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玛曲草地为代表的甘南高原生态经济面临着功能衰退、家畜生产性能低及牧区经济模式落后的突出问题,分析草原制度变迁和制度优劣,探索适应牧民家庭放牧管理条件阶段变动的放牧权流转制度,实现草地生产力的可持续维持与牧民家庭放牧资源的动态结合。高原生态经济发展既要注重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又要考虑不以牺牲当地牧民的生活生计和当地经济发展问题。从四个方面对玛曲畜牧业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对玛曲的传统畜牧业经济提出了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通过挖掘生态旅游价值的实现机制,探索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共同推进,开发与保护相互促进"的新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汪诗平  Andreas  Wilkes 《农村经济》2014,(4):106-110
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内涵,面对目前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生产模式战略选择的机遇,从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层面系统论述了三江源区"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的可行性以及碳贸易潜力及其与生态补偿和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三江源区开展高寒草地碳贸易试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及规范运行关系到牧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关系到草畜平衡和保护草地生态任务的完成、关系到牧民生活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关系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是牧区县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事关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我省率先开始探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畜牧业生产,形成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生态脆弱。从2008年开始我们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切入点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草畜平衡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开展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通过三年的努力,从试点到推广,从探索到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8.
干旱风险冲击下牧户适应性生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连续严重干旱风险威胁着牧户生计,导致牧户的干旱风险管理成为其日常生计活动。准确理解和研究牧户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风险的生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在牧区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提高牧民应对干旱风险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文章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FAO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灾害风险管理分析框架为基础,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户的调研数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牧区实际建立牧户生计资本指标并进行测度,并运用Logit模型对牧户应对干旱风险所采取的多种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牧户应对干旱风险策略及组合最为广泛和显著的因素,其次为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此,通过合理的草场流转制度、放牧制度和畜牧业信贷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标准提高以及现代畜牧业产业组织方式的建立等方面提高牧户的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水平,能够增强牧户应对干旱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内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内居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方法]利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专题调研的272份问卷,实证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有利影响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区内居民收入、为区内居民寻找替代产业和能源、对区内居民生计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利影响表现为限制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肇事、旅游收入分配不均、忽视居民利益等方面。区内居民生计面临问题有缺少资金、缺乏生计技能、生计方式简单、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结论]建立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区内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制约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使区内居民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增大,影响了区内居民生计。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加强区内居民生计技能培训;(2)寻找合理的区内居民替代生计;(3)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实施草地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四年后,文章对新疆南北疆的牧民草地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下牧民对草地保护的意愿,并依据调研数据对家庭经营特征、草地生态补偿、草地保护效果评价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下新疆牧民自发性草地保护意愿程度较低,仅有14.56%的牧民愿意自发进行草原保护,68.93%的牧民愿意在政府等部门的帮助下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只有16.51%的牧民不愿意参与草地保护工作。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牧业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草场产权、牧区生态保护补贴、牧民草地保护效果评价对牧民自发草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牧业支出对牧民自发草地保护意愿影响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11.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从"工程项目"为中心逐步转变为"投资与补偿"相结合,对草原生态、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坚定了地方政府和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信心,强化了当地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其次,与已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有机衔接,并取得了强基固本生态效果;再次,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最后,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等。然而,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草原经营权和联户承包权责不分明、季节性和局部区域超载过牧、草原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监管力量力度不足以及粗放数量型畜牧业未得到根本扭转、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加强草原管护队伍建设并形成严密的草原监管体系,逐步实现草原监测全覆盖,建立补奖资金发放与政策效果挂钩的联动机制,依法进行草原保护建设,与此同时,培育牧区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草牧业转型升级,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玉成 《农业经济》2007,(12):29-30
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关键是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本文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规模和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是立足于青海省草场生态保护、经济持续发展、畜牧业提质、人畜草和谐发展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地处三江源区的果洛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土壤厚度只有5~13cm左右,以高山耐寒草甸植被为主,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致使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草场退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启动实施,三江源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草原鼠害防治,鼠害猖獗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个别地方"鼠进人退"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促进草地生产力提高。据监测结果显示,防治区植被总盖度增加17%,草地总产草量提高7.87%,约挽回牧草损失22亿公斤,相当于105.44万羊单位的年饲草量。二是增强牧民保护生态意识。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脆弱性—恢复力"框架,运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牧区10户典型牧户30多年来生计变化状况的半结构化访谈材料,通过对案例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了在从草场和牲畜公有共管到牲畜私有、草场承包的制度变迁背景下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变化,以探索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促进牧户生计实现可持续的策略。研究发现:第一,分畜到户和分草到户后,草地生态状况恶化,例如水、草等自然资源减少及不同资源间搭配失衡,草地承载力下降和恢复力不足,这些都加剧了牧户的生计脆弱性;第二,牧户定居放牧后,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了其生计的恢复,但金融资本不足仍是导致牧户生计脆弱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牧户通过草地租赁、互惠合作等,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生计恢复;第四,部分牧户采用过牧等手段应对草地经营制度变迁带来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这反而加剧了自身生计脆弱性。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通过创新草场流转方式和开展互惠合作等来优化牧户生计资本配置,将是促进其生计实现可持续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生态政策作用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对提高农户生计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对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两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1)北部沿河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高于南部梁外区,而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南部梁外区。北部沿河区农户选择以农为主生计策略的比例高于南部梁外区,而选择以非农为主的比例低于南部梁外区。(2)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影响两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共同关键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对两区域农户以非农为主生计策略的选择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然资本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比较而言,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生态政策影响较小的北部沿河区农户以非农为主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均大于生态政策影响较大的南部梁外区。[结论]杭锦旗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具有区域差异性,生态政策是促使农户生计状况产生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在生态政策的作用下,农户的生计策略仍受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同时生态政策也通过影响农户可实际运作的生计资本而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户生计状况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入一个社区主导型草地共管案例,在概括说明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地实施这一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并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影响其内在机制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共管是一种有效的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式,它促进了牧民增收、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社区治理的改善,提高了牧民的生态意识。在草地共管的机制形成和成功实践中,社会资本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包括传统文化、社区制度、社区组织、社区信任、民间规范和社区联系等在内的社会资本有利于草地共管的认同机制、制度安排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峻县草地资源经济性能和生态特点,认为其草地经济发展应以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积极开展草原旅游、建设野生动物园、开发冬虫夏草、红景天等高级滋补品和中药材等,发展特色产业,营造业一为主多业并进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建立草地利用科学化,草地经营多元化,资源开发高效化的草地资源经营管理机制,规范农牧业经济发展秩序,提升草地资源经营水平,实现草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完善草地生态系统组织机制,加强草地资源保护,积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草地生态友好环境;以草地科技作支撑,高起点,立体化,建立和完善草地经济发展体系,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地增效,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相似文献   

20.
生诚补偿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森林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林缘社区居民寻找长久可持续生计是森林生态效益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出甘肃白水江林缘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不可持续,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指出生态补偿对于改善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