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经济实力。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衡量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来对我国各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增强我国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内其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论:按照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将空间布局内的五大区域进行划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并提出提升各个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可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概念,本文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做了计算,结合石河子垦区工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对垦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状况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垦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化工制造业、纺织业和电力能源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巩义市为例,研究了快速发展县域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推进到县域层面.本文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背景出发,构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巩义市和郑州市制造业竞争力得分,然后依据计算结果,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对巩义市产业竞争力做一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竞争力视角的中国制造业系统升级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造业升级与制造业竞争力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造业系统升级是构成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对其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竞争力视角分析制造业升级战略,制造业系统升级与竞争力层次有对应关系,即制造业竞争力是分层次的,这些层次是由制造业企业、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叠加而形成,构成竞争力体系。因此,要提高制造业竞争力,首先需要由企业的工艺与产品升级作为微观基础;其次需要由产业价值链的功能升级作为中观支撑;其三需要整合区域资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实施宏观调整。  相似文献   

7.
综合评价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是国家调整食品制造业空间分布和改善管理的基础。本文在研究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G1-法对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获利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风险抵御竞争力、社会贡献率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系统协调模型和双激励控制线动态信息集结法对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均衡度与轨迹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且发展均衡度较差,除少数省份外各省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但是,从过去五年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均衡度总体上有一定的提高,并逐渐向山东、广东和河南等食品制造业强省集聚,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财税扶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关系到辽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后劲。本文借鉴产业竞争力分析的一般框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通过建立评价我国区域性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排序,并将其与先进省份进行比较,从而明确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的财税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内各具体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是涉及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及资源投向等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是否正确的关键支撑因素。传统对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和指标体系设计无法帮助决策者形成对区域相关产业竞争力及其所处战略地位的直观印象。本文构建了基于产业吸引力、相对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分析模型作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直观分析工具,并在所提出的三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武汉钢铁产业的发展分析,对武汉钢铁产业的三力指标分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武汉钢铁产业三力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武汉钢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竞争力从产业层面进行研究,才有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即将加入WTO也要求国内各地区必须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本文提出和评价了研究跨国公司对投资地产业竞争力影响的5种方法,并以浦东新区为例,运用竞争力系数方法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浦东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偏离-份额法与西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及其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偏离 -份额法是一个在国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被普遍使用的方法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本文运用该方法在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做出科学评价的基础上 ,确定了西安未来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新疆区域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重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宏观及微观制度环境、发展新技术产业等措施来提升新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戚悦  张晓艳 《经济地理》2011,31(2):201-205,211
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产业集聚的判别及其竞争力的规范性框架研究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以云南省为例,通过比较分析产业贡献率和主要行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判断出云南省产业聚集最有可能产生于工业行业,随后基于GEM模型量化的三级(共23个指标)工业产业聚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出提高云南省工业集群竞争力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放度的结论,为云南省工业产业聚集科学统筹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喻言  庞舒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02-203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以华容县纺织业为例,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华容县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升餐饮业竞争力日渐引起政府重视,但此类研究仍然停留在描述阶段.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需求因素、支持因素和规模因素是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因素;综合驱动型、需求驱动型、支持驱动型、规模驱动型和综合非优型则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伶 《技术经济》2010,29(4):22-25
本文从技术含量角度,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日韩三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都有所优化;我国依然在中、低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日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China witnessed an increase in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a decrease in strength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 strength, explores how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varying reactions unde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employs theory to explain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se reactions. It is found that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an help to strengthen China’s glob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on that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improve that competitivenes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ijie Jingji 世界经济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2006(5): 12–21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industry transfer are discussed. Through analysis it can be found industry transfer will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t is found that industry transfer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juvenate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20.
陕西工业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陕西支柱产业作为陕西产业系统的主体和骨骼、作为陕西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能否带动陕西实现工业强省战略.本文以1998-2002年陕西八个支柱产业所涉及的22个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变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技术,分析陕西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陕西八个工业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整体产业竞争力较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竞争力,产业带动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陕西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