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于汉维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汉语成语在恰如其分的翻译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使译文的成语保持原文的形象性,感情色彩,民族和地方特色。汉语成语的维译技巧包括加词法、减词法、引申法。  相似文献   

2.
封晨 《黑河学刊》2011,(8):30-31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字凝练,意义深远,表达生动。成语不仅仅应用在书面语言中,也在口语中有广泛的使用。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世界渴望更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因此,成语翻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翻译成语之前,需要对成语本身进行研究并分类探讨,这样可以使成语翻译研究更加细致、系统。本文立足汉语成语的来源,以此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了成语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典故英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典故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凝固性 ,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多边文化交际的角度审视汉语成语典故的英译 ,分析异化的可行性 ,主张尽可能地采取异化的手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通过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对应问题,以解决翻译疑难,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孟洁 《黑河学刊》2014,(7):19-20
成语是社会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赋予了英汉成语的内在含义。与此同时,文化差异无形中增加了英语成语翻译的难度,可见,掌握有效的翻译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毕静 《理论观察》2002,(2):52-53
“意译”并不是真正地背叛原文 ,而是译者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 ,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 ,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规范。翻译是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7.
俄语成语承载着俄罗斯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而翻译并非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接与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递.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灵活地翻译成语、 调整结构,更能准确地将俄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准确地对成语进行翻译不仅能够真实还原信息所传达的内容含义,还能帮助翻译人员摆脱原信息的束缚,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成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篇的语言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衔接语法作为语篇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语篇语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能够感知到英语和汉语在语法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其差异性来正确地处理英语和汉语衔接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翻译者恰当地运用翻译的策略来达成译文翻译后的语义连贯畅通、 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9.
蒋少琴 《魅力中国》2013,(22):259-259,261
汉俄民族都是在特定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因而文化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作为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人类二者思堆又有其相同的一面,所以文化有其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在语言上时.汉语和俄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而二者语言的翻译也就有了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就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的成语来说说汉俄语言中的成语翻译。  相似文献   

10.
刘彦 《魅力中国》2010,(3X):188-18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在翻译中会出现语用失误,尤其明显地表现在口译中。英汉语用对比从语言和文化层面进行对比,使译者能从更高层次上加强对翻译的实际运用,对翻译,特别是口译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卉 《黑河学刊》2008,(5):46-48
语言与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这就决定了翻译具有文化交流的特性。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表达的各个层面,译者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特性与差异,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与文化信息。对文化成分的处理有多种方法,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翻译方法,在译文中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所以,在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和翻译基本原则及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讨论汉语成语在英译过程中如何利用语言哲学基本命题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成语的合理翻译,阐释了"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语言哲学观点。分析了成语的特点和常见的翻译误区,是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应用和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4.
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所以,在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和翻译基本原则及翻译方法,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语和汉语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各自包含着不同的习语。英汉习语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其翻译方法大致有直译法、借用法、意译法、直译意译兼用法以及直译加注法五种。在运用上述五种翻译方法进行习语翻译的同时,译者还须注意诸如英汉文化差异、民族和地方色彩以及褒义和贬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情况,而后提出基于生态翻译和比较文学理论,从跨学科角度编撰一部《建国后我国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发展史》,希望在丰富典籍翻译史研究之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翻译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白色"作为英汉民族共同的基本颜色词之一,大量出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它在习语中的文化内涵直接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本文分析了"白色"在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并分析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原因,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除了一般的翻译要求外,译文还应保持原文的瞬时性、特殊性、口语化等特点。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及生态,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字幕翻译有助于中国美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也是一种作用于语族之间的文化动力。商标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也是两种目标语的民族文化的交融。本文揭示了商标语与文化的深刻关联,并针对这些关联,相应地提出一些在翻译中适当的方法手段,以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20.
汉语习语的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根据模因理论,应注意汉语习语模因在异域传播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习语的核心模因和文化模因。为实现中国文化的完整传播,汉语习语的英译要动态处理,灵活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