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偷税犯罪法律制度主要是由199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和199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二百零一条两部分构成。《税收征管法》初步建立起我国惩治偷税犯罪的法律制度,而《刑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税收犯罪法律制度。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的税收犯罪法律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实施后,黎平县农行及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新《刑法》在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里用31条内容规定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  相似文献   

3.
姜敏 《金卡工程》2009,13(12):72-73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在批判封建刑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刑法体系。在《论犯罪与刑罚》中,贝卡里亚继承了启蒙思想家的理念,呼吁刑罚之人道和宽和,使其刑法思想体系弥漫了人文气息。《论犯罪与刑罚》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二)》),《意见(二)》第七条规定,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实施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等行为,可以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帮助”行为。《意见(二)》第九条规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而提供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等支付结算帮助,数量达到5张(个)以上,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点集粹     
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建议一、建立健全反洗钱法规。实施《反洗钱法》,适时修改刑法有关规定,扩展洗钱犯罪范围及打击洗钱犯罪对象的范围,为打击、惩处洗钱犯罪提供有效的法律武器。二、加强反洗钱业务培训,壮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本次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多项犯罪规定,其中对《刑法》第191条洗钱罪也做出相应修改,主要是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种类,将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和收益纳入洗钱罪的范畴,以进一步加大我国对洗钱犯罪的刑事打击和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7.
张炜 《中国金融》2007,(1):51-5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6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六)》)。本次修正案的内容涉及多项犯罪规定,其中对“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规定也作出相应的修改,主要是扩大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种类,将清洗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和收益纳入洗钱罪范畴。这一修改不仅有助于加大对洗钱犯罪的刑事打击和惩罚力度,而且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何婉如 《金卡工程》2009,13(11):70-71
“着手”一词由贝卡利亚在其名作《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明确提出,并把它与犯罪未遂相联系。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首次把“着手”一词法定化,后1871年的《德国刑法典》予以继用。此后,大陆法系各国的刑法典,在规定犯罪未遂时,也都采用了与《法国刑法典》相同或相近的表述,把着手实行犯罪规定为未遂犯必不可少的特征。我国刑法第23条第一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犯罪的着手作为未遂犯的特征,它不仅是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标志,还对衡量正当防卫是否“适时”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理论上对犯罪着手进行界定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所谓银行卡犯罪,是指利用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信用卡实施犯罪,包括银行卡诈骗和伪造银行卡等行为。由于我国1996年修订刑法时,当时的行业管理办法还是《信用卡管理办法》,银行卡这一名称是在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时才正式启用的,所以借记卡犯罪理应纳  相似文献   

10.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称新刑法),已于去年10月1日施行。新刑法共10章,452条,比1979年制定的刑法增加了260条,是一部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新刑法在吸收《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基础上补充规定了一系列新罪名,为打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贷款是由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而形成的。尽管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但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贷款诈骗不作为犯罪处理显然不合适。合理地解释刑法,并充分利用刑罚手段来处理单位贷款诈骗案件,有利于挽回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文小梅 《金卡工程》2008,12(10):21-21
自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把单位犯罪列入到了刑法典,这也一直是刑法发展的趋势,比起自然人犯罪来说,单位犯罪出现发展都较自然人犯罪晚,这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单位犯罪是社会发展客观形势现象,光从个人即自然人犯罪(其核心是刑事责任能力)理论来分析单位犯罪主体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研究单位犯罪主体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涉税犯罪规定做了重要修改。从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以下简称79《刑法》)到1997年《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我国的涉税刑事法律制度,经历了不断摸索和完善的漫长过程并逐步成熟。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涉税刑事立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
刘闽浙 《福建金融》2022,(12):57-62
《刑法修正案(十一)》(下称“《刑十一》”)对洗钱罪法条进行了重要修订,为加大惩治洗钱犯罪力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刑十一》实施一年多来,司法实践中对洗钱罪认定的相关法律问题尚存在不同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惩治洗钱犯罪的效果,亟待通过修订配套司法解释加以解决。文章梳理了《刑十一》对洗钱罪条款的修订,剖析了《刑十一》实施以来审理洗钱罪司法实践存在的争议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修订完善洗钱罪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洗钱(Money Laundering)一词源于美国,顾名思义就是将"脏钱"清洗"干净",其实质是将非法收入合法化。洗钱罪是近二三十年来在各国刑法和有关国际公约中逐步规定的一种新型犯罪,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专门法律予以严惩。1997年3月,我国修订后的《刑法》正式增设了洗钱罪,其后几年间通过刑法的修正、反洗钱法的实施和一系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反洗钱体系基本建成,对遏制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会计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等违法犯罪案件频发,不但严重损害了国家、公众利益,威胁到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成为犯罪分子湮灭证据,掩盖违法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的重要手段。《刑法修正案(一)》第1条将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严重违法行为增设为单独的犯罪,为《会计法》的实施提供了参照的刑罚条款。由于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犯罪是刑法新增的罪名,目前尚无相关的司法解释。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法律依据及其犯罪认定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有效杜绝和依法惩治会计违法犯罪,切实维护会计工作的秩序。一、隐匿、销毁会计资料违法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刑法》已于9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各级行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新《刑法》的组织学习,使广大员工懂法、守法,尤其是要熟知关于金融犯罪方面的条款。把规范经营规范管理升华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严禁在新时期我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给农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就将信用卡诈骗行为定义为独立犯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相关规定被纳入196条。依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手段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将“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增加为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lt;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gt;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的含义。其解释如下:《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该解释明确了《刑法》中“信用卡”的含义,统一了司法机关对信用卡类犯罪的认定和惩处标准,加强了对银行卡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成都科研项目《网络支付犯罪之刑法规制》正式立项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日前揭晓,成都市检察院与青羊区检察院联合申报项目《网络支付犯罪之刑法规制研究》获正式立项(立项编号WLWH1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