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朝军  刘志成 《中国经贸》2009,(10):189-190
在就业形式严峻的今天,农科专业因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其毕业生在整个就业群体中更显劣势,借鉴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结合农科专业靠近直接生产环节的优势,通过分析当前农业院校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其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岳源 《魅力中国》2014,(5):195-195
艺术专业学生作为一个集艺术专业与文化学习于一体的学习群体,在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张敬芝 《黑河学刊》2011,(6):126-127
从新建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这一群体入手,分析其就业现状及特点,并提出其就业解决思路,探索其就业规律,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受毕业生自身条件限制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课程成绩较差形成的困难群体、综合能力较弱形成的困难群体、自身心理素质差形成的困难群体,第二类是社会、高校、家庭等外在群体影响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受单位歧视、受高校专业限制、受家庭经济限制以及受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等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5.
王利 《重庆经济》2008,(3):40-43
近年来,随着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落实,重庆市总体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是高校大学毕业生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全市就业形势逐渐从总量过剩阶段过渡到结构性失业阶段。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2007,(5):F0003-F0003
为了帮助“四缺”(缺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群体脱贫增收,都昌县在去年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二条腿走路办法,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力技能培训的力度。一是请专业老师讲课。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学习专业技术后,到外就业。二是输送贫困子女到职业技校和扶贫办培训基地学习培训,毕业后由校方推荐到外地就业。  相似文献   

7.
许春艳 《理论观察》2009,(5):123-125
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政治信仰偏差、价值观异变、道德观受到冲击、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等系列思想问题。因此,对该群体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显得犹为重要。建构建全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管理机构、延伸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群体“母校”的职能作用是加强未就业毕业大学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吴越 《理论观察》2010,(6):131-132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具有就业准备不足,对就业前景盲目乐观,选择出国升学镀金,自主创业意识较强的特点。加大就业市场开发和建设力度,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坚持"一专业一策",以"不同群体、分类指导"为方式,包干负责,指导和帮助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国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而听障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业创业更加困难,即使是计算机类的热门专业也难逃就业难的问题,高校亟需采取措施应对。文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高校在听障大学生就创业教育方面的实际现状,积极探索提升路径,旨在帮助高校做好计算机专业听障大学生就创业能力的提升工作,促进听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为就业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政策的倾斜点.帮扶的关键点和工作的着力点.全心全意地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以来,通过全面落实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11.
毛欣 《魅力中国》2010,(24):9-9
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而对于非舞蹈专业的舞蹈爱好生来说,都认为舞蹈这门艺术教会他们不轻言放弃,在训练中积累信念,完成人生的目标与追求。虽然辛苦但是很快乐,舞蹈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大学生活,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改变着他们对就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与社会就业市场逐渐饱和以及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日趋严峻,"毕业即失业"已不再是危言耸听,而身为特殊群体的高校贫困生的处境更是举步维艰。他们往往具有心理压力大、自我期望高、性格不够开朗等缺点。所以,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择业就业指导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就能力的提升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农村进入城市暂住户两份调查数据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和正规就业群体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与正规就业群体相比,非正规就业群体获得白领的概率下降了15.67个百分点,这些差异中市场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部分达到了100.45%。与此同时,如果非正规就业群体与正规就业群体面临着相同的就业结构,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白领工作的概率会上升8.85%。  相似文献   

14.
危机中的劳动力市场,高端和低端就业群体面临相同的境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身特性,使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骆华超 《浙江经济》2009,(10):37-37
关注整个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群体里面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刘常春  赵浩政 《黑河学刊》2012,(12):82-83,104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人竞争力和外部环境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差异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和政策倾斜力度,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就业意识,努力学习,自觉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廖芬 《魅力中国》2013,(31):178-178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大学数量的增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但职位的数量有限,导致部分的大学生长期处于待业状态。本文分析了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综合其就业困难的原因,对其就业提出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宁渡市海曙区政府通过创立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形成了专业化、人本化、制度化的就业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困难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海曙经验表明,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和制定公平正义的就业政策法规,而且体现在微观层面上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机制,使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吴佳明  李新富 《魅力中国》2014,(15):154-154
调查显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所占比例普遍高于中心城市的高校;从形成的原因上,可以分为4类群体。关注地方高校中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群体,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实施物资帮扶、进行就业能力的个性化培训和采取l心理疏导三者相结合,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是维护社会和谐和高校稳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蒋慧红 《魅力中国》2011,(3):165-165
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增强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艺术专业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但集体观念不够。由于高校招生政策的原因一些文化课较差的学生为了读大学选择了艺术类专业,不少艺术专业的学生过分偏重专业技能的掌握,轻文化学习,导致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修养肤浅。不少艺术专业的学生重艺术实践轻理论学习,缺乏艺术素质。艺术专业的学生虽然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见多识广”,但也易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而沾染不良习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