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雅 《黑河学刊》2010,(9):67-69,72
以社团参与为核心特征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当代的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认为历史30年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机会、条件和发展空间,进而阐述公民结社及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并提出进一步构建公民社会和发展民主政治,应当以克服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的障碍为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研究在我国兴起的背景、发展以及存在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术语,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从那时起,我国理论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不断拓展、深入,形成了许多共识,产生了众多理论成果,当然还存在一些分歧。本文简述了公民社会研究在中国兴起及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我国理论界在公民社会研究中出现的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3.
沈闯 《理论观察》2008,(2):21-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就是一种人们所渴望追求的社会状态和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协调机制,是处于转型期中国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政治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政治发展的变动关系。此外,和谐的公民社会为新时期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田雪 《魅力中国》2014,(4):48-48
9月17号来自大陆河南的一个旅游团在阿里山喧哗,被一台北市民劝阻并当场辱骂:“中国人滚出去”!结果遭大陆游客殴打。针对这一事件说明了我国公民的素质亟待提高。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受益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因此,公民素质的提高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责任公民是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人本向度,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引领公民社会最终走向和谐。追求正当合法权利与承担个体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内在统一性是责任公民的本真意蕴,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需要公民主动践履对等的责任,而国家应营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以牵引、支持和保障公民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30日,在全国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表彰大会上,传化集团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成为萧山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这是对传化构建和谐企业生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认可。11月26日,传化集团与其他15家获奖企业共同发出了“广泛深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倡议,提倡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营造诚信友爱的发展氛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和谐社会的优秀企业公民。  相似文献   

7.
沙屹 《改革与开放》2016,(20):31-31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将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作为实现自身理想的前提,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所有的国民尽其职,获得自身所需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此外,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还大力提倡国家开展教育,实现每个公民的个人内在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内的阶级矛盾,柏拉图主张以协调为主,消除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在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很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在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也就是全体公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当前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可以说,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尺度,也是一个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标尺。在界定有序政治参与的基础上,分析公民参与是善治的必然要求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善治的契合,有序政治参与的利公利他性表明,它可以而且能够和善治相结合,成为社会建设的和衷共济的牵引合力,从而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着文化滞后的困境,其中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低下,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公民主体性严重缺失。.社区公民缺乏主体意识,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发展。城市社区面临的这一问题与社会资本的缺失或下降有关,集中体现在社区文化层面上的社区社会资本。文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社区政治文化的核心缺失,并从培育和重建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社区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公民社会理论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公民社会的涵义与特征、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公民社会与政府善治三个方面出发,就国内学者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的相关研究做一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12.
韩芳  韩晶 《理论观察》2010,(5):66-70
20世纪以来,志愿服务事业在全球快速发展,并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志愿参与以"利他"、"奉献"为精神宗旨,它是志愿服务的先行过程,也是核心过程,决定着志愿服务能否实现及其未来发展走势。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在和谐济南建设过程中,公民积极广泛地参与了各项志愿服务事业,对构建和谐济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志愿参与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志愿参与主体意识淡薄、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针对济南市公民志愿参与的问题,提出培育公民文化,完善法制建设等措施,促进公民志愿参与,构建和谐济南。  相似文献   

13.
魏莉 《新西部(上)》2013,(11):25-26,3
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和谐新疆的若干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新疆和谐所追求的结构和谐,就是要形成一个公平合理并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机制;首先,构建和谐新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激活社会要素,使社会充满活力;其次,构建和谐新疆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建设和发展相统一的社会结构;最后,构建和谐新疆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安定团结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中国宏图佳构的理想大厦,是执政党与民众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今秋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上进行了全面布局。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中国,NGO,这一调节社会关系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公民自治组织,这个在公民社会里越来越有用武之地的“第三部门”,这支在中国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社会效应的“体制外力量”,如何破除传统路径依赖,积极开发自身优势资源,有效利用和配置社会资源?进而,如何敏感获悉、及时回应民间的多元化需求,协调社会利益,缓和社会矛盾,真正激发和谐社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笔者认为“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顾磊 《中国经贸》2011,(16):148-149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法制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利益的和谐化,利于促进我国政治文化的公民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其应有的力量,致使出现许多政府力量无法克服的问题。而市场经济的所带来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却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漠视。由于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本文浅析了公民社会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建构公民社会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萍 《中国经贸》2012,(16):159-160
近年来,中国公民住房难问题日益突出,公民住房得不到基本的保障,不仅无法体现社会公平性、正义性,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住房政策作为我国住房公共政策的核心内容,其所具有的公共性特征有助于缓解我国公民住房难问题,目前,我国住房政策公共性缺失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健全的公民政策参与机制和住房政策过于注重经济效率目标的实现,以至于其政策严重脱离核心价值取向,丧失了社会功能,针对于上述问题,本文为保障住房政策公共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涵着对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深刻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了现实前提;个体自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发展个体自我和谐的现实前提和环境条件,指导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构建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旗帜鲜明地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实践告诉我们:和谐不离发展,发展为了和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谐烟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