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华平 《魅力中国》2014,(23):100-100
在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当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书法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书法是在传统书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所以,在今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中,应该注意其民族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刘景云 《魅力中国》2014,(2):107-107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数千年来,产生了灿若群星的书法家和浩若烟海的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的影响很大,它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加了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缘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从书法的历史流变可以看出,每一时期的书法家们不断的继承、创新、发展书法艺术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书法的创新,必然会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意识和新的方法。本文从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及怎样解决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谈一下对书法艺术继承与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东昌 《魅力中国》2010,(28):191-191
书法欣赏既是艺术欣赏中的一种,又有助于书法艺术创作。本文以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书法欣赏的必要准备、书法欣赏的主要内容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书法欣赏进行概要的论述。力求对于书法欣赏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香港中青年书画家协会荣誉会长的蒋志光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有传承和发展的神圣职贡。回顾自己从事书法艺术的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学习书法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记得刚从艺校毕业,领导安排我和书法老师一起做写字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路勇 《魅力中国》2014,(12):96-96
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它就是书法。汉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了作为民族思想交流,文化继承,信息传播等极重要的社会工具外,本身又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还为世界文化艺术增添了异彩。书法正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作为文字的象形,不是要把事物全部画出,而是要突出事物的特点,因此,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如高山险劲,苍松挺立,白云飘逸、舞姿柔媚等也渗透在文字当中,从而形成了意境,神韵、情趣等书法的艺术要素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当人们涉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到中国的传统书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高深莫测。书法作品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世界。这也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代写论文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汉字、书法艺术与现代字体设计关系的剖析,了解汉字的形成与发展。书法的时代特征、审美特征和风格特征是影响现代字体设计的主要方面,《书法》课程是字体设计教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仅要求学生掌握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书法常识和书写技能,缺少对汉字结构和书法风格特征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书法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离我们越来越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当前书法教育背后的观念混变:(一)文化观念的冲突使得书法所蕴涵的文化心理发生了质变(二)价值观念的冲突使得书法艺术走向极端(三)教育观念的偏移使得书法教育一直徘徊在课堂之外。我们应重视书法教育对祖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探索新时期弘扬书法艺术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章强国 《魅力中国》2013,(34):92-92
书法的艺术美与陶瓷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本文针对书法艺术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对书法装饰陶瓷茶具的装饰美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寻找陶瓷茶具书法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陶瓷书法茶具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0.
曹鸣喜 《魅力中国》2011,(5):280-281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审美能力。人们常说“书如其人”,是指一个人所写的字与他的人格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书品乃人品”,通过书法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王翠萍 《中国经贸》2010,(22):31-32
电力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骨干企业,它的发展与稳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面对新的矛盾与挑战,电力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找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从属于文化范畴的一门艺术,它与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直接而紧密的。书法不能脱离文字,具体地说书法写的是汉字,是与文字有密切联系的。我们知道,书法是以线条为造型手段的,这种普遍的认识似乎掩盖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线条的组合,是以文字形体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各具风格的文字形象。所以说,线条是书法的造型手段;而文字则是书法的艺术形象和本体,从书法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字书写的艺术。所以,我们应注意到文字本身的一些特点及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如文字的方块结构造形可以伸长或缩扁,以适应书法艺术造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胜九 《东北之窗》2014,(23):98-99
正书法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对塑造民族性格,提升个人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如何更好地发挥书法辅导的作用,让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文化惠民的阳光,接受到书法艺术的滋养,是我们当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毛笔书写  相似文献   

14.
艺术传播:授业解惑 弟子广布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陈册先生很幸运,一生都在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学习书法艺术,讲授书法艺术。讲学多年,桃李遍天下。多年来,陈册一直从事着高校书法及艺术理论研究,在重庆工学院人文学院和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他开设了《书法鉴赏》、《大学书法》、《美学》、《艺术导论》、《艺术欣赏》等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悠久,而中国的书法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继承、发展、创新中,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传统艺术,深受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的喜爱,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将对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进行介绍,并在宏观方面提出笔者对书法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书法与禅境     
书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书法的练习,使人通达于自明之路,即认识自己.在练字过程中明白练字者是谁,是书法艺术中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文化,通过此种神秘的体验,达到时存在者个体生命的超越,即为禅境.本文欲将书法练习中的易趣与意蕴与禅的神秘性作一尝试性的分析,望能进一步窥进书法之奥妙,重新认识书法之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放导报》2005,(5):i0008-i0009
字如其人。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俊焕的书法艺术作品,也像他对无线电事业的不辍耕耘一样,在不断磨炼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和以书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正>书法微雕,是把书法以微刻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书法艺术与微雕技艺的巧妙结合,于微处藏书法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华夏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堪称国之瑰宝。绍兴王羲之一篇《兰亭序》,奠定了王羲之生活地绍兴为书圣故里的美誉。在绍兴习练书法者甚多,书法在绍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把书法艺术运用到其他工艺美术品类上,丰富和延续着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书法微雕,集合了书法与雕刻这两者艺术创作特点,若没有娴熟掌握书法与雕刻的功底,似乎有点勉  相似文献   

19.
宋震 《魅力中国》2013,(23):117-117
书法是文化、楚艺术、是瑰宝,在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十。一直受到佛、道、释哲学思想的德润。特别自汉朝当书法成为自觉艺术时,佛、道、释的哲学思想就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更堍。而渗透于书法艺术的各个领域。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棱。“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这是中国先哲们对于无所不包的“道“的最简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玄学与书     
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种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玄学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表现为两点:一是当时文人对书法与玄学关系的认识已上升到对本体的探寻上,使书法创作有了玄学的理论依据;二是因为书法的艺术旨趣与玄学的精神追求的高度融透,使书法艺术与玄学思想在自我的生命状态中达成了统一,并表现出一种“真”的审美特征。玄学与书法彼此间浸润的结果是文人强烈的主体性同时也融入了书法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当中,这主要表现在当时文人对精神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崇尚上:首先是尚书法之文人往往表现出尚艺不为人役的主体意识;其次是尚艺又不为“艺”所役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