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广东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的普遍缺乏公共绿地,绿化面积急剧下降、建成后无人管护等问题,对于生态宜居的要求相距甚远。对此,选取广西"村屯绿化行动"为对象,对其缘起、建设实践、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广东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充分强调了未来持续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在基本内涵、评价体系及实践路径等关键领域展开文献梳理和回顾,有效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的深刻内涵与特征,明确近年来学界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技术运用,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实践模式和对策建议,最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未来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2020年辽宁宜居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们开展了"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工作,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为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调查逐渐明确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从而制定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路径。这一研究成果为其他省市农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宜居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要按照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标准,建设美好乡村和美好家园。乡村振兴的要务是生态宜居,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参与到生态宜居的建设之中,充分地发挥政府基层党组织的稳定核心作用,通过和谐人文建设进一步构建生态宜居家园。具体来讲,构建生态宜居家园要实现保护环境,实现农耕文化的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首先,分析了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生态宜居建设中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乡村生态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松江区新浜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党建为引领,村民参与为支撑,形成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浜特色做法。一、新浜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做法(一)深刻认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迷你小镇,是当前新浜镇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对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实现生态宜居、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演进趋势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有利于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生态宜居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对于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并结合非参数估计中的Kernel (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考察。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考察了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地区差距。[结果](1)大西北、黄河中游以及西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两极或多极分化趋势明显;(2)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地区差距,但总体上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3)对于地区内部而言,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地区的差距最小;就地区之间来说,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与西南地区间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较大,西南与长江中游地区间的最小;贡献率结果显示,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始终大于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地区间差距成为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结论]未来乡村振兴对于生态宜居的建设在关注地区内部差异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寻求区域间差异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8.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目标之一。徐州市在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本文以徐州市七个涉农区县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为研究案例,根据影响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主客观因素,选取了四十项指标构建徐州市生态宜居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了权重,对徐州市七个涉农区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乡村的生态宜居性与城市距离远近基本呈负相关变化,较偏远市县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两方面比较薄弱,而近郊区县乡村受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因此近郊区县应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对重污染企业严格落实达标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远郊市县要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中心,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以推进和提升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农村个体及组织缺乏主动开展环境治理的内在动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缺乏生态优先的理念,生态环境治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本文基于此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基本取得胜利,乡村发展进入新形势,这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大新县为例,从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城镇容纳转移人口能力、建设生态宜居村镇3个方面,对大新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和"强、富、美"的总任务,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行动指南。产业兴旺是经济建设的核心,生态宜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乡风文明是文化建设的主线,治理有效是社会建设的基石,生活富裕是政治建设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未来30年的重要行动指南,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贾晋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系统深入地解构与阐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2023,(9):37-38
<正>近年来,王家沟村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统揽,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主要载体,作为建设和谐农村的有效途径,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领、队伍建设等方式,持之以恒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低碳经济是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垦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几年,黑龙江垦区将把建设低碳型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以低碳节能高效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建成低碳型现代化大农业生态示范区作为主要任务,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思路应立足于湖北省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湖北省当前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有大宗矿产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自然资源消耗强度过高、"三废"治理不充分等方面。这些问题的集中发生,已影响到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湖北省应采取措施,以解决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为重点,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协调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生态文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首先,本文从要素流动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乘数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资本",从生态宜居的重点和落脚点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态宜居的"必要条件",从劳动替代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包容性增长效应以及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其次,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方式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别,全面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立法规划、资金保障、建设管护、配套制度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科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供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统筹各方力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以新兴县水台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为研究案例,深入分析“党建+金融”模式具体实践,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支持、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提供经验和启示,以期为同类型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绿树茵茵,白鹭翩翩,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美丽庭院错落有致,村庄点缀在碧水间,美丽生态乡村入画来。2022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扮靓颜值,让农村更干净整洁、更文明和谐、更生态宜居。全市以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为契机,采用“组团式推进、片区化治理”方式,一体化推进农村区域治水、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确保做一片、成一片,加快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探究辽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章选取大连东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和网络问卷调查、相关人员采访等方式对我省红色乡村旅游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辽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了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设计策略,从而提升红色乡村旅游的服务体验,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希望能够对推动我省旅游行业服务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讲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似曾相识,因为十二年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提出新农村建设,当时也提了五句话。那时候叫生产发展,现在叫做产业兴旺;那时候叫生活宽裕,现在叫做生活富裕;那时候叫管理民主,现在叫做治理有效;那时候叫村庄整洁,现在叫做生态宜居;只有乡风文明这一条仍然坚持下来。显然,党的十九大  相似文献   

20.
森林小镇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经验和理论,在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建设理念不够成熟、规划不够科学、定位不准、社区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兼具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在建设中应把握时代精神、立足地方实际,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林业特色,把森林小镇建设成为依托森林资源、生态优势的宜居、宜游、宜养的集中居住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