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昱霞 《魅力中国》2014,(13):293-293
死刑的存废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主张废除者认为死刑违反人权,是对人生命的漠视,一旦发生错案,无法补救,现阶段废除死刑符合民意。而主张保留者认为,死刑并不是漠视生命,相反恰恰是为了尽最大能力,竹出最大代价保护人的生命,错案不是废除死刑的理由,现阶段废除死刑并不符合民意。笔者认为,是否废除死刑要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判断。就我国目前形势来说,并不适合立即废除死刑。而应该尽量完善死刑相关制度,在发挥死刑震慑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刑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死刑存废     
顾然 《魅力中国》2014,(5):295-295
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死刑作为刑罚种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措施,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存废的风口浪尖。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析死刑在中国存废的可行性,寻求合理废除死刑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废除死刑国际法律文书在国际和区域范围的通过和实施,树立生命权的特殊保护观念以及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已成为国际法的不可抑制的趋势。国际法律文书对国内废除死刑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影响日益显著。就我国来说,存在着早已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死刑存废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这种论辩在人类文明发展时至今日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有无裨益,进而如何顺应人类文明进步潮流完善我国死刑制度的不足,正是笔者值得思考所在。  相似文献   

4.
颜丽娜 《魅力中国》2010,(35):168-169
死刑作为刑罚当中最严厉的执行方式,自近代以来,一直颇受争议,由此引来了多年不休的死刑存废之争。英美刑法、大陆刑法学者对此都概莫能外。英国死刑的存废经历了由大量适用死刑到限制死刑到暂停执行死刑并最终完全废除死刑这一漫长的过程,而受英国普通法影响重大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却依然保留有死刑。死刑的存废之争,依然是刑罚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国际法的影响也逐步在各国法律中开始显现,从而使死刑的废止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相应借鉴英美刑法中对死刑的相关制度设计,从而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以规范我国的刑罚制度,是文章的初衰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且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针对当前提出废除死刑的趋势,从我国的现状出发,结合死刑制度的沿革、社会预防功能进行分析,可见我国当前处于死刑废除的过渡时期,应当限制和减少死刑。  相似文献   

6.
杨洁  杨静 《魅力中国》2010,(29):158-1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8月23日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草案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国是世界上保留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提倡废除死刑,实施人道主义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是否到了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时刻了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应废除死刑在经济犯罪中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死刑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其合理性从没有被质疑.自18世纪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的乍命价值,死刑是否符合刑罚的目的及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保留死刑、执行死删的国家之一,不少国家常借此攻击我国的人权状况,但从法律角度而言,死刑就是一种刑罚方式,笔者尝试从刑罚功能的视角思考死刑问题.  相似文献   

8.
死刑制度的存废与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是中国理论与立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现行的死刑制度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限制和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下,中国在刑事立法上是否也应该全面废除死刑制度。本文以此为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死刑制度的存废与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是中国理论与立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现行的死刑制度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限制和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下,中国在刑事立法上是否也应该全面废除死刑制度.本文以此为视角,时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袆 《魅力中国》2010,(8):105-106
死刑.是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领衔的主刑,可以说与刑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本文论述了死刑废止论者与死刑存置论者理论依据,并对死刑的价值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死刑在当代中国有保留的必要但会最终废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李进平 《特区经济》2010,(3):242-24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罪名配置了死刑。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泛用导致了诸多弊端:①违背了刑法的谦抑精神;②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刑罚的目的;④与刑罚的人道主义相抵触。为了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刑事司法潮流,我国可以从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着手,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全面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3.
马佳佳 《魅力中国》2014,(24):299-299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也是最严厉的刑罚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死刑罪名和执行死刑案件最多的国家,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现阶段要彻底废除死刑制度是不可行的,但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刑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死刑制度历史悠久,改革现行死刑制度,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死刑制度具有局限性,因此,废除死刑,构建合理的刑罚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何屏秋 《魅力中国》2011,(15):228-228
死刑作为一种最重的刑罚,历来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论,自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已达二百多年。我国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面临的是死刑的限制适用与扩张之争。从当前国情看,谈论废除为时过早而且不其有可行性。本文正是通过对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死刑改革的方向提出对改革的一些思考——即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其概念达成共识。建立在对经济犯罪作广泛理解的前提下并作为对经济犯罪的处罚手段之一的死刑在刑法规定中占了很大比例,在全部60多个死刑罪名中,经济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多达20多个,而从哲理、伦理、法理三个层面来论述这些罪名的设置是不合理的,在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刘博 《魅力中国》2010,(33):32-33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刑罚,因此也叫生命刑、极刑。死刑始终处于刑罚体系之顶端。“罪莫大于死”。在古代,中外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都把死刑作为刑罚制度的核心,广施滥用。直到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人权思想的传播,死刑开始受到限制。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提出了对死刑正当性的质疑,此后,欧洲各国都对死刑的利弊优劣展开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19.
近期,在"两会"上有代表提倡国家应当坚定对腐败犯罪"零容忍"的态度,试图通过死刑实现腐败犯罪的预防目的。然而死刑的保留不仅不符合腐败犯罪的罪质,并且还违背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应当废除腐败犯罪中的"死刑"。要达到预防与惩罚的最佳效果必须在废除腐败犯罪中死刑的基础上,降低入罪门槛,增加资格刑与罚金刑,完善整个刑罚体系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过分的自得,难免忘形。五一长假的存废之争,利弊皆有,废除一个实行多年的制度,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反对的理由?缺乏必要的不可行论证,导致了决策的匆忙。同样,如果恢复五一长假真的无法明显刺激消费,匆忙恢复,早晚还会面临新的窘境。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公布了名为《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寻求新突破》的政策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