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正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在倡导环保、完善担保物权类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和规范夫妻共同债务方面对农发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在倡导环保、完善担保物权类型、完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农发行贯彻实施民法典,要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全面掌握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和条文规范,灵活运用民法典编纂中彰显的立法思想和科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切实发挥法律和制度在推动农发行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刊特推出专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李刚、风险管理部以及内蒙古、江西、广东、陕西省分行行长分别撰文,就《物权法》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可能对农发行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刊特推出专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李刚、风险管理部以及内蒙古、江西、广东、陕西省分行行长分别撰文,就《物权法》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可能对农发行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刊特推出专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李刚、风险管理部以及内蒙古、江西、广东、陕西省分行行长分别撰文,就《物权法》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可能对农发行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刊特推出专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李刚、风险管理部以及内蒙古、江西、广东、陕西省分行行长分别撰文,就《物权法》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可能对农发行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刊特推出专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李刚、风险管理部以及内蒙古、江西、广东、陕西省分行行长分别撰文,就《物权法》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可能对农发行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刊特推出专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李刚、风险管理部以及内蒙古、江西、广东、陕西省分行行长分别撰文,就《物权法》的主要内容、意义,以及可能对农发行业务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正>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在案件管辖、案件受理、举证期限、财产保全、担保物权实现等方面做出了较大修改。这些变化一方面给农发行依法维权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对农发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14年底出台,2015年2月4日正式实施。本文结合农发行实际,对民事诉讼法《解释》在农发行的应用予以深入解读。一、主要修改内容(一)细化了管辖规定。《解释》对管辖作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5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为《民法典》),在总结改革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订成果,对《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民法典》完美解决了农用地如何"三权分置"的巨大争议,但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定性未加明确,尚有民法学解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谷雨  庄斌 《农村经济》2023,(1):18-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新增居住权这一物权种类,其法律实质为建筑物用益物权。因此,设立农村住宅居住权并不会引发农村住宅所有权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权的变动,并且不会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专属性产生影响,具有理论正当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设立农村住宅居住权不再局限于解决农村特殊群体的实际居住需要,更在于将其作为一种财产利用工具或手段,为解决农村住宅买卖、合作建房、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等提供新方案。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应从农村住宅确权登记、居住权合同当事人范围、权利义务安排、居住权登记设立以及农村住宅征收情形下居住权人利益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正要针对不动产抵押登记规则变化,规范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避免因对新登记规则不了解、不熟悉,给不动产抵押权设立及后续实现埋下隐患。为贯彻落实《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制度司法解释》),自然资源部作为不动产抵押登记主管部门,于2021年4月6日发布《关于做好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修订了不动产抵押登记规则。此次修订,对银行不动产抵押权设立及实现影响重大,现对此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钊阳 《农业经济》2022,(3):117-119
由于《民法典》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模糊表达,以至于理论界纷争不断。其争议背后的实质就是法律体系与法律政策之间的矛盾所致,在《民法典》颁布施行后通过法解释学的路径予以消除争议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分析,离不开《民法典》物债二分的外在体系基石,所有分析的逻辑前提当以此为基础。当外在体系存有矛盾而无法实现体系融贯之际,外在体系当服从内在体系要求,从法政策的目的与物权编的基本原则出发,易将土地经营权统一为物权。《民法典》中五年期限不能成为“二元定性论”的理论依据,其仅是提醒当事人审慎对待长期的土地经营权合同。  相似文献   

14.
物权权利体系构建与物权变动制度是物权制度设计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大陆目前正在起草的《民法典》之争论焦点。林地物权,属于特别法上的物权,受行政法理和民事物权法理双重约束,其制度设计更是立法难点。为借鉴海外经验,选择同属大陆法系的台湾省与我国大陆地区的林地物权体系和林地变动制度展开对比分析,并对完善大陆林地物权制度提出了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证成现行法语境下土地经营权的债权性质,为土地经营权在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中的体系化阐释与衔接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原理论证和法释义学。研究结果:"用益物权说"违背定限物权生成之法理,将造成虚化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困境。"权利用益物权(次级用益物权)"进路亦存虚化客体权利之弊,德国"次级地上权"经验无法证明其可行性。参酌德国民法中用益物权之行使移交制度,土地经营权之债权定性既与现行规范解释相契合,在学理推导和制度承接方面亦具正当性。研究结论:现行法中的土地经营权统一为债权属性,"用益物权说"和"债权物权二元说"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三权分置政策,重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制度、权能体系和流转体系,并强化了该权利的稳定性。修正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和保障功能得以固化,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自物权或所有权的性质,成为家庭承包制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重要机制。随着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在关联的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新法上晋级为物权性土地经营权的母权。适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功能转向和属性变化,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物权编应当进行科学的回应,一方面巩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法成果,另一方面弥补其修法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引,而《民法典》的出台必将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的落实。民法的平等理念对促进城乡二元体制的解体和新的城乡融合关系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束缚,实现城乡资源的平等交易和共同发展。《民法典》有助于促成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规定公民个人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重塑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和灵魂。《民法典》通过规范家庭、邻里、社区等的关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民法典》通过在物权、侵权、合同、人格各编的具体规则,有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继《宪法》之后,我国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法典的颁布和实  相似文献   

19.
李倩 《中国土地》2007,(3):6-12
网上搜索“物权法”,找到相关网页4,400,000篇。看到两个“4”后面长长的一串零,耳边响起200多年前那个骄傲的声音:“虽然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可能被打倒,但我的名字将因我制定的民法典而不朽。”历史确实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拿破仑,更向世人显示了民法制度尤其是其中的物权制度,对一个法治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中国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权法。有关物权的法律规定只是散见于《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各类民事、行政法律法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急切地呼唤有一部完整的物权法,对物权制度的共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千呼万唤物权法。自2002年12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以来,辗转六年,《物权法(草案)》经历了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七次“过堂”。2007年3月16日,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天。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终于高票通过了《物权法》。从此,中国人告别了没有《物权法》的日子。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土地物权是最重要的物权,土地物权制度是物权立法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土地物权法律制度旨在明确土地权利的归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权益,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用,是土地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未来土地管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看待《物权法》对土地管理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0.
物权     
物权一词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但直到1900年才由《德国民法典》第一次在法律上予以正式确认。此后,许多国家的民法典都规定了物权制度,物权法遂成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是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受的支配权利。换言之,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也就是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而所有权则是物权的基础,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都是由所有权产生的。物权的基本法律特征是:①物权的标的是物,而不是行为,也不是精神财富。这是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