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2.
董军 《辽宁经济》2009,(7):62-6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重视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董双婷 《魅力中国》2013,(11):275-27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何在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李凤栓 《魅力中国》2014,(8):244-24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日月积累的,作为高校的体育锻炼教学,它对于我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作用,才能更好地使学校体育切实有效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深入研究学校体育改革的定向问题,处理好与终身体育发展关系。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罗晶 《魅力中国》2009,(16):104-104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被广泛接受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反映,在学生终身教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如何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体育教师肩负的责任。笔者对此进行过四点有益的尝试,现作如下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 ,必须将学校体育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爱好和能力 ,改进和充实终身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欧汉训 《魅力中国》2009,(23):153-15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  相似文献   

9.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金玲 《魅力中国》2010,(15):122-122
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如:高部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调查实地考察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问题与成因。提出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改善学校体育环境和体育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体育教学知识为基础,突出理论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学的指导质量。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的体育要求学生不只在学校参与锻炼,更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让体育伴随着人们的一生,来抗击高度发达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身心异化,抗击复杂的经济关系和信息网络给人类的精神和体质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体育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最有益的方式。职业学校阶段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阳光体育运动内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手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高校的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概述了社区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概念,论述了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提出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建议:社区体育促进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根本目标;学校体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的最大不同是:职校学生主要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文化学习为辅,平时上课实际操作练习较多,升学压力不大,但要面临就业竞争的压力。因此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为使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能尽快融于终身体育意识中,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体育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翔 《魅力中国》2013,(34):264-264
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已不适应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影响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和体育教学的开展。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将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以及培养提中职业能力等功能融于其中,立足素质教育,并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是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改革,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庆春 《理论观察》2011,(2):124-125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身体的成长、发育、体质健康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探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东风 《魅力中国》2010,(36):48-48
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仍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12—15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蔡冬琴 《魅力中国》2010,(22):261-262
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效果评价,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养成终身体育观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应重视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