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洁 《魅力中国》2013,(28):166-166
随着升学压力的日益加重。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性被急功近利的写作模式、写作技巧所掩埋,而要想改变当前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厦写作教学的盲目性,就得从教师的教学活动着手:首先。教师要形成鲜明的作文教学理念,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下开展学生。理、年龄特征所能承栽的作文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搪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设计自己的作文教学活动;再次。独具特色的作文评语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这样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沈玉林 《中国经贸》2009,(22):245-245
从研究网络写作思维的特征入手,会发现有区别与传统写作的思维特征的特殊性,思维其发散性更强,思维其分割组合性比传统写作有所减弱,这种方式更为包括职教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所接受,所喜欢。这种思维特征,既能适应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让学生愉快地表情达意,又能促进其发展,因此,作为教作文的教师应该考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写作习惯.通过网络写作实现“作文”成材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甘惠怀 《魅力中国》2010,(17):247-248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5.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3,(31):158-158
作文训练应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文章具体分析了几种训练形式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惠显荣 《魅力中国》2013,(11):240-240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劳动。然而,在我们的写作中,面对鲜活的生活,学生作文却内容空洞,套话成篇,千人一面,众口一腔。数千人在考场上同时作文,作文大同小异现象屡见不鲜,难得出现几篇作文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来,这种状况令人堪忧。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由此可见,写出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俗话说:文贵出新。作文有新意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么,作文如何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创新呢?  相似文献   

7.
葛春艳 《魅力中国》2013,(16):168-168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习作热情。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语言、选材、立意、表迭方法等方面入手。师生共评。力求从中让学生感悟作文的美和乐趣,使他们内·心产生写好作文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方春霞 《魅力中国》2013,(34):128-12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9.
夏国虎 《魅力中国》2010,(24):128-128
现在作文理论比较让人眼花缭乱。但缺乏操作性,我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少一些名词术语,多一些实例参照。二、少一些条件限制,多一些自由写作。三、少一些理性评价,多一些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10.
谈语文写作     
李碎珠 《魅力中国》2013,(32):135-135
如何教学生写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摆在广大语文老师眼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个人,结合自己的一线语文教学,也进行了不断探索也实践。下面.我就给合本人的作文教学实践,就谈些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朱会英 《魅力中国》2014,(23):208-208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智力活动,要写好一篇作文,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存、一定的思想修养、一定的写作技能。因此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多方面的积淀。作文训练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已成为了普遍的共识,这种尴尬现状不仅使得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力不从心,更是慢慢耗尽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于是老师厌教,学生厌学,抵触情绪漫延。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固守作文教学这块阵地呢?我想,以片段训练的形式加强学生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正面作战,灵活运用片段作文训练,能化整为零,化被动为主动,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于无形中渗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作文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一个关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其中要突出几个环节: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指导观察,积幂写作素材;三、从读学写,模仿写作结合;四、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思维;五、同伴互助,指导习作修改;六、呵护信心。多种形式鼓励  相似文献   

13.
崔素钦 《魅力中国》2012,(32):138-138
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学生之所以视作文为畏途,对作文不感兴趣,与这种教学模式的陈旧不无关系。其实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文章时作者常处于一种激烈亢奋状态,在激情中行文,文如泉涌,一气呵成,紧凑绵密,摇曳生姿;相反,在没有激情的状态下“挤”,文,则思路堵塞,语句枯燥,文章呆板,甚至难以写下去。学生写好作文,平素要多积累,多练,多写,多思考,多总结,这些固然重要,但如果老师在日常的作文指导中能够通过某些有效途径撩拨学生的情思,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使他们在拿到作文题目后产生强烈的“我要写”的表达愿望,那么,对于学生更快更好更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孟样华 《魅力中国》2011,(10):69-69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作文教学的艰辛和困难。初中生疏于写作,害怕写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感到生活平常,无东西可写,或心中有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每次写作不是随心草就,就是应付了事,或者抄写书报,哗众取宠,真正能够写出点内容.写出点文采的实在很少。事实上学生心中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发掘。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变老师“逼”我写,为我要自己写;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并且有创意有个性地去表达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石海珍 《西部大开发》2011,(12):114-114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思想发展的最佳形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多动笔,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让他们不拘形式地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尚建敏 《魅力中国》2014,(5):232-232
文字浸润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文学涵养了一辈辈人的情操。但长期以来,不少的学生畏惧,甚至讨厌写作文,其根源在于对作文缺乏兴趣。针对学生写作实际,我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水平。下面是我粗浅的做法。首先,我认为写作得让学生有成功感教育不等于爱,但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在作文上也是如此。他写出作文来,教师对此不置可否,不赞扬也不批评。学生也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去做。教师要及时发现作文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也要及时表扬。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得到肯定他会“不顾一切”走向成功。比如一个学生写道:清照在这氤氲的香气里彷徨着,心该归向何方?这里氤氲用的好,我趁机说:“你的词汇量很丰富,老师期待下一回有更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彭冀 《魅力中国》2010,(31):406-406
许多初中学生畏惧写作,逃避写作。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常规的作文教学还是表现出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写作的兴趣等弊端。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实施作文教学改革,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尝试着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李志英 《魅力中国》2011,(3):197-197
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该通过恰当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这四方面的能力,而写作在这四个方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写作技能至关重要,因为,写作本身也是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其他几项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魅力中国》2013,(29):157-157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生硬、空洞无物、改头换面等现象,学生提起写作就会哀声叹气。有的学生虽然读了许多书,写了许多文章,对写作仍无兴趣可言,不知情感如何表达?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我认为加强小练笔训练,让学生满怀希望走进生活,充分获取写作素材、发挥联想与想象,是写好文章的最佳途释.  相似文献   

20.
王海兰 《发展》2009,(3):111-111
一、“读改”是基础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读改”。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读自改,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教师听,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形成的语感,针对写作过程中的“过失性语病”,如:漏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进行修改。这时教师的“听”,只是在学生“读改”过程中起陪衬作用,不用对其听到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