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辑部纪事     
打工仔想和杂志成为知心朋友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黑章村一组村民周树林来信:我在外地打工,见到你们的刊物,看后觉得是农民的知心朋友。其中“村治咨询”栏目,让农民有话就说,有难就问。我是一个来自一穷二白之地的农民,我们这里也有许多“坏现象”,有冤无处喊,有冤无处申;干群关系成了“油水关系”,老百姓这样形容干部——“要想富,当干部”。我想和贵刊交个知心朋友,谈谈心,不知道愿意不愿意?从周树林读者简短的来信,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一身正气的人,同时对现实问题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是个比较有思想的人。编辑部很高兴交到这样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谁愿当农民     
白纸黑字敌不过铁的事实:“农民负担从来就没见少,谈何反弹?50公斤稻子不到50元,一亩地要上缴380元,加上种子、农药、化肥钱,就算起早贪黑不算钱吧,你算算账,这地好种不好种?”如今我还听说,收“三提五统”,也有了专业的“执法队”……说到“依法而治”,我想到一个朋友曾经有过疑问:“为什么没有农伤事故?”“为什么农民没有退休金?”法律是只有工伤事故,只有工人和国家公务员才会有退休一说的。至于农民,既没有“农伤事故”,因务农而伤便属于自己倒霉了,也没有“退休”一说,自然也不能有退休金,就是见义勇为负伤了,是否能够在民政…  相似文献   

3.
“农民花钱买文件”有感近闻某地一位农民听了干部宣讲政策,拿出5元钱,要买这位干部手上的红头文件,并说:“这文件上说的尽是农民关心的事,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听到这件事以后,笔者深有所感。据了解,在一些农村中,过去曾起过重要作用的有线广播喇叭现已所剩无...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一位农夫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几亩在城郊的地,他用这些地种粮食采养家糊口,与乡邻们过着同样清贫的生活。三年后,由于二十公里外的地方发现油田,城市变得热闹起来,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许多外地人涌到这里,这位农夫所在的城郊出现条条宽阔的大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城郊的农民们纷纷转让土地,有进城去打工的,也有做小买卖的,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这位农夫却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放弃田地,他对妻子说:“其他活几我都不在行,只有种地是我的专长。我希望能一直守着它……”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纪事     
“全体村民”不满乡政府替他们选干部甘肃省高台县某村“全体村民”来信说:我村在换届选举中,群众对前任支部书记意见较大,要求重新选举一位能为大家办事的支书。但是,在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都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平南镇何 梁村农民来信称:2003年春,镇政 府一位副镇长来村里用广播宣读了 镇党委、镇政府对我村村干部的任 命。既没有事先给村民“透风”,也没 有召开村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用一个故事告诫民企老板:80年代初期,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小偷小摸,寒冷的冬季里有一天突然有人说村子池塘里有很多鱼.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2007,(4):79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布朗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布朗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布朗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相似文献   

9.
去年,某村群众因对村组干部随意加重农民负担不满,齐心拒交集体上缴款,村干部就组织小分队上门“做工作”,见效果不佳,又动用法院出传票,把农民关在乡政府,并组织公安人员和法警上门抄家,牵走农民的猪、羊,搬走农民的电视机、缝纫机等物作上缴抵押,搞得鸡犬不宁。村组干部说:“现在的‘刁民’越来越多,实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农民上缴工作难度已越来越大,一提起农民费用的收缴,不少干部抓耳挠腮,皱眉头,以至有人说:“天下第一难事不是计划生育了,而是上缴提留工作。”1999年,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农民上缴工作也应该开创一个新局面。“三提五统”.难!难!难!一位农民如此发难村支书:“我要你跑10趟,你跑9趟也甭想让我缴钱”。这位书记果真先后10次登门,最后一次含着眼泪弯腰拾起了这个农民扔在地上的上缴款。这是发生在江苏省滨海县某村的一幕。王彦、韩立坚两位作者给本刊来稿反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上缴难呈日益加剧的趋势。我…  相似文献   

11.
私企老板说:我要工人,不要工会。中学校长说:我要教书匠,不要教育家。贫困村村主任说:我要农民,不要“刁”民。农村教师说:我要工资,不要集资。西部儿童说:我要做学生,不要做学徒。“要”与“不要”@巢东平  相似文献   

12.
“做不好”与“不做好”看似一位之差,反映出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事情起源于90多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原机械部老部长沈鸿与一个亏损企业工人的一次对话。工人向沈老诉苦说:“厂里发不了工资。”沈老问:“为什么发不了工资?”工人回答:“产品卖不出去。”沈老又问:“为什么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严海云一年前,组织上调我到审计部门工作。一位前辈不无关切地对我说:“那可是个清水衙门,也是个得罪人的地方呀。”经过一段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其中的含意。审计工作繁重、清贫、又不易被人理解。初次审计到成都,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旅途劳累后,稍...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就特崇拜公社干部。那些公社干部们十分厉害,大队里的大小杂事一落到他们手里顷刻便解。老百姓们一口一个“某同志”,恭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年幼时耍脾气哭闹,大人们一句“公社某同志来了”,我便哑然噤声,鼠见了猫般地服帖。时光轮转,如今,我也当了整八年的“公社干部”,只不过现已改称为“乡镇干部”了。虽然还未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境界,也不至于“八年了,别提他!”那样不堪回首,但是,八年来我确实感悟到:如今的乡镇干部当得不轻松!乡镇工作的对象是农民群众,面广量大。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上级布置的每…  相似文献   

15.
近来,新闻媒体不时呼吁,要为农民工改称呼,认为“农民工”的称呼是一种“身份歧视”,不如改为“劳工”或“员工”等。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打工,过去叫“打工仔”、“打工妹”,如今叫“农民工”,这本身并非是身份歧视,就像军人、教师、干部、工人、农民一样的身份不同而已。身份本身不带有歧视性。将农民工改为“劳工”(劳动的工人)、“员工”(企业的员工),这与“农民工”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去掉“农民”二字,也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真正身份。就像军人、教师、干部、工人、农民都可以叫做“公民”一样,但并不能因此改变…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纪事     
村委会干部与“老友”重逢山东省东平县银山镇铁山头村村委会干部杨传珍来信:我喜爱《乡镇论坛》杂志。2000年至2002年我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它是我身边须臾不离的法宝。可惜,两年多积攒的刊物,在一场人为的灾难中全部丧失,好不让人伤心。最近又从一位在乡镇工作的亲戚手中得到了2004年以来的20余册,为此欣喜异常。不到50个页码的薄薄一册,容量却如此之丰富,真实性、可读性却如此之强烈!有这么一份杂志真是亿万农民的福分(只是实际能读到它而感到受益无穷的农民朋友太少了)。从内容到形式,我都能体会到采编者们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及他们所…  相似文献   

17.
市场竞争无定法,当许多厂家感到生意难做,市场难寻时不妨“回头看看”。巧借“上帝”抱怨去年“3.15”期间,有位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原来,这位农民用洗衣机洗土豆和红薯时,出水的管子被泥巴堵塞了。“投诉”反馈到海尔集团后,该厂及时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用一个故事告诫民企老板:80年代初期,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小偷小摸,寒冷的冬季里有一天突然有人说村子池塘里有很多鱼。  相似文献   

19.
语丝     
“现在有种说法:教育改变命运,其实在很多普通家庭中,特别是农民家庭中,是因教致贫,所谓优质学校只令有权势者受益。”——首创“无差别教育”概念的江苏省徐州市市委书记徐鸣如是说“人生在世不一等,富的富来贫的贫。我这几十年,看到一些人被打下去又翻起来,过得比我这个棒棒还累。我觉得我富裕。”——手拿一根扁担即“棒棒”,游走在街头巷尾,以帮人扛、抬重物为生的潘和林,近日成为“重庆第一棒棒”“取消农业税前,群众说不解决问题就不交农业税,干部跑得比啥都快,如今农业税没了,干部就不理群众了。”——河南一农民说语丝…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常听到一些干部说,有些农民不会民主,给他民主他都不要。也听到有的村干部说,一个村都是顺民,什么事都好办,要是有几个刺头儿,准能把你气死。干部希望农民都是顺民,许多农民也甘作顺民、良民,口口声声说,咱可是好老百姓。其实这都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是国家法律,应该共同顺从的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而不是顺从于某一个人或某一种势力。“顺民”、“良民”、“子民”这些说法,都是过去封建社会的观念。封建社会是皇帝老子说了算,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是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