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农发行贯彻实施民法典,要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全面掌握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和条文规范,灵活运用民法典编纂中彰显的立法思想和科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切实发挥法律和制度在推动农发行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引,而《民法典》的出台必将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的落实。民法的平等理念对促进城乡二元体制的解体和新的城乡融合关系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城乡资源的平等交易和共同发展。《民法典》有助于促成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规定公民个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重塑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和灵魂。《民法典》通过规范家庭、邻里、社区等的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在物权、侵权、合同、人格各编的具体规则,有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经》2020,(6):7-7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法治乡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宣传民法典、推动民法典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加强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和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为今后民法典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颁布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实施民法典"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农发行党委高度重视民法典的学习贯彻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雯 《农业经济》2023,(6):118-120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管理法治改革面临法治市场化取向弱、权力本位性强以及城乡法治二元割裂等困境。改革思路在于疏通制度堵点,朝着私法自治与公法介入统一、福利保障和资产增值统一以及协同推进和允许差异发展的方向努力。改革实现路径在于推进农村“三块地”配套改革、“三位一体”土地综合整治和优化土地管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了党中央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转型的最终追求。在许多城市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效率城市治理困境",如何跳出困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值得研究。近年来,城市法治建设实践证明了法治建设是避免"低效率城市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这对探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法治城市建设要做到与政治制度创新、人民群众新需求、推进现代化紧密结合,以激活城市治理内生力、激发城市治理凝聚力和撬动城市治理外延力。  相似文献   

11.
<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是乡村社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回应,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有助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依然面临着法律体系不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存在不足、法治文化氛围薄弱等问题,必须要着手完善乡村治理法律体系、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挖掘乡村内生文化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政权稳定与否,我国乡村治理在法律层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同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相比、与乡村百姓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治理困境的解决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不断提升乡村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历史和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体制建设的深入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但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即村民的主体意识缺位、乡村法律的运行机制不畅、法律服务的供需失衡和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欠佳等。需要从提升村民主体的法治意识、完善法律运行的有效机制、增加法律服务的多元供给和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找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继《宪法》之后,我国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法典的颁布和实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从法治角度梳理、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研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引导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探索的“改革型土地法模式”,为社会主义焕发青春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构建的“创新型土地法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结论:百年土地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坚持理论创新是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乡村地区却仍在可支配收入、受教育水平、享受基层服务情况等方面严重落后于城市,城乡间差距愈大、乡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要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广大乡村地区新发展,建设法治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鼓励农村经济发展治理机制的探索创新。其中,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在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仍然存在主体性质模糊、治理方式简单、土地流转制约、融资措施较少和社会治理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法治体系建设,创新家庭农场治理机制,形成"法治、自治、智治"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党中央长期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区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为全面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努力。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本文总体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性质和特点,深入探讨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应在加强乡村党建引领、推动乡村自治建设、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注重乡村道德建设及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发展,从而达到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睿海 《农业经济》2020,(4):101-102
农村土地治理深刻影响到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而政策与法律则是规范治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是改革开放后最为成功的两项政策。在新时期,农村土地治理的政策与法律存在博弈关系,相关的法律较为滞后,而政策薄弱且易变,法律和政策的适用性产生一定冲突。我国的农村土地治理应全面推进法治改革观,确保试点先行的合法性,并在合适时机加快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