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基于中部地区各省份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指标与C-D生产函数相结合,运用计量软件就中部省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诸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省际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且农村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后依次为农村教育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开发;就中部地区省际差异而言,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差系数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变差系数的弹性分别由大到小排列。因此,对于中部地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稳固农村物质资本投入的基础上,亟需促进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特别是教育人力资本开发,为现代农业发展供给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为衡量标准,将异质性人力资本纳入传统生产函数,利用2001—2013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初、中、高等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且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不同,三种人力资本对全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是初等人力资本、高等人力资本和中等人力资本;目前中国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靠传统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自然灾害和外贸开放程度不会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城市化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2~201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以考察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第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二,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后,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高于第二门槛值时,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第三,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普遍偏高,并且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人力资本耦合协调度偏高的省级行政单位也倾向于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形式,引入教育、健康人力资本因素,将山东省17地市按农业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实证分析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教育、健康人力资本能持久而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最大的是中GDP地区;土地和机械等传统要素投入依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无显著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7--200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各级教育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其中初中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人力资本源泉,高中和高等以上教育也有正向作用,但目前由于比重小且人员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熵值法测算了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间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因此,应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各地区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联动,加快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深入探讨农业经济与农村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重塑常规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建立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环境之间的计量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EKC假说,这表明随着经济水平增长,农村环境质量将呈现先恶化后好转变化态势。但EKC曲线并不意味着污染可以自然而然得到解决,深层原因分析显示只有技术进步及政府对环境问题实施治理,农村环境和经济发展才可实现"双赢"。(2)农村环境质量好转转折点为人均GDP 57393元/人(2000年不变价),目前上海、天津、江苏3省(市)达到了这一门槛,大部分省份离转折点有一定距离。(3)不同发展水平省份EKC假说所处阶段存在区域差异。东部省份已呈现倒"U"型曲线,中部和西南地区多数省份接近转折点,西北省份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面板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得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再通过面板个体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农村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对内在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检验以明确互联网带动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本地区农村互联网发展会显著促进本地区以及邻近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效率的途径来实现。在控制变量中,农村人力资本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本地区以及临近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来衡量的政府支农强度指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抑制影响,并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就业人口比重来衡量的产业结构指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直接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经济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倾向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机制上,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化水平,进而影响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家庭农业收入增长和非农化水平提高是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过去各年度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均存在正向影响,并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长期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上,相比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家庭,财政支农支出将更有利于促进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可见,提高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方面的政策倾斜,对促进农村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一  夏鸣 《农村经济》2003,(10):58-60
中国拥有农村人口 8 7亿多 ,占全国总人口的70 %。而这本应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目前却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负 ,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农民的低素质必然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按照人力资本理论 ,8亿多的农村人口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人力资源 ,但要把这一人口负担的潜在资源变为真正的人力资源优势 ,则必须经过人力资本投资。一、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西奥多·舒尔茨于 1 960年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 ,人力资本对经…  相似文献   

13.
黄江 《山西农经》2022,(17):39-41
“ABCD5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农业数字经济正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农业要素、过程、管理数字化。随着对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农村“三产融合”被证实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强农村活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道路。文章概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乐清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因素,结合当前全省数字化改革部署,对数字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分析——以辽宁省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晓璐  吕杰 《农业经济》2006,(12):43-44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基本稳定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民收入水平一度下降。近几年,与东部沿海省份和发展较快的内陆省份相比,辽宁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趋缓,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减慢。主要表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缓及增幅波动频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度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Tobit模型探究影响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540,未达到有效状态;省域之间差别明显,只有辽宁长期处于有效状态,其余省份均为DEA无效。(2)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5.1%,前沿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值均大于1,前沿技术进步在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增长上发挥的作用高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贡献程度因省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规模效率的贡献要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自然灾害与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政策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验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面板数据,分别利用信息熵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网络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所识别的非对称空间网络权重,构建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网络溢出效应。结果 (1)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地区,分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省份间差异明显。(2)省际之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联系,已超越地缘意义上的相近,呈现为复杂、多线程的空间网络结构,网络溢出效应较为明显。(3)基于空间关联网络,数字乡村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能显著提高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相关联省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结论 各地应将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适度有序推进自身的数字乡村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重视数字乡村的协调发展,减少因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空间负外部性,根据各省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关联规律,制定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智慧农业内涵和特征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智慧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一是智慧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总值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且影响作用比较显著;二是发展智慧农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鉴于此,提出智慧农业下发展农村经济的具体路径。为农村地区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殷乐 《中国农业会计》2023,(16):110-114
本文对2012—2022年我国丝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匹配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有着较高的匹配程度,但二者的匹配性在逐渐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匹配性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存量与教育投入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法和E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厘清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绿色集约化呈显著的正U型非线性影响,且当前黄河流域大部分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跨越促进农业绿色集约化发展的拐点,对这一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缓解农业资源错配三重非线性机制赋能农业绿色集约化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仅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对农业绿色集约化有显著的正U型影响,对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在高水平的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地级市的农业绿色集约化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期效...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依靠什么作为根本动力?这是研究"三农"问题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本文以生产要素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发展的纵向视角,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主导生产要素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主导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生着演进,其演进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结构的演进。现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构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制定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长远性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