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3年前,新疆可利用的7.2亿亩天然草原中,8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近40%严重退化,部分夏牧场、冬牧场因为超载过牧,草地生产力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保护工作成了大事。而今,新疆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0257万吨,较上年增加6.9%,全疆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0%,较2012年增长4个百分点;主要牧区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9%,较2012年下降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生态退化现状,研究运用不同干扰程度的围栏封育、震动深松、浅翻轻耙、施肥(沼气化废弃物)和人工草地等草地植被恢复技术进行生态恢复,通过监测结果表明各种恢复技术对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植被盖度、高度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人为扰动改善了土壤结构,植被凋落物增加,导致土壤呼吸作用加强,CO2排放通量增加,但由于植被碳固定的增加率远高于土壤CO2排放通量增加率,因此,生态恢复技术的实施增强了盐碱化草地碳"汇"功能,并且随着生态恢复技术中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这种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全国重点草原牧区,草地占国土面积的28.83%,全区超70%的畜产品来源于天然草地。 该文基于2002~2004年新疆草地调查数据、2006~200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考察和调研数据,研究新疆草地畜牧业背景、现状与问题,探索新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家畜数量增加了3倍。1980年以来天然草原普遍发生退化,草地面积缩小10.77%, 草地生产力下降5%~10%,优质牧草产量下降30%~70%。在此前提下,提出新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思 路,即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协调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关系,在绿洲及其 它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以优质、高产人工草地为基础的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逐步将畜牧业生产从 平原荒漠草地和山地草地向绿洲转移,最终使绿洲成为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心;使平原荒漠草地和山 地草地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草地植被,达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同时实现放牧畜牧业到现代化畜牧业的战略性转型,建立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创新性畜牧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启动实施,三江源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草原鼠害防治,鼠害猖獗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个别地方"鼠进人退"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促进草地生产力提高。据监测结果显示,防治区植被总盖度增加17%,草地总产草量提高7.87%,约挽回牧草损失22亿公斤,相当于105.44万羊单位的年饲草量。二是增强牧民保护生态意识。广  相似文献   

5.
兵团农十三师红星一牧场地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牧场.全场草地总面积369.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62万亩,荒漠与半荒漠草场占83.7%.按第一次草地普查载畜量计算,全年牧草可饲养5.8万只标准畜.但近年来,大面积草场退化、沙化.每年以0.77%的速度减少,实际现有牧草全年饲养量最多在4.5万只标准畜.因此,加强草场建设,遏制草场退化,尽快恢复原有草地植被面貌,改善草场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草地是牧民基本的生计资产,也是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然而,严重的草地退化威胁着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维持高度可变的、脆弱干旱环境中的自然资本是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牧区的主要牧业制度变迁,分析其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探讨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如何在不减少草地自然资本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研究揭示,牧业制度变迁通过"分畜到户-牲畜增加-公地悲剧"、"分草到户/草地确权-草地细碎化-围栏陷阱"以及"三权分置/草地租赁-不完善契约/产权不安全-草地过度利用"三条路径影响草地退化。"交互规模"理论解释了草地细碎化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面上调研资料、定点观测数据以及自然试验证据支持了以上假说。研究表明,采用适合地区特点的确权方式、规范草地租赁市场以及减轻草地细碎化从而提高"交互规模",可更好地平衡牧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草地-牲畜-生产性资产-水资源",促进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草原曾经带给人们的美好记忆。如今,过度放牧和连年刈割撕破了这幅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植被盖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优质牧草比例低、毒草比例增加等一个个挂在牧民人嘴边的"生计问题"。生态学家方精云有一个宏伟而颇具诗意的设想:把90%以上的草地都"圈"起来养着,只开垦剩下不足10%的耕地,种出优质的饲草,一方面喂饱牛羊,进而丰富人们餐桌上的肉类食物;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草地之忧     
一直以来,由于滥垦滥挖、超载过牧等导致我国北方草地资源逐年退化,面积口益萎缩,生境恶化.其中,"三化"(退化、荒漠化和盐碱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仍在以66.7万公顷的速度发展.此外,草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也在加剧,仪内蒙古自治区水上流失面积就达1800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15%,每年损失的氮、磷、钾肥约1000万~1500万吨.草地的大面积严重退化,小仅导致草地植被破坏和畜牧生产力下降,而且还造成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围封条件下植物群落中物种变化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解释退化草地在不同围封阶段演替规律。方法 文章以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随机采样方法,调查群落生物量、植物物种种类、密度、盖度及高度,探讨时间尺度封育状态下的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1)封育措施显著增加了群落盖度,比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13.79%~114.75%,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盖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而封育措施对群落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2)封育显著增加了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禾草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较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66%~887.3%,禾草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地下生物量在监测年份下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封育措施可以提升植物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封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但退化草地在长期围封后,应进行适度利用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采石场是受人类强烈干扰形成的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对其进行植被恢复的研究成为目前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总结了北京地区采石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植被恢复经验不足、生态环境恶劣、植被恢复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是制约北京地区采石场植被恢复的瓶颈,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北京地区采石场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草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世纪难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程度的草地为1.3亿公顷(包括沙化、碱化),而明显退化的草原正以每年0.2至0.3亿亩的速度不断扩大。另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有1333.3万公顷农田受到风沙侵袭,每年草原沙漠化、盐渍化达67万公顷。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特别是把发展牧草养畜,推动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到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草地超载、退化日益严重,各地为维持草地生态平衡,积极开展草地改良工作。研究不同技术措施组合下的草地改良效益分摊系数,可为各种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草地改良效益分摊计算方法,在对不同类型草地的灌溉和其它技术措施的分摊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草地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建议值,可供各地区草地灌溉效益分析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旺生 《中国农史》1998,17(2):79-85
本文详述了近代中国有关牧草科技的引进及发展概貌。主要内容包括:(1)近代国内外对中国草原和草地的考察和研究;(2)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3)优良引进牧草的栽培试验研究;(4)牧草的育种和贮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牧草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机械化手段改良退化草场的技术,包括牧草免耕松土补播和撒播镇压式播种2种形式。通过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传统撒播镇压式播种这两种技术模式在有无喷灌条件下牧草补播效果的对比,评选出最佳的牧草补播机械化技术方案。通过播后产草量测定得出,运用免耕松土补播技术比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出苗率提高157%,而且在免耕松土补播技术中,有喷灌比无喷灌出苗率又高出80%,差异性极显著。对比结果表明:"牧草免耕松土补播及喷灌技术"治理退化草场具有效果好、生态效益高、操作工序简单、缩减劳动力、机械化程度高的优点,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退耕还林还草35.8万公顷。年平均为3.58万公顷,并要求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养畜结合起来,采取现代化养畜手段,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开发,这一重大举措为持续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加快建立高产人工饲草基地。是促进我省畜牧业科技进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为此,现将环青海湖地区优良牧草建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通榆县新华村沙碱化土地的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沙、碱化土地应以种草种树等保护生态措施来治理流沙,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半流动沙地,建立适宜比例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及利用沙平耕地;应以发展经济林果(葡萄)、药(甘草)来利用沙地;应围建草库伦,抚育更新碱地草原,种植穇子、羊草发展人工、半人工草地;应采取种稻措施治涝,改良闭流区盐碱地,利用排水养苇养鱼。通过采用上述措施,新华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国土得到了治理,该研究为白城地区沙碱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探索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 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 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 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药挖药,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 上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牛羊数量逐年增多,草地负荷加重, 亦导致了植被破坏和植被覆盖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松嫩草原是我国东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因过度利用致使该区盐碱化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区域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开展针对该地区的植被理论和恢复技术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总结了数年来在该地区生态恢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工作,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碱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人工促进与生态制剂恢复模式和集成技术,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五莲县林果业发展初步做到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发展。1993年起对全县低劣品种果园进行嫁接改良,目前全县苹果优良品种率达到85%;残次林改速生丰产林4万亩;劣改优板栗园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全县林产品加工能力占总量的40%以上;林产品商品率达85%以上。全县22个乡镇全部办起了文化技术学校,90%以上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技术业余学校;全县8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将实施一项规模浩大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该计划通过引进、组装、推广一批行之 有效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模式,达到增加西部农村能源供应量,遏制植被破坏,促进农 民增收的目的。这一计划实施后,西部地区农民生活用能效率将大大提高,优质能源占50% 左右,农民将在原有基础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到2010年,全国生态农业县将达到300个 ,覆盖面积3亿亩;全国人工种植草地、改良草地面积达到9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5%。 西部地区的每个省区将重点建设1至2个农业示范县。西部150个县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建设以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