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可以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的资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着和谐思想营养,传统法律制度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环境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司法制度中也存在众多的值得我们探究的规范性的和谐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
刘晓 《黑河学刊》2011,(2):155-155
以孔子为集大成者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在封建社会,儒家教育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经典表述历来一直为中国教师所信奉,并在职业中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派由孔子所创。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其间受到外来佛教文化的冲击,在近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束然 《魅力中国》2011,(18):85-8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而在古代管理思想中,儒家管理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本文通过“仁”“和”两个方面,浅析了儒家的管理思想,并在现实管理中的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5.
郝世英 《魅力中国》2013,(17):120-120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家庭道德伦理思想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儒家学说主张家庭和睦,而维系这种亲和关系靠得是家族威望、家长权威下的孝悌观。这种思想极具代表性地体现在中国的四合院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儒家特色的民居习俗文化,探讨传统民居中蕴涵的儒家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蒙 《魅力中国》2010,(29):300-300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儒家仁学思想的内在的动力,孔子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使其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构建新时期的孝道文化的新内容,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谈孔子的理想人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有两个前提:一是人性论,二是天命观。理想人格必须具备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品德。  相似文献   

8.
徐程 《辽宁经济》2010,(6):96-96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中国正统的儒家仁爱观念为基础,提出了人类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这些思想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影响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置及运行。孔子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大同”“民本”“仁爱”“中庸”等观念的基础上,是我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作为儒家的代表任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表现尤为成功和卓越.儒家的众多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很多启示.通过研究儒家的教育思想,分析其主要特点,对于探讨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华飞  黄丹 《魅力中国》2009,(15):76-77
孔子的思想从古自今都受到各方的诸多关注,他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和继承,都在历史的演变中体现着辩证法的内在规律性,不断的显示出历史文化的自身所具有的真理性和应然规律性。而作为法律的学习者,自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孔子的法律思想,本文试图从孔子法律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影响三方面对孔子法律思想进行论述,以期加深对孔子法律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柏拉图法律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古代中西方伟大思想家的代表,孔子和柏拉图的法律思想在人性论、道德论、治国论等方面有着许多可比之处。比较研究他们的法律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远古社会以"养生送死"为原则的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到人们对人人各得其所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畅想,无不体现出社会保障伦理的思想.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孔丘和孟柯为代表的孔孟社会保障思想中更是具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思想精华,因此,研究儒家需要典籍<论语>、<孟子>中所蕴含的社会保障伦理思想尤为必要.本文从社会保障发展、调控、运行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便讨论儒家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现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仁学思想影响至深,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二千多年;荀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改造儒家的礼说,修正法家的法学,发展为礼法学说,成为后世封建正统学术的真正开山鼻祖,"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1]本文试从孔、荀丰富的儒家思想中探讨他们关于犯罪的思想.通过比较分析,粗糙地概括出孔、荀犯罪论的差异性和共通性,以期有助于领会中国古代犯罪思想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无讼"法律思想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法律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有实现天下无讼、和谐盛世的社会理想,"无讼"的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以贯之的司法理念.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无讼"思想的深刻历史渊源,挖掘我国民族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丁庆 《黑河学刊》2012,(9):114-117,119
儒家乐教思想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教育应将自觉地将儒家乐教思想纳入教育过程,重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不论是基础音乐教育还是高等音乐教育都要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作用,重视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极大地体现在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中国国民音乐教育的实施与落实也会从孔子音乐教育思想中得到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闫馨月 《魅力中国》2014,(27):80-8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刘开强 《魅力中国》2011,(10):343-343
人生哲学是涉及人生安身立命的问题,是有关人生目的、态度及价值等方面的根本观点。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中有很多涉及人生哲学方面的,其主要核心为孔子之名、孔子之仁、孔子之道,为学思想贯穿其中,这些方面也经为学而获得发展,形成儒家人生哲学中独特的孔子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8.
高勇 《走向世界》2009,(25):18-21
济宁的历史文化辉煌而灿烂.一般认为,济宁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文化的辉煌发展期:第一次是6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少昊帝一脉相承的东夷文化高峰,龙、凤图腾的肇始是其灿烂的文化标志;第二次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邾娄文化和鲁国文化,并由此造就了主导中国文化2000多年的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第三次是明清两朝的大运河文化,形成了济宁包容性颇强的多元化基调.  相似文献   

19.
刘晓慧 《魅力中国》2014,(12):15-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当作偶像崇拜,高度神圣化符号化其形象和学说。多年来对孔子的误读使得人们形成了对孔子的刻板印象。本文在阅读了《孔子世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孔子的研究成果,分几个小题目论述孔子是个真性情的圣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伍波 《黑河学刊》2011,(10):35+38-35,38
自大运河纵贯济宁全境始,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济宁本土文化,经过融南汇北、东西兼容的艰难过程,济宁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济宁运河文化。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