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嘉乐 《魅力中国》2010,(35):288-288
版画是美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很强的现实功用和审美性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是中国当代版画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时代生活的发展需要,题材和艺术风格不再与政治现实功用为导向,脱离长达半个世纪的为现实主义为主流话语的规则束缚,以形成当代版画的现代性特征为艺术创作新的理念,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战八年间,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新兴版画运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新兴版画运动作为重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作为一种绘画,她紧贴现实,深入民众,高扬革命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影响也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3.
《重庆与世界》2012,(11):70-71
翟渝生,男,籍贯北京,1957年7月生于重庆,汉族,1984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专修班。作品参加四川省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四川省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美术干部作品展览、四川省版画作品展览、四川省油画作品展览、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版画作品赴京展览、重庆市七人版画展览等展出。翟渝生从生活中吸取创作资源,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扎实的素描功底和新颖的创作能力,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4.
周燕军 《魅力中国》2011,(15):92-92
肌理在内容与形式上反映时代精神,其形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结合我对版画艺术的感受和制作过程中的材料运用表现形式,揭示肌理在版画中的重要作用及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从而使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有时代特征的、有现代感的、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美的版画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继开封朱仙镇和天津杨柳青等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后,河南2006年底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木版画品种——滑县木版画。据悉,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后认定:滑县木版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未被发现的一个新的木版画品种,对研究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波 《魅力中国》2009,(3):52-52
传统版面的“版”具有局限性,间接性的创作方式造成画面效果弱化,在现代社会遭遇各种艺术形式冲击。计算机技术介入版画领域后,画家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上创作,利用输出设备制成“计算机版画”,或者将计算机版画和其它传统版画种类相结合,尝试制作计算机综合版.  相似文献   

7.
刘懿 《魅力中国》2011,(11):390-390
通过对1931年以来四川版画地域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和整理,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四川版画所特有的地貌特征和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从中抽离出地域文化在四川版画艺术风格中的表现及影响,再塑四川地域文化资源在四川版画创作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是文学发展史上两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创作原则之一。尽管对这一概念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和概括是近代的事,而且是“五四”运动时从西方引进来的,但无论是现实主义和创作,还是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在中国都早已有之,源远流长。探索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于丰富和发展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理论以及繁荣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都具有迫切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熊怡 《今日重庆》2009,(8):78-81
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它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是綦江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素有“农民版画之乡”美誉的綦江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具有创作原则和文学思潮的双重涵义,作为创作原则的现实主义其外延较大,它可以泛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文学现象,这一层涵义上的现实主义仅仅是和浪漫主义相对的;而作为文学思潮的现实主义则是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流派,它具有独特的表达方法和塑造人物特征,这一层涵义上的现实主义是和自然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相并列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容混淆的涵义。当前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争论就表明了对现实主义双重理解的混乱。本文考察了现实主义双重涵义的特征,并指明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我国文学发展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欧洲铜版画的历史发展入手,分析了创作版画与复制版画分离过程中技术因素所起的作用.指出技术的发展不仅完善了版画的语言,促进了复制版画与创作版画的形成,加速了版画的本体建设.而且新的制版方法出现和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马乐 《魅力中国》2014,(21):92-92
汉画像石是我国先民们创造的艺术经典,对后世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此通过对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分析,探讨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对当代木刻版画在创作风格上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学习传统艺术对现今艺术创作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蓉蓉 《魅力中国》2013,(25):125-126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1841年,巴尔扎克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一个系列,叫做《人间喜剧》,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更让巴尔扎克成为了现实主义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巴尔扎克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谈谈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主要从巴尔扎克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汪长江  郝艳海 《魅力中国》2010,(20):209-209
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真实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动乱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现实主义诗歌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杜甫中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5.
宋伟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8):143-162+168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澄清与反思。首先,关于现实主义的范式,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可能追求安全、权力和经济发展等利益,但并非总是认为安全优先或者权力优先。当国家安全不面临紧迫威胁时,国家可以追求其他目标;而且对许多国家来说,它们也无法把追求权力作为主要目标。尽管部分现实主义者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但在大多数现实主义者看来,人性不一定是恶的,因为人性本质上是无法测量的。国际关系也未必是冲突的,现实主义理论也不仅仅是用来解释国际冲突的理论。某些要素在一些形态下会带来冲突,在另外一些形态下会促进合作。虽然现实主义认为实力结构比制度、道德和认同等因素更重要,但并非认为这些因素不重要。其次,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即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解释对象是国际体系的稳定性而不是国家行为。它可以很好地解释冷战的结束并部分解释苏联的解体。国际结构的量变在不断发生,但质变相对困难,而国际结构的量变和质变都能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核武器的出现增强了两极结构的稳定性,但其重要性并未超过结构。最后,现实主义理论兼具解释性与规范性,也不排斥合乎道德的外交政策。只有建立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才能...  相似文献   

16.
版画家王琦     
王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版画艺术家,从他拿起木刻刀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致力于将木刻作为“大众革命的武器”,使木刻创作融入现实生活和时代大潮。在宽广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王琦先生始终不渝,创造出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天地,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7.
熊谦 《重庆与世界》2013,(7):35-36,45
新现实主义是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补充,国际合作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发展之一。新现实主义内部有着不同的国际合作观,但它们之中也存在着共通性。本文将国际合作分为全球性合作,发达国家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以及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利用新现实主义国际合作理论及其共通性来分析国际合作在冷战后与2008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变化,并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理论至今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有解释力的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惟一有可能对现实主义构成挑战的理论;而建构主义理论没有任何前途。然而,现实主义发展到今天,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本人只想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做一评价。1 .原创性甚少的理论。新理论的成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内版画界有不少优秀作者都在不动声色地从事研究和创作,虽然没有被过分包装和大肆炒作,但免却浮躁和干扰使中国版画发展的步履更稳健。我们相信,物有所值的优秀版画作品,早晚会被人慧眼识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版画邀请展及国际版画双年展,参展作品除了在学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出现了合流的趋势。作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物质主义+结构取向",而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观念主义+过程取向"。通过对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梳理,作者发现这些文本中包含大量的相互融通和交叉的内涵,而两大学派相互融合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政治哲学中汲取灵感。现实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而建构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康德,对康德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的黑格尔处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对黑格尔思想进行继承的两条路径对两大学派合流后的发展有重要启示。"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路径"可以对现实建构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而"黑格尔-尼采-福柯路径"则可对建构现实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规则性文化、社会化和认同,而建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关系性权力、规训和他者。尽管这两个新发展的理论都基于西方的哲学传统,但是它们与中国外交的一些传统和特征有相似之处,并可能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某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