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鸭-鱼"综合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稻-鸭"共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鱼作为经济品种,充分发挥稻田的生产潜能,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殖业生态化发展的一种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水稻生产依赖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冲突的矛盾被鸭和鱼在食物链上的增益作用极大化地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稻鸭共生”模式的内涵 可概括为“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采用“稻鸭共生”模式,在秧苗返青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让鸭子白天和夜晚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可以产生互作效用。  相似文献   

3.
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惠泉"有机稻米的生产过程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植。整个生产基地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冬闲时套种绿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有机稻米提供主要营养来源。在水稻生产整个过程中,只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稻鸭共作技术,起到除杂草、灭病虫、补肥料的多重功效。生产基地设置灯光诱杀虫害,有效降低了害虫发生基数。分析了种植绿肥、稻鸭共作、施用有机肥和灯光诱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0月24日,范县采取“稻鸭共作”技术生产的大米和鸭子,双双被国家权威机构认证为“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范县有机鸭、米的面世,填补了河南省粮食、肉食类有机食品的空白。实践证明,“稻鸭共作”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生态型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利用立体循环链务生产有机大米和有机鸭肉,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近几年,范县扶贫部门从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5.
<正>8月7日-8日,湖北省水产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虾稻产业协会在汉联合举办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培训班。省内300多名从事"虾稻共作"的新种养户、贫困户参加培训。此次培训主要针对今年小龙虾价格下跌和当前"虾稻共作"生产"难点"和"痛点",围绕小龙虾一年三季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和推广"稻鸭共栖"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创新系统已经发展有段时间了,可S村加入此创新系统时间还尚短,那它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具体现在是怎样一种情况,且在这一过程出现了那些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给出建议,希望帮助S村解决这些问题,或者降低这些问题对S村稻鸭共作创新系统的发展。也有助于以后稻鸭共作创新系统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稻—鸭—萍共作模式是由山华农业科技发展(兴化)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高效农业发展项目,是一种稻田养鸭,互促共生,生态环保,有机高效、标准生产的栽培技术,是一项集有机稻米生产与水禽共养于一体的生态型标准化农业清洁生产模式。该模式从2005年10月落户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野陈村以来,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地处荻垛镇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省内153家小龙虾、优质稻企业和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组建湖北"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载体。"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可亩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虾稻共作"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70.83%,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将笔者长期在虾稻共作生产一线收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大家共勉。1.虾稻共作定义。虾稻共作属于一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年,丹阳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优质无公害粳稻示范基地,推广“稻鸭共作”技术,进行稻田养鸭,使稻米生产向可持续、生态型农业迈进。 “稻鸭共作”模式是丹阳市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优质无公害粳稻示范基地建成内容之一。该项目于2001年5月至11月开始实施,示范基地面积达1万亩,同时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面积达10万余亩。项目实施后,已完善配套永久型渠系3000米,在基地内全面推广省推荐的优质粳稻品种,以苏香粳1号和武香粳9号当家,目前项目区优质粳稻品种推广率已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有着一片片农田,农田的四周都围着网具,在每年的7月初至8月底之间,这里都是秧苗和小鸭子的生长之地。小鸭子在长大过程中,帮助秧苗除草、除虫。引入这种稻鸭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谢桐洲是全市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为了生态梦四处寻找一头花白头发加上黝黑皮肤的谢桐洲,有着粗糙并十分厚实的手,岁月在这位60多岁的老人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谈到稻鸭共作,谢桐洲浑身都透着激情,记忆中太  相似文献   

13.
正既能富农民的"钱袋子",又能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全国人大代表、鄂州市副市长程少云频频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点赞。她建议从全国层面加大对"稻渔共作"模式投入,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湖北全省600余万亩田适宜稻渔共作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可以关注的东西很多,您这次上会,为何特别提到扶持发展"稻渔共作"?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2日,潜江发布:成功繁育出高档水稻优质新品种——"虾稻1号"。该品种历经5年繁育,系我省首个专门适用于虾稻共作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近年来,我省虾稻共作面积快速增长,却面临虾强稻弱、缺少专用虾稻品种的短板,这便需要繁育出适宜虾稻共作模式的优质、抗病、抗倒、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2014年,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潜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稻鸭共育.就是依靠鸭子在稻株间吃虫(杂草、绿萍、浮游小生物)、排泄等活动.不用中耕除草,不施化肥、农药,使稻鸭和谐共生。采用这种种养模式不仅省工节本.而且生产出来的稻米、鸭肉等均属于无公害产品。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三、"稻鳖鱼虾共作"模式"稻鳖鱼虾共作"模式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通过对稻田进行适当的工程改造,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中华鳖、小龙虾和鱼(鲫鱼)等中高档水产品,到达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同时,可以减少化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和推广“稻鸭共栖”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稻鸭共栖”生产模式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工程。为切实搞好稻鸭共栖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绿色大米生产领导小组,并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了《上高县标准化绿色大米计划实施意见》。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发动。就抓好稻鸭共栖工程的实施,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发展绿色大…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在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上,来自广西桂林全州一家生态农业公司的"禾花鱼高产"(稻渔瓜果生态共作)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的88家稻渔种养企业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金奖得主之一。一直以来,桂林都在探索稻渔瓜果共作的综合模式,此次桂林企业获得全国模式金奖,对桂林的种养综合模式探索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也带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利用水稻田养殖鱼、虾、蟹、鸭、蛙等水产动物,利用水产动物的粪便施肥、治虫,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水稻的品质,从而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一、稻虾共作1.稻田改造稻田选址:与稻鱼共作相同。筑埂挖沟:田埂要加宽、加高、加固,高度达到0.8m,宽度达到1m,并夯实;田埂内侧四周挖环形沟,宽2m、深0.8m,在田中间开挖"十"或"井"字形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农业规模化示范基地是新形势下农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发源地潜江努力打造的连片规模化示范基地,引领稻渔规模种养、标准生产、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带动养殖户参与虾稻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了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