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     
《新经济》2010,(1):90-90
“中国工人”:入选《时代》年度人物 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中国工人”作为今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同时上榜。《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他们的贡献使得中国引领全球实现复苏,实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经济》2002,(2)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组织揭晓了2001年全球十大并购人物。 1.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惠普 卡莉·菲奥莉娜现年46岁,任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新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并在马里兰大学获得MBA学位。2001年9月4日,卡莉宣布惠普以250亿美元代价,通过  相似文献   

3.
吴晓灵 《资本市场》2006,(5):98-101
并购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最能激动人心的财经现象。但是由于融资渠道不畅.决策主体不清晰.并购过程的不规范运作等原因,许多并购行为往往还不能被置于阳光下审视。2006年4月15日,第四届并购年会在北京召开,在“关注并购整合.提升公司价值”的主题之下,鼓励阳光并购也成为浓墨重彩的章节。  相似文献   

4.
王怀明  刘晔 《经济论坛》2007,(2):116-118
国内学者对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由于我国在2002年以前发生的并购事件较少,很多研究是以几年内发生并购事件的公司作为样本,因每一年的外部环境不同,使得数据可比性不强。此外,“并购”在我国不是一个界定清楚的概念,它与国外研究中所通用的“Merger&Acquisition”还有一定的差别,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上市审批制度的特殊性,我们的“并购”是一个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模糊概念。目前的研究多数将企业重组的不同类型包括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重组后的绩效,显然结论过于笼统,而对公司经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股权转让中导致了公司控制权变化的并购活动(即狭义的并购)缺乏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时联 《经济世界》1999,(11):23-24
始于1994年的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到1998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去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54%。1996~1998年间,全球共签署企业合并协议2万余项。1999年以来,企业并购势头更是有增无减,重大的并购案例接连不断。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型并购第屡见不鲜。一般认为,企业并购在西方工业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出现。自19世纪至今,全球已发生了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此次共购的主要特点是以横向并购为主,即: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05,(8):84-86
世界企业并购正在急剧增加,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也频繁出击,国企海外并购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而民营企业在并购的时候,也应该对自己眼前的“腐肉”加以认真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并购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最能激动人心的财经现象。但是由于融资渠道不畅、决策主体不清晰、并购过程的不规范运作等原因,许多并购行为往往还不能被置于阳光下审视。2006年4月15日,第四届并购年会在北京召开,在“关注并购整合、提升公司价值”的主题之下,鼓励阳光并购也成为浓墨重彩的章节。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一方面各大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广泛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同时中国企业纷纷出击海外,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抢占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意识加强,自主性提高,并购案例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韩立岩  陈庆勇 《经济学》2007,6(4):1185-1200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本次并购之前五年内的并购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在整体上存在反向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在国内首次运用配方法对二者倒“U”型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本文还发现高管的薪酬与并购绩效并未直接挂钩,在并购后公司绩效并没提高的情况下高管薪酬却明显地增加了。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1,(4):61-61
在汽车领域海外并购鲜有成功先例,尤其并购对象是高端品牌的车厂。中国车企在国内并购方面已积累大量经验,并购往往十分顺利。包括并购对象的选择,并购后利税对于地方政府的照顾等,使得中国车企在“内战”方面显得内行而老道。而在“外战”方面,中国车企的手法却仍显稚嫩。于是有这样一个观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并购的直接动力源于追求资本的最大增值,即财务协同效应。在企业并购时,能否正确对企业并购所产生的财务效应进行权衡及深入分析,往往决定着企业并购的成败。基于此,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十大财务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信息》2006,(2):106-106
“2005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历经提名、票选、评议三个阶段,于2006年1月16日正式揭晓榜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政策已经从单纯的吸引外资转向鼓励国际投资的双向流动,支持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对外跨国并购为手段获取国外的技术、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对中国对外跨国并购投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外跨国并购目前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国际并购市场上的地位偏低,并明显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展望未来,中国跨国并购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伴随中国入世的实现,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同为国有企业的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因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上演同室操戈的一幕,更是平添一道风景,令业界为之侧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全球跨国并购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全球跨国并购规模持续扩大,周期性波动明显增强。服务业仍然是跨国并购的主导行业。中国跨国并购规模较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推动作用明显。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被国外企业并购,作为买方的对外跨国并购较少。在对全球和中国的并购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需要跨越的常规和非常规障碍,剖析了企业的市场身份认同问题、并购的动机和动力问题。对跨国并购有可能演变为某些官员和企业高层转移资产工具的可能性进行了提醒式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满凡 《新经济》2005,(8):24-30
最近,关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海外大并购不绝于耳。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泰、中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五矿竞购加拿大诺兰达、联想与IBM的交易、还有大肆炒作的TCL与阿尔卡特的合作等等,这似乎已预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的来临。海外大并购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纵观中国企业到海外掏金的“豪赌者”,要么铩羽而归、要么在收购之前和并购之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中国企业如此,世界范围的并购效果都并不乐观。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需要理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6,(9):92-93
<正>正如在人头涌动的“2006亚洲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论坛”第五届中国年会上所展现出来的那样,中国正在成为那些结成新联盟的在亚洲寻找回报的大投资商所感兴趣的话题,尽管晚些时候报纸上的大标题让人气馁——凯雷(Carlyle)对徐工(Xugong Construction)的并购遭遇到了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更多地以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并成为舆论焦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也引起国际舆论关注。 那么,跨国并购是否会危及所在国安全?跨国并购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并购以及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如何做到双赢?在不久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举办的“2007(第五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会议呼吁,对跨国并购这个问题,思想的多元化是好的,但是应该避免情绪化。无论是中国公司的跨国井购,迁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跨国并购,从大的方面来说,其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过多的对于对外开放的负面声音,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呼唤投资银行的诞生在我国,自从1993年“宝延事件”以来,企业间的并购作为搞活国有企业和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但是,我国的企业并购面对的却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胜旗  赵鑫钰 《技术经济》2023,42(4):147-159
本文基于新冠疫情爆发后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利用全球并购数据以及国泰安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将每家企业的跨国并购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企业跨国并购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并购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为了解决偏误性问题,本文还对其进行了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检验。进一步影响机制表明,跨国并购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以及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解决了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卡脖子”的问题,进而降低经营风险。从异质性上看,跨国并购对降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经营风险效果更强。同时,本文还发现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会加大跨国企业经营风险。因此,研究跨国并购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对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