外,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货币供给内生理论 ,本文首先对货币乘数理论进行了批判 ,认为所谓货币乘数只是一种幻觉。因为基础货币并非由央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 ,没有对信贷货币和基础货币的需求 ,就不会有信贷供给和基础货币供给的扩张。因而 ,在货币供给创造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货币除数。随后 ,建立货币除数模型 ,分析了货币内生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财政赤字与银行虚储并没有因果关系。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财政赤字情况下的银行储蓄。在我们国家,建国以来曾经有几次财政猛烈赤字,其起因都是基本建设规模过人。我们知道,基本建设规模过大,财政支出超过收入,财政要收支平衡就不得不向银行透支。假设此时银行也是支出大于收入,没有任何存款余额。银行完全靠没有物资保证的货币发行来满足财政的需要。财政用从银行借来的货币去购买生产资料,去支付职工群众工资。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财政用没有物资保证的货币来支付职工群众的工资,此时职工群众所获得的货币工资是不是根本没有物资保证的一张空头支票?按照人们习惯的思路一定会得出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金融》2008,(3):75-75
近年来,央行频繁参与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置,该行为的理论支撑在于其“最后贷款人”功能。所谓“最后贷款人”其一是指央行是基础货币供给的源头,其二是指央行在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且没有任何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这里包含两层内容:首先,央行贷款应基于因资金期限错配等原因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银行,而不是经营亏损的“坏银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南财经大学财金系周骏教授在其对货币银行专业硕士研究生讲课的基础上,编纂了《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与四化建设》一书,最近,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书籍,它的问世对于推进金融理论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我们知道,马克思并没有写一部专门论述货币金融理论的著  相似文献   

7.
刘洪儒同志著的《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一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货币与银行理论为指导,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发展的历史,重点阐述了我国建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货币理论古已有之,货币银行学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鸦片战争后,随着银行业和西方经济学来到中国,货币银行学说也逐渐传入,初期多是零星介绍,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系统引进。较早引入中国的西方货币银行理论,是几本政治经济学译著中的货币银行部分。光绪六年(1880),京师同文馆出版的汪凤藻(1851-1918)译《富国策》,被认为是第一部中文经济学译著。此书原本是英国经济学家法思德(Henry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货币供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有效工具。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这一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在商业银行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只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改变准备金的总额,因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没有影响,或影响都很小;而当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只有很少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但使基础货币增加。于是,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政治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当然,它的货币银行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货币银行理论的来源。对此加以系统的了解和论述,自然是经济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  相似文献   

11.
学习货币理论 做好金融工作韩雷一、金融工作者必须下大力气学习货币理论银行是买卖货币、受援信用的特殊企业,从事银行工作如果不了解货币这个特殊商品的发展变化、职能作用、运动规律、形态转变,就如同“盲人瞎马”,难免碰壁和失误。货币流通研究会当然要研究全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06,(15):52-52
《金融摩擦条件下货币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研究》,《中国寿险资金运用风险研究》,《银行市场结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夏汛鸽 《新金融》1996,(1):38-39
在德国高效率和独具权威的中央银行货币体系中,商业银行是这一体系全能银行分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国东部地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德国的商业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对原东德银行体系的改造 原东德的银行体系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发行银行,货币发行权实际上是由中央政府控制的。(二)没有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银行间的竞争,由国家规定的所有银行利息几乎是一样的。(三)货币不可兑换。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过大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是引发经济过热的潜在因素;"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用不了"或"用不出"的微观概念,而是"不应动用"或"不宜动用"的宏观概念。因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导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基础货币投放的内生性明显增强,致使央行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均衡状况,其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进一步削弱。  相似文献   

15.
有益的研究     
周骏 《金融研究》1987,(2):71-71
在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均衡与货币均衡互为条件,商品供应决定着对货币需要,而货币供应又决定了对商品需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即保持经济均衡,必须保量货币均衡。所谓货币均衡,就是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要量,既无货币超供应,又无货币负供应。社会主义银行是供应货币的机构,而银行供应货币的客观界限,是国民经济对货币的实际需要。国民经济对货,是国际需要,决定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计划期商品价格总额的计算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6.
银行作为最基本的金融机构,其任务正是为实现金融基础功能而服务。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出发,银行的定义应当是,专司实现货币支付(包括一切金融服务)和货币借贷(包括一切货币存贷业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诞生八十五周年。列宁关於信用和货币问题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人民民主国家银行工作的指南针。在我国银行制度正处於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关於信用和货币的学说,加紧学习苏联货币银行理论和先进经验,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苏联‘货币与信用’这篇社论,简要地介绍了列宁关於信用和货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理论,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8.
货币幻觉论     
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西方货币信用理论通俗介绍》专栏,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员虞关涛同志用自己的语言,通俗地介绍近代和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有关货币信用的理论和观点,尽可能地适合我国银行基层的同志们阅读。开辟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帮助银行基层工作同志了解西方经济学说,开阔眼界,提高理论水平,结合中国实际研究货币信用问题。所登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民币体系中的分币曾经是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支付工具,从建国后发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人们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一直在使用分币,商店物品计价至分位,人们在农贸市场上讨价还价也讨至分位,曾几何时,分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离去.今天,人们口袋里不再揣着分币,商场也没有以分币计价的商品,甚至在使用小货币单位最多的农贸市场,分币也没有了踪影,购买商品的最小计价单位也忽略分位,或是对分位四舍五入,或者以增加或减少实物来找齐货币单位至角位,环顾市场,分币已经从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消失,人们似乎没有任何感觉,对社会的经济生活也没有产生任何冲击,目前分币固守的领域恰恰是在货币的发源地--银行,银行还固守着这块领地,对它的维护仿佛成了银行后院的自留地,银行在给顾客支付款项中,利息部分计算单位至分位,并且实际支付货币也到分位,这里体现了银行一丝不苟、诚实有信的精神,这里也给我们提出一个相关问题,银行发行货币是为社会经济服务,倘若在银行发行的货币体系中,社会已经抛弃了分币的支付功能,那么银行坚持发行分币的意义何在?利弊何在?  相似文献   

20.
卓炯 《金融研究》1981,(S1):1-2
我对货币、信用没有接触实际,也很少做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会上听到同志们的发言,不少是闻所未闻的,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大家知道,货币、资金运动必然伴随着物资运动,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这就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前提或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我这里谈谈对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的一些看法。当前货币理论的争论,无论"黄金派"与"非黄金派",我认为有一个商品拜物教和劳动异化问题,应该引起注意。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