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一直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行动指南。但是该主义不是一个静止的理论,在不同的时代,美国领导层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的演变对"门罗主义"做出新的阐释,使"门罗主义"兼具时代活力。笔者将梳理从19世纪"门罗主义"诞生到二战爆发前"睦邻政策"提出这一时间段内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析其外交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对外援助政策既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美国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杜鲁门政府开创了在和平时期政府实施对外援助的先河,使对外援助政策与美国外交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是:对外援助是美国外交手段的继续;刺激资本输出的重要手段;掠夺原料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日本政治文化中有两个重要内容:等级制及和平主义。等级制方面主要论述在明治维新时期的"名亡实存"和二战后向企业这个新载体的转移,并指出等级制是日本二战时期制定出"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性外交政策和二战后强化"美日同盟"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和平主义方面主要论述二战后"和平主义宪法"的产生和新时期日本的"修宪"运动,并指出日本正偏离和平主义路线,试图成为美国军方的真正伙伴。这些改变的发生都离不开西方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薛薇 《魅力中国》2010,(26):111-111
越南战争带来了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这场战争既是越南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的战争,同时也是中、美、苏三国关系变化的角逐。在这场战争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战略由同时对抗苏美两国转变为“联美抗苏”,而美国也给予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调整了对中的外交政策,最终实现了中关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多次强调美国面对着一个变化了的世界,"全球治理"及其对21世纪的世界秩序非常必要和重要。从根本上说,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新一代美国统治精英的世界观和外交政策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外交政策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几十年,加拿大以务实的外交政策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周旋于严峻的两极对峙格局之中,不仅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赢得了超出它自身实力的国际地位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冷战后,面对着蜂拥而起的各种挑战,加拿大努力调整习惯已久的外交策略和手段,积极探索和形成新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急剧变化中的世界。凭借杰出的外交才能,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加拿大将在新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上占据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美国外交政策演变周期时,一些美国学者从公众内敛与外向情绪的变化、干涉主义-非干涉主义范式转换、情绪与利益张力等视角进行了相关解释。这些理论解释虽然提供了探究美国外交政策周期演变的不同视角,但存在情绪决定论、代际宿命论、片面强调国家利益与公众情绪间的内在张力、偏重"高级政治"、对府会关系解释简单等诸多不足,缺乏从美国国内更广泛的政治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解释美国外交周期变化的深层次动力。作者通过引入以美国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为基底的地域主义变量,用地域主义视角解释美国外交政策"收缩与扩张"的周期性演变规律,有利于克服既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丰富和深化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周期的研究。通过考察美国地域间在外交政策竞争上的组合模式,作者发现,美国东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域间的分化与合作推动了美外交政策史上五次收缩与五次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地域间组合的变化是驱动美国外交呈现收缩与扩张周期性演变的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8.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一位重要的总统,在美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当时,美苏两极进行尖锐对抗的冷战,美国外交政策非常重要,制约这一历史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因素很多,但经济因素无疑是重要的一个。认识艾森豪威尔的经济思想及其影响对认识美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国际关系和事务中之所以奉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是有其国内因素和国际形势背景的。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其意识形态基础是:在实用主义指导下,强调“美国利益至上”、“美国例外”、“美国至上主义”,为美国的扩张主义、霸权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探讨了如何利用意识形态范式,来思考美国自身的外交政策。美国这个看似没有明确意识形态的国家,其实是深受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意识形态影响和建构的。意识形态范式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对于我们了解两国在文化影响上的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现在的制度与发展状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思维方式。只有从我们独特的意识形态出发,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徐慧 《黑河学刊》2011,(2):112-1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博弈论进行教学,便能较好地说明美国选举是否是真的民主、我们当前的外交政策以及美国二战后的对外援助政策是否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娜 《理论观察》2008,(1):33-35
布什主义是美国学者和媒体习惯性地对现任美国总统布什的治国方略的概括,它是随着9·11事件的爆发、美国开始直面恐怖主义而瓜熟蒂落的。布什主义以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为核心思想,其在转化为美国现实的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对大国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的走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关国深陷伊战泥潭、国际恐怖主义不灭反猖的残酷现实证明目前的布什主义已经走到了几近名存实亡的境地。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布什政府不得不对自己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些许调整,可以想见布什主义的最终命运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巨额的的美国贸易逆差 “二战”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最早出现于1968年,并从1976年开始持续到现在.1983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成为美国朝野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美国贸易逆差规模之大已经使其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关注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对于了解美国的双赤字现状及其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进一步了解未来美元的趋势和美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府一贯认为人权体现了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越来越以一种“正式”的形式提上了美国外交决策的议事日程。然而,对人权外交的重视和使用程度,各届政府有不同。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运用在范围上达到了顶点。到里根政府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里根执政初期,试图摆脱上届政府“极端人权外交”政策为本届政府带来的束缚和影响,在外交政策方面,对苏联采取“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外交政策在莫迪政府主导下似乎开始实施一项独特的国际政策,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莫迪主义",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只是"间歇性和偶尔性的变化"。但是,重要的是要关注印度目前基于多协调的外交政策而不是传统的不结盟方式。印度在莫迪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在外交领域开辟多个方向,如"西联政策"、"东进政策",同时印度还突破意识形态的约定俗成般的外交政治束缚,不断巩固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伙伴关系,试图把自己在中美俄之间的战略三角关系转化为中美俄印的战略四角关系,不断尝试将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转变为国际议程的制定者和国际事务的领导者。种种迹象表明,印度外交政策在莫迪领导下确实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上,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唐竹安发表文章,对中国军力的发展变化逐个评点。本刊特予转载,以供广大读者兼听则明,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沪港经济》2007,(12):14-15
2006年3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和哈佛大学教授史蒂芬-沃特,在英国的《伦敦书评》发表了他们撰写的文章“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该文指出,亲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核心是一些美国犹太人,这些人致力于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维护以色列的利益。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他们在努力塑造美国的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外交政策历来是中美关系研究的热点,扩张是美国历史永远的主题,并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末。纵观美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战争和扩张紧密地相联,共存互利,而且,每一阶段的扩张都有自己的理论、方法和战略。当下,中美贸易往来频繁,全面了解美国的贸易扩张策略变化特点,知己知彼,才能有利于我们在国际贸易交际中稳占上风。文章对其贸易扩张作重点的研究,以此更好地了解美国扩张的本质。而且,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更全面地了解其早期的扩张将会对我们现在的研究与教学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战老兵,是对美国政坛产生前所未有影响的一个特殊群体。1945年以来,115位二战老兵曾在美国参议院供职;从1960年肯尼迪当选到1992年老布什谋求连任失败的这32年间。每一位美国总统都曾在二战期间的军队服务过。这是参加过美西战争、一战的美国老兵们都没有拥有过的历史地位。而且,这个群体或许也将是后无来者的。7月12日,用于救援的世界最先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亮相。按美国国会规定,到2015年前,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  相似文献   

20.
岳圣淞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4):26-61+157-158
针对当前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实践,认知理论指出,美国决策者认知倾向的转变促使其在对抗的二元模式下重塑了对华政策框架,导致对华各领域交往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化”特征,中美价值观矛盾迅速激化。在后冷战时期,秉持一贯价值理念的美国历任决策者将价值观因素纳入对华决策过程,并对双边关系走向和互动模式产生差异化影响,这依赖于“图式演绎”机制在决策者认知层面发挥的导向作用:基于对既往相关政策图式的借鉴,决策者得以在有限的决策空间内完成对当前情势应对方案的选择、在话语层面形成相应的政策叙事,并将其确立为指导具体政策行动的原则。作者借鉴图式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叙事分析方法论,搭建起图式—叙事—政策分析框架检视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过程,尝试为价值观外交政策趋向的演化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研究发现,基于对“冷战图式”的演绎,不同美国决策者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价值观因素对中美关系作用的方式、时机、场景及限度,其差异通过政策叙事的不断重构得以连贯呈现,并持续塑造着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互动模式。在双边关系复杂变化的当下,强化认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美认知域博弈态势的把握,并为应对美国对华竞争、管控竞争风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