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政治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跨国间的文化领域交流也紧随其后。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全球化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电影作为民族文化产品的代表,它的本土化问题则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电影本土化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芦世玲 《新西部(上)》2009,(7):136-136,135
传播学视野下的好莱坞电影在为公众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同时,也是美国进行全球意识形态宣传,实现其帝国梦想的有力工具.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认识到电影当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支配和"文化殖民"、"文化霸权"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作为国际语言的电影,是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传递信息和情感、民族文化输出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分析美国电影形象输出方面的特点,并探索其对中国电影形象输出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蒋宏 《东方经济》2004,(9):54-56
为了说好这三点启示,必须对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一选题感兴趣,与我们交大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5.
“熊猫”和“功夫”这两个100%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梦工厂包装成《功夫熊猫》。全球累计票房6.3亿美元。而《兔侠传奇》这部在兔年推出的本土功夫动画片,虽然在国内拿奖拿到手软,但票房成绩却只有“外来熊猫”的零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为例,探究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独到之处,讨论其对中国民族电影在走向国际化道路过程中所带来的启示。文章发现,民族特质是国家电影的灵魂和支柱,坚持民族电影本土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同时,他国资源也是中国民族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最后,坚持电影商业化更是中国民族电影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苏电影文化交流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展开的,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走过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无知到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中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作为一种别样风情,既丰富了苏联电影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人心中的标志.在电影中,俄罗斯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在客观上强化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张兴玲 《重庆与世界》2016,(46):112-115
多年来,好莱坞电影一度作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领跑者,在文化意识方面极力表达着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民主主义、拯救世界的天赋使命、普世价值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为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对电影文化价值的辨识,理性观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揭示了美国利用好莱坞电影这种非政治的娱乐传播形式,企图实现其世界文化垄断地位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万国博览会,美国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实验性.中国应承袭历史上的开明态度,学习美国等世界各国能为我所用的文化,对其文化糟粕需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强有力的传播手段之一,是文化传播的最佳宣传员.中国元素在苏联电影中表达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在融入中国元素的苏联电影中体现了中国建筑、服饰、自然、动物等文化元素.作为他者视野的表达客观上强化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电影文化的交流.电影人通过他们的创作,将精彩的形式和动人的叙事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电影用影像记录了那些故事、精彩画面和文化元素,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已成为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与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故事,只是因为导演是中国台湾人,便受到中国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在第85届奥斯卡评选中,该片以11项提名、囊括最佳导演奖等4项大奖的佳绩独占鳌头。该片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收获超过9000万美元。不过,对比中美两个版本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美国版本角色宣称宗教是黑暗的,而在中国,这一点被改变了。由于美国电影业越来越需要中国市  相似文献   

12.
刁豪亮 《魅力中国》2013,(14):76-77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中国电影应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坚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的特质,科学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这才是中国电影与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功夫熊猫》是一部将商业电影与美国主流价值观成功结合的典型范例,本文旨在通过《功夫熊猫》分析好莱坞商业电影主流价值观的输出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赵慧 《魅力中国》2011,(11):227-227
“贺岁”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意义。每逢岁末,唱大戏、逛庙会、皮影戏等传统的娱乐文化形式粉墨登场,体现了中国人喜庆、祥和、热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贺岁电影正是迎合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应运而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其一,贺岁电影迎合了大众的文化心理,喜剧的表现形式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大众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和追求幸福的文化需求。其二,贺岁电影介于“脱俗”于“媚俗”之间,和大众达成了共识。最后,贺岁电影作品叙事的都市化、大众化与大众对世俗人生的文化想象形成完美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16.
吴月  王琼 《理论观察》2005,18(6):34-35
美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宁柯维奇曾指出:“在20世纪,美国几乎所有 的重要的政治家都毫无例外地把文化因素考虑为其处理外交的组成部分;的 确,文化在他们决策中起着明显的,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美国的 文化外交开展分析和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美国的对外政 策,而且能够启发我们从深层次的文化视角来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电影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美国商业化文化的产物,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媒介。在不同时期,中国,印度,非洲和中东都起过陪衬西方的作用,或者是作为理想化的乌托邦,诱人和充满异国风味的梦境,或者作为永远停滞,精神上盲目无知的国土。然而,2008年6月,美国梦工厂与派拉蒙合作推出了中国味十足的《功夫熊猫》,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实现了中国形象的极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索南本杰 《魅力中国》2010,(29):250-250
本文通过观看藏族电影题材后,发现以藏族文化为题材的藏族电影之中的一些不足和个人觉得需要改进的东西,通过藏族文化与藏传佛教为讨论的核心,探讨和解决问题,弥补错误,给藏族电影以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藏族文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功夫熊猫》是一部将商业电影与美国主流价值观成功结合的典型范例。本文旨在通过《功夫熊猫》分析好莱坞商业电影主流价值观的输出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在国内看一场电影需要两毛五分钱,一本黑白“小人书”要三分钱;此时,在香港,唐季礼因为样子长得像学生没有做成演员,当了武行。 2005年。在国内看一场电影需要70块钱,黑白“小人书”成了古董,一本被卖到10块钱;此时,在内地、香港、好莱坞,唐季礼带着他的新片和一帮当红的演员乐此不彼地做着巡回宣传。现在,已被称为国际级导演的唐季礼在回忆当年时说,当时干了三年武行之后,感觉这行很有前途。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如何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