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建设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提高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开拓农村市场,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旨在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培植适合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连接一,二,三产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产品的市场化,管理的现代化,要素进入的自由化,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自和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简而言之,即拉长农业产业链,做到产,加,销一条龙,实现农副产品增植,逐渐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在贸工农一体化过程中使农民能分享农产品在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最终实现工业农业的平衡发展,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能合理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而且能繁荣当地小城镇,促进小城镇的规模化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所需,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互联网+”时代下实现网络营销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有机衔接,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时代的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网络营销,数字赋能也成为乡村振兴的趋势。本文以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商城”助农为案例,从理论与案例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网络营销作为一种销售渠道赋能农村及其产品营销的路径实现,能够引导经济资金、人才与技术要素等涌入农村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要素的重新分配。鉴于此,本文认为政府有必要围绕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增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探索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夯实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提高政府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来优化农业产业数字化营商环境,推动农业从传统营销迅速向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数字生产力助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产业链金融作为生态供应链、绿色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产业链的定义,农业生态产业链金融发展的难点和机遇,围绕制度建设、平台打造、技术提升、利益分配等方面提出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回答“谁来种地”的问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下实现数字经济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农村与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来探讨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挖掘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机理,以“智农通”作为案例分析其在农信平台生态圈体系构建及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上的数字化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路径,从而为实现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到农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三农"发展的现实情况,总结归纳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国外经验和中国特色典型实践模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能多方位促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具体而言,二者融合发展能优化要素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等。但就我国发展现实格局而言,二者融合发展仍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分享体系、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制约瓶颈。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实践模式的归纳总结及中国现实障碍的系统剖析,提出了相应的突破路径,从而为实现"三农"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河南实际情况相继发布"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明确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河南省小农户具有组织分散、生产经营能力弱小、权利发展不充分、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获得收益等问题,致使其自身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能力有限。因此为促进河南省小农户分享合理增值收益,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需要从加强小农户产业链地位、强化小农户间利益联结、政策支持引导保护小农户利益、明晰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收益分配等方面的重要支撑性条件作出合理的机制安排。基于此,文章在界定农业全产业链及其增值收益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河南小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约束机理,从革新小农户组织机制、创新发展农业新业态的载体机制、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小农户发展的制度机制、明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机制体系,为河南省小农户获取合理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分配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葛林 《农业经济》2022,(2):128-130
探究数字供应链金融与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农村电商体系,不仅有助于改善农业与农产品供应链、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更能带动农产品销售提升农民收入。但现代化农业发展滞后,无法与农村电商形成完善的闭合产业链,产业与产品竞争力不足,农村电商平台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电商模式的长足发展。推动农村电商模式创新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宏观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微观方面要提升农村电商供应链技术深度,打造多链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农业纯收入最大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将优质的要素配置于农业生产,形成经营规模、风险承受力、资金实力、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优势,具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的动力和收益分享能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优化投入结构、提升要素利用效率、改进农业技术和耕作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经营收益的增加。黑龙江仁发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不仅证实了这一基本判断,而且表明大面积的耕地、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产地环境质量等是模式创新的前置条件。因此,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克服大规模经营前期的成员信任危机,营造良好的产地环境,突破资金瓶颈,应成为政府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存在多方面的弊端,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本文通过分析蒙古和林格尔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小农户科技园模式,认为该模式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平台,通过土地制度创新和政府政策支持,实现了农业技术与农民的真正对接,对促进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创新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研究——以广东农业专业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东省87个农业专业镇的经验数据及典型农业专业镇实践基础上,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广东农业专业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呈现出政府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和产业区三种基本发展模式;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知识密集程度偏低、中介组织发展不足及服务平台缺乏协同等主要问题;从现代农业培育机制角度提出积极转换和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多元化合作机制、构建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强化新技术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它具有形成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构建利益共同体、产业可持续等特点,在产业链、主体、利益分享机制上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既支持农户和合作社内生发展,又要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户参与并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在具体措施上,要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共享机制,让农户获得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乡村振兴,应积极延长产业链,向产业上下游跨界发展;努力提升价值链,通过引入生产经营活动,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要共享利益链,让农户分享到产业链增值的收益。休闲农业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天然属性,是新时代推进乡村  相似文献   

14.
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及服务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猛,商业模式不断丰富、农业价值链不断突显,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及技术的不成熟致使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前期投入成本高、业态复杂多变难以掌控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由此提出我国智慧农业体系发展三步建设策略,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及加强技术创新投入,进而对我国智慧农业模式实现升级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北农生猪产业链为例,在分析"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缓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机理。通过分析发现,"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数字信用体系,并利用大数据有效控制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农户提供低成本、无抵押、快速便捷的信贷资金,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同时,该模式为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结算、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在"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下,小农户能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处于同等市场地位,契合"去中心化"的思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实践总结与创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有效结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综合资料梳理和实际调研,归纳总结出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合作社主导模式、龙头企业主导模式、产业联盟主导模式和电商平台主导模式。从上述相关经营主体的彼此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未来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即"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路径,及"平台生态圈+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路径。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增加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趋势,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持续推动下,城乡间的社会联系与经济合作增多,以此为基础的农村人际交往模式与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迁。传统的熟人社会圈子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产业性质与乡俗性质共存的新型乡村社会关系。本文主要对身处其中的农民合作行为进行经济与社会双重视角的解构。研究发现: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下的合作选择是综合性的,既有经济因素驱动下的主动行为(如契约和逐利),也有在传统社会要素潜移默化下的牵引与延续(如道德与面子)。通过对农民现实行为的学理剖析,从而积极探索现阶段农民合作行为的政策调适,在新型乡村社会关系这一新的历史场景中,剖析理解农民产业参与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压力,进而优化农业产业链的平衡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理清创新类生产要素对农业园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园区吸引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破解增长瓶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2016年要素投入与产出数据,估算创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产出贡献度,并分别使用年度均值和随机收取的11家分属于不同区域的园区个体数据,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园区的要素贡献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三大区域创新要素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成倍高于同区域传统要素产出所占比重,对总产出的贡献显著; 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接近东部地区。[结论]以创新引领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不依赖于传统经济优势,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是实现赶超、破解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塑造园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培育载体,就能够通过创新要素的微观作用机制,以正外部经济效应带动农业及其周边产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李虹 《农业经济》1999,(3):38-38
为在2010年实现我国农民收人,农村经济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一新台阶,发展知识型农业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知识型农业实质是将知识信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与生产力的其它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造和完善生产工具、扩大和扩展劳动对象中,极大地优化和扩张生产力系统的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只有大力发展知识型农业,努力利用农业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生产力发展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越,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1、提高全社会发展知识型农业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