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应用的实践创新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兴市地处浙北水网平原,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种—养、种—种、养—养结合型小循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型多元中循环、农工商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型大循环相结合的主要循环经济模式,培育循环经济实施平台、构建循环链接通道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经验,并就新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冲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180-18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化解三农问题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对工业发展有益,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探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权 《时代经贸》2010,(16):141-142
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四川循环农业模式和发展途径进行分析,说明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提出了四川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四川循环农业模式和发展途径进行分析,说明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提出了四川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分为基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基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三种典型类型,其发展需要在运行机制、公共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构筑起完善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分为基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基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三种典型类型,其发展需要在运行机制、公共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构筑起完善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四维立体集中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直线流动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造成农业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本文在借鉴美、德、日三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四维立体集中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描述了其构建、运行的全过程,详细阐述了该模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对城市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再生资源的供给量和使用量,减轻资源调查的依存度。提高对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几个问题 1.资金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清洁 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模拟生态学原 理建立起来的闭合型经济模式。我国在发展循 环经济方面起步不算太早,长期以来,我国的工 业、农业生产一直是沿袭过去的那种粗放型开采 与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 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我们今天发展循环经济 带来了许多现实的困难。首先就是技术改造需 要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 一体的经济。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变得日益紧迫。那么,如何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按地域和操作对象、联接方式概括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近年来发展的模式。今后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可推广减量化生产模式、再利用运作模式、再循环链接模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创新、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只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循环经济的模式可简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相对于传统经济的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循环经济则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其本质是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3.
李萍 《时代经贸》2011,(24):79-80
本文在分析山西当前煤电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提出从提高燃煤发电效率、综合利用煤电工业废弃物、实施节水措施等角度解决山西煤电工业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把握山西煤电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要求,确立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201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主要任务: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推广节约型种养植业;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主构建循环经济链;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业在其发展过程申,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换取农产品的高产出,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十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再翻一番,农业的发展也要基于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种植、养殖、主副产品加工、粪肥与废弃物还田或再利用等综合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提高农产品和环境质量。但在各个产业链条上,局部生产的低效率,产业集群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会出现非均衡经济。因此,本文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内涵及循环层次,研究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发展我国循环农业要通过农户、农业科技园区、市场建设、物流加工、城镇及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涉及一系列制度创新和优化制度安排,本文对此作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山西省张宝顺省长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立足我省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实际,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见,山西省作为一个能源和工业大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循环经济与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黑龙江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黑龙江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的管理和调控。文章着重研究黑龙江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讲就是要在生产和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节能降耗;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手段,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农业资源,逐步实现农户清洁生产、减少排放、资源综合利用、农区公共卫生状况好转、直至农业企业的生态转型,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