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通过述评语言学研究领域内不同学者对语用能力的定义后发现:虽然他们对于语用能力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语用能力的使用条件,使用目的以及发挥的主要作用三方面都达成了共识。在界定语用能力的基础上,研究还明确了语用能力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语言语用知识板块和社会语用能力板块。最后研究发现: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交际相关因素、课堂教学相关因素以及广义的隐喻能力都会影响学生对语用能力的习得。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语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始终在不断地寻找二语习得的有效模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将解决二语习得的目光转向了隐喻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继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成为二语习得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本文从阐述二语和二语学习隐喻的本质入手,对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在改革后翻译题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新的题型特点由过去的句子翻译变为语篇翻译,通过分析翻译测试和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翻译新题型的社会语言学框架的特点符合二语习得的社会语言学转向和测试学的社会语言学理论阶段以及翻译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学科的前沿趋势,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问题,作认为,凝结在社会主义商品中的全部价值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补偿消耗掉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第三部分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它属于包括每一个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所有,所以叫做社会公共价值。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社会公共价值的生产。生产社会公共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运动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生产的方向,它推动着、指示着全部社会主义劳动的方向,在所有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生产活动复杂的联系里占据中心位置,它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唯一的客观归宿。生产社会公共价值,是社会主义主要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5.
听说法和交际法是外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教学方法,它们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听说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而交际法则是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对听说法和交际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乔姆斯基“语言能力”之说仅仅指语言系统知识。不涉及语言的使用;海姆斯“交际能力”学说对此提出了挑战。包括可能性程度、可行性程度、恰当性程度和出现性程度四个参数。坎耐尔和斯委因时此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这四个方面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必不可少,又不可分割。第二语言教学应力求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场所和机会。缩短课内与课外的语言差距,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社会心理学某些相关理论,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法、视听法、听说法、功能交际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和认知法等教学方法的利与弊,提出诸多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都会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认为若想有效地从事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变项进行研究,这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挑战。本文强调社会心理语言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专用英语(ESP)是现代英语在特定语域中运用而产生的功能变体,特定的环境对语言的使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种社会交际的需求是“专用英语”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动因;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对于语言本质和语言教学本质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使得语言研究由静态的结构特征描述向动态的运用过程及相关因素转移,这作为内部动因推动着专用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主流。ESP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习者在特定语域的交际能力,交际性原则应体现在ESP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平时实时搜集的即席网络会话语料,从社会语言学方面研究了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打断现象。语料分析显示:网络交际语言中打断具有自身的特征;网络语言使用主体构成的虚拟言语社团共同体属于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共同体的一种;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所遵循的社会规范能够对网络语言中打断的特征做出客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英语死亡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的一门新兴语言学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死亡委婉语产生的原因,所映射的社会文化观念及其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英语死亡委婉语缘起社会、文化、心理三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英、美等国的宗教观、地位观、职业观等一系列社会文化观念,并指出英语死亡委婉语具有避讳、礼貌、慰藉的语用功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语言迁移在现代语言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这一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主要焦点之一。论文从探讨语言迁移的本质入手,进而对句法迁移做了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分的文献回顾使我们认识到语言迁移和句法迁移研究的起始和发展过程。第二部分讨论了语言迁移的概念和分类,然后介绍了行为主义理论及对比分析假设,据此来分析语言迁移。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句法迁移并使用五种句法结构来找出英汉的句法差异。最后一部分是对该篇论文的一个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礼貌原则的语言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性别差异历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它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同两性社会角色、生理机制、心理过程、文化差异及价值观念紧密相联。礼貌原则能确保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尊重,两性对礼貌原则的遵从存在差异。本文在礼貌原则基础上探讨两性话语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述了言语行为的交际本质,阐释了影响言语交际的七个因素,描述了承栽言语交际的载体--语篇的七种属性,分析了言语交际因素与语篇属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对影响言语交际因素及语篇属性特征的认识对于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堂测试与教学效果关系密切。根据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充分灵活运用小型的测试于大学英语教学,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翻译的社会符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将翻译置于言语交际所涉的语言、功能和情景的行为框架下。从影响语言编码和解码的社会、文化因素切入,论述了翻译的社会符号性。  相似文献   

16.
交际策略是语言学习者在对第二语言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贫乏而采用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国外关于交际策略的界定、分类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还介绍了影响交际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问题来源、性格、学习环境等。最后探讨了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论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是语言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对语言活动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外语教学与母语习得过程有许多差异,因此语法是外语习得依赖的必然对象,但语法是为交际服务的,在教学中只应教授最具有普遍性的那部分语法,并把语法纳入基本技能的范畴,首先把它放到口语中进行训练,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无论初等教育还是高校外语教学,各级各类大纲均提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教学渗透文化因素,但大都流于宏观指导层面。在一线教学实践操作的层面,更需要建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纲,以清楚界定跨文化能力构素、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内容层次,理清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的关系,以期对跨文化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通则《部分条款中的语言瑕疵作了较为细致的解析,并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